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專訪 淡蘭古道「道長」 吳雲天

↓點擊圖片,進入全新AR閱讀世界
▲若無法開啟,請更新APP至最新版本 v5.7.7
iOS下載
Android下載
「閱讀」能打開你的多元觀點,留意山裡發生的各種事情,那你腳下就不只是一條山徑了。
專訪 淡蘭古道「道長」 吳雲天

打通市郊古道網絡
走讀台灣百年生活史


「圈內有言,雲天爬山既不高也不低。」本業在中研院做動物研究的吳雲天,地下身份是跑遍台灣淺山古道的達人,喜歡與人互動的他,著迷於原住民部落、早年移民發展的生活故事,還因為地方人脈深厚,被新北市政府找去編撰淡蘭古道北路的指南。在編輯部請託下,吳雲天擔任響導帶我們走一趟深坑茶山古道,娓娓道來這座劉克襄老師口中「家山」的迷人之處,也闡述另一種風光別具的近山路徑。

文字_林亞璇 攝影_Emma SY Wang
不過15分鐘車程,車子已經從台北信義區駛進新北深坑山區,吳雲天指著周圍有些雜亂的地貌說:「這些都是野放的茶樹,這一帶用友善環境農法種茶,不灑農藥。」越過山稜線,隔壁就是木柵貓空,這兩處在文史上被判斷為台灣最早種茶的區域,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農家種茶維生,也因為水質與農法乾淨,價格又較高山茶親民,許多「內行的」都直接上山找茶家買茶。


▲Fjällräven的「Singi Stubben」包款是吳雲天日常登山愛用,內建鐵架與坐墊,累了可當成椅子休息。


▲茶山古道山腳下的蔡家老厝,是買茶的秘密景點。

走入百年茶家的生活聚落
跟著吳雲天來到古道入口,無人看顧的農夫市集攤位展售著多樣蔬果,代替農家發出無聲招呼。「我常來這裡買菜,幾乎都是早上才採收的當季菜色。」吳雲天說著順手打包了一袋頭好壯壯的山葵,由於是農家自種自用,菜色品種多元,有一種逛超級市場沒有的樂趣。

沿途經過結實累累的蓮霧樹、當季盛產綠竹筍的竹林、樹幹上猖狂叢生的蕨類,茶山古道林相茂密,就算陽光大好依然陰涼颯爽。步道採用傳統工法,就地取材砂岩與相思木,鋪石階、做導水溝,讓泥土不怕積水沖刷,住在山上的林家兄弟每年都會整修步道。「林家在這裡生活一百多年了,阿公們小時候穿過這條古道到鎮上唸小學,長大後把農作挑到山下賣,換民生用品和幾罐愛喝的飲料上來。」穿過林家的水稻與皎白筍田,會看到以木結構與土牆搭建的草厝,屋頂覆上白茅草,屋前正曬著採收的稻穀;草厝往上就是一大片茶園和茶寮,林家出品的東方美人、蜜香紅茶、包種茶連年得獎,熟識的山友們都知道要來這裡喝茶買茶。

吳雲天對茶山古道情有獨鍾不是沒有理由,除了人情味滿滿的林家,位於半山的吳家石厝,是當年深坑望族黃家嫁女兒時蓋的,寬厚的石塊、做採光的屋頂玻璃,闊氣格局和用料看得出家世雄厚;山下的蔡家古厝則是炮子崙茶葉產銷班班長的家,雖說這是一片發展已逾三四百年的聚落,如今仍活生生上演著純樸農家的日常場景,時間在這裡像是從來沒有往前走。為了守護心中這片難得的茶山,吳雲天和一群志工夥伴們協助當地維護古道、修繕房子,先前還替林家蓋了一間可以泡澡的浴室,至今阿公仍滔滔不絕地感念這件事。

