尋找外星生命 非火星不可?
美國太空總署(NASA)火星探測器「毅力號」美東時間二月十八日下午三時五十五分抵達火星,開始探索火星是否曾有生命,成為NASA一九七○年代以來共十九次任務中,第九架成功登陸火星的太空船。
NASA另外兩架較舊型探測器仍在火星上行動,即二○一二年著陸的「好奇號」與二○一八年的「洞察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二月九日進入火星軌道。中國大陸「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則預計五月登陸,尋找生命曾存在的證據。
太陽系其他行星及其衛星也可能有生命存在,為何科學家熱中於探測火星?
記者李京倫/報導
和地球很像 人類可能移民
NASA說,火星離地球近,容易抵達,未來可能成為人類移居處,此外,探索火星也有助於解答「生命起源與演化問題」。
NASA在火星計畫官網上寫道:「火星在整個太陽系中相當獨特,有大氣層和氣候,地質複雜多樣,氣候也改變過,這些都跟地球很像。」
科學家認為,四十億年前,地球和火星都曾有機會孕育生命,但火星後來為什麼變成現在這樣荒涼死寂,一直是個謎。
找生命遺跡 液態水是關鍵
探測火星不是為了找出目前存在的生命,而是要找出過去有生命的跡象。科學家說以現在的環境,沒有生命能存活。毅力號的任務就是找出幾十億年前火星曾有微生物的跡象。
要有生命必須有水。一個行星若位在恆星周遭的「宜居帶」,很可能有液態水。如果行星太靠近恆星,液態水會蒸發,太遠則會結凍。
除了要有水,還得有必要的化學物質,包括碳、氫、氮、氧、磷和硫等。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天體生物學家米索說,此外還得有能量,如果行星夠靠近太陽,能量可能來自太陽,如果不夠近,能量可能來自化學反應。
探索火星 從伽利略開始
科學家從十七世紀開始探索火星。一六○九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用原始的望遠鏡觀察火星,成為第一個用望遠鏡觀察天體的人。
法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羅卡爾最近在「火星最新消息」一文中寫道,跟「荒無人煙且空無一物」的月球相比,火星向來被認為很可能適合微生物存活。
一九六○年代,大國爭相把人類送上月球之際,NASA科學家黛安.希區考克和洛夫洛克分析火星大氣,如果火星大氣像地球大氣一樣化學不平衡,火星就可能有生命,結果,火星大氣幾乎處於化學靜止平衡狀態,氧、甲烷和氫都極少,二氧化碳卻非常多,意味火星上不可能有生命。
一九七六年,維京一、二號的火星著陸器分別降落在火星表面,擷取大氣和土壤樣本,結果顯示火星不再適合生命存活,世人對火星興趣大減。
曾溫暖潮濕、有微生物?
不過到了二○○○年,科學家發現火星地表曾有水流,重新引發世人對火星探索的興趣。
科學家仔細查找火星溪谷和峽谷的影像,希望找到火星地表曾有液態水的證據,直到二○一一年終於找到。科學家現在認為,火星曾經溫暖潮濕,可能曾有微生物。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