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機器人正與你聊天─ChatGPT上線中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是上世紀九○年後知名手機大廠Nokia的招牌Slogan,這概念說它貫穿整個二十一世紀半導體的核心發展,卻也恰如其分。從人性出發去開發新科技,來彌補其生活上的不足,逐漸成為濫觴後,當代要去思考一件事:「人性是否終將臣服於科技」?這種黑格爾式的靈魂拷問,留給讀者內省。

接替Nokia科技霸主的Microsoft在去年十一月推出基於GPT-3.5架構的大型語言模型,透過深度學習並訓練後,推出一款由OpenAI開發的ChatGPT的人工智慧(簡稱:AI)聊天機器人。有別於呆板的機器人回答,這款ChatGPT的回應,可說是有血有淚,可謂高仿真物件。全球科技廠如Google、百度、BuzzFeed,都回應此科技盛事。筆者能感受到,如果它們不回應,就會在這波AI較勁中,失去一席之地的焦慮感。

仿真的關鍵在於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光「生成」二字,就令人敬畏。敬的是此GPT能產出文章、劇本、歌曲、程式碼,甚至是一幅抽象畫;畏的是你不知道孩子的作業,是否獨立完成或者有「協力夥伴」?生成式AI 的應用廣泛,有用於繪圖製作的DALL-E,用於語音辨識的Whisper(讓筆者想起前Google全球副總李開復,在1983年的博士論文就與語音訓練及辨識相關)。


▲圖片截取自網路


為何AI一夕之間入侵人類生活?

完全是得力於高效能運算能力(HPC,沒錯,就是台積電副董事長魏哲家在法說會常提及的)發展迅速。據科學家估算人類大腦有一百兆個突觸,它是大腦接受刺激進而產生動作或反應。雖然GPT-3的突觸僅1,750億個,經由HPC的訓練,其「功能」不輸大腦。

未經證實的謠傳,下個版本GPT-4的模型,其參數數量等同於大腦,也就是一百兆個,與人腦數量相當。

筆者撰稿至此,也不免驚呼科技變化之快。同時,也喚起由阿諾.史瓦辛諾 1984年主演的電影《魔鬼終結者》中的反派天網(Skynet)片段。當Skynet對於威脅的炮口轉向人類,為了「終結」人類而升級成核戰。這個「想像」不能沒有,畢竟在四十年前與電腦對談,也被視為痴人說夢般的可笑呢。


▲資料來源:Google 趨勢


機器學習 推動半導業長期需求

在反派未殺來前,股市需要為這「夢想」來集資。2020年疫情間,半導體業為滿足遠距視訊及在家上班的需求大發利市。待此缺口被填滿,市場在討論是否摩爾定律(編按:指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約兩年便會成長一倍,常見時間是十八個月)失效了?然而,我們都多想了。機器學習身兼起推動整個半導業的長期需求。

既然談到GPT概念股,首推台積電(2330)。它身負算力倍增的使命。順此脈絡仍有三個領域不可忽視,(1)ABF載板,例如:景碩(3189)、南電(8046)、欣興(3037),(2)IC設計矽智財,例如:聯發科(2454)、智原(3035)、創意(3443),及(3)高速轉輸介面IC,例如:譜瑞-KY(4966)、瑞昱(2379)、信邦(3023)。上述幾檔,都是法人圈會買進的優先標的,無主力色彩,純粹在競爭力上具有優勢地位。目前大環境未塵埃落定(通膨問題、美聯儲仍在縮表、經濟衰退疑慮等),長期買點需再等等。

至於ChatGPT會不會取代Google的搜尋?就OpenAI推出付費版ChatGPT,從原先流傳一個月42美元,最終售價是一個月20美元(約新台幣601元,以1:30.05元計算)。因為是「嚐鮮科技」,多數使用者傾向使用免費版。此外,對於過去Google在給出搜尋結果,都是以「數百個有關連結」,現今如果是給出「精準答案」,雖然是消費者想要的,但也犧牲線上內容提供者(ICP)的利益─允許Google免費抓取ICP的資訊,並回饋給消費者。

ChatGPT要完全攻佔消費者全領域的生活,還需要一段時間。我們可以期待,它能促進整體社會進步,所遇到的難題。例如:張老師的生命專線諮詢。

閱讀完整內容
理財周刊2023/2月 第1172期

本文摘錄自‎

小心!機器人正與你聊天─ChatGPT上線中

理財周刊

2023/2月 第11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