從百岳收集者成為古道專家
聽吳雲天講起道上的古往今來,就像一本鮮活有趣的地理歷史課本在眼前延展,但他最初對山其實志不在此。高三寒暑假參加救國團的雪山、玉山登山隊,讓他對台灣高山的美景上癮,進了東海大學登山社後瘋狂收集百岳。上研究所那年,吳雲天偶然讀到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寫的《思源埡口歲時記》,他以文字和攝影細膩記錄下思源埡口的四季景緻變化,讓吳雲天看山的視角瞬間翻轉。「我發現自己以前只顧爬山,卻沒有好好看山。」於是他報考雪霸國家公園的志工,一做就是十四年。「有別於爬山時不斷移動,志工多數時間以山屋為據點,我可以好好看看山,還有爬山的人。」

有陣子吳雲天跟著前輩劉克襄在香港探勘郊野公園發展,六年前他們將視野回放台灣,研究起家鄉市郊、淺山的資源,進而協助新北觀旅局推廣淡蘭古道。上百條古道組成的淡蘭古道像張吸人的網,讓吳雲天接觸後深深著迷,除了投入修護、淨山、推廣,得了個淡蘭古道「道長」的稱號,去年他更規劃三天兩夜的古道大縱走,帶隊從汐止出發,串連十二條古道走到宜蘭大溪,「我們最後在雨中摸黑下山,身邊滿滿的螢火蟲飛舞,那景象真的太難忘了。」


▲古道入口處有一片菜攤,當地農民會將多種的新鮮蔬果拿出來販售。


▲《思源啞口歲時記》、《十五顆小行星》、《淡蘭古道 北路》,是吳雲天鍾愛的山間自然人文讀物。


▲山上的林家幾十年來種茶、製茶為生,在茶友間擁有好口碑。


▲林家的水稻田採取一年一作的自然農法耕種,收成後就在草厝前曬榖。

當文史記載的白紙黑字在腳下成為立體的風景,以親身體驗早年先民跋山涉水的日常艱辛,那種近乎原始的身體經驗、觸景思古之情,想必真的令人一試上癮。吳雲天也不藏私地分享了喜愛的幾段淡蘭山徑,「中路的中坑、崩山坑古道,北路的燦光寮,都有很豐富的風景。」他掏出背包裡具有啟發或特殊意義的山徑書寫讀本,「入山之前除了鍛鍊體力、充實裝備,閱讀能打開你的多元觀點,留意山裡發生的各種事情,那你腳下就不只是一條山徑了。」


▲茶山古道用傳統工法、就地取材搭建步道,經久仍耐用。


▲步道林相茂密,原生樹種植物與當地人家栽種的果樹、竹林混雜而生。

以行動展現愛山的極致

在雪霸國家公園擔任志工期間,吳雲天笑說山上簡直就是社會的縮影,什麼人都有。「有些商業團假借淨山名義取得山莊床位,我後來就不在雪山做志工了,另外召集一群志工成立『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專挑那些名不符實單位認領的路線,做真正的淨山。」他們更與環境資訊協會共同推出淨山手冊,希望透過知識推廣讓「正確的淨山」普及化。

近年台灣戶外活動盛行,不少旅行社推動登山觀光化,商業登山團蓬勃發展,加上網路資訊發達,Youtuber、KOL等將大山大海美景輕易投放到個人螢幕前,卻造就有些認知不足的新手輕率入山,引發個人安全、生態破壞的疑慮。「知識養成必須經過學習,教育部想推山野教育,但體制內師資沒有受過專業培訓,這也是我現在投入協助的一塊。」

自15歲那年被收服為山的信徒,吳雲天對山的熱愛與許諾,不僅只走過欣賞,更以號召力與行動力付諸珍惜。他也想讓對山陌生的人、甚而是已經愛上山的人,發現另一種別具生活感的爬山樂趣——走在百年古道上,真切感受到身為島嶼後代的身份。誰說征服百岳才叫專業,在吳雲天身上,會發現淺山也能玩得很高明。

Shopping Design-2020年9月號(AR)
此篇為AR試讀內容,中華電信5G用戶請至【AR電子書】分類,下載完整內容。


使用AR功能,建議採用2018年後發行的行動設備。
版本建議 : iOS 13 以上,Android 7.0以上版本。

今周刊第1227期

本文摘錄自‎

打通市郊古道網絡 走讀台灣百年生活史

Shopping Design

2020/9月號第1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