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停電,當然不是單純的人為疏失與「不缺電」

大停電之後,官方定調2 大重點: 一曰事關電網無關缺電,台灣絕對不缺電;二曰原因是台電的「 人為疏失」, 是單一獨立的事件;此作法其實與815 大停電雷同。從「單點」來看似有其理,但拉大從結構面看,則是百分之百的錯誤。

◎風傳媒


▲513 大停電是單純的人為疏失?( 顏麟宇攝)

上週四(5/13)下午2 時多,因高雄市路竹路北超高壓變電所故障,導致興達電廠4 部機組跳脫,瞬間短少超過200 萬瓩、佔尖峰負載的6% 的供電,電網因此自動啟動低頻卸載,造成全台大停電,之後則開始分區供電,入夜後逐漸恢復正常供電,受影響用戶超過400 萬戶。第一時間綠營強調此意外是因電網而起, 與缺電無關。隔日經濟部指經調查後是台電人員操作疏失造成跳電,後續會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至此似乎一切水落石出,原來只是單純一名台電人員操作疏失,影響電網才造成大停電與分區供電,台灣不缺電、供電結構堅韌,大家安心吧。

不過,事實當然不會如此簡單,甚至這番說詞,即使不斥為謊言,至少也是見樹不見林的錯誤看法。

為什麼一個台電人員的小疏失造成大停電,還要分區供電、搞了好久才恢復正常?原因其實就是電力供需緊繃拉得太緊,只要稍有意外,就無備援電力可用,結果只能坐視電網卸載、停電擴大, 而且重啟讓電網恢復需要時間久。

某種程度上,這與2017 年8 月15 日發生的「815 大停電」類似─從單一事件角度來看,815 大停電也是百分之百的意外,只是因為中油的天然氣接受站操作失誤造成氣壓過低,導致北部主要供電的大潭電廠跳機故障,因此純然是意外事件,也不必質疑整個能源政策。但以整體脈絡來看,卻是一點都不意外, 當時國內供電被緊繃到極限,備轉容量率降到2-5% 成為常態,這是一個不合理又極度緊繃的狀態,也是不容許些微失誤的臨界值,因此一個意外就造成全台電網崩潰大停電。

或許有人認為依照台電資料,週四(5/13)的備轉容量率在10% 左右,不似815 大停電時的2-3%,因此,確實不是缺電因素。但真正的問題是:這10% 與早年的10% 在意涵上可能不同了,在不穩定的綠電比重增加後,如果沒有適當的權重調整, 備轉容量率將「 常態性的高估」。

更何況,真個角度而言,經濟部與台電在解釋週四(5/13)大停電原因時,其實已變相的「 默認缺電」。依照官方的解釋,造成大停電的原因包括:實際尖峰用電比預測高出170 萬瓩的用電量、再生能源發電量低於預測值( 總計少了135 萬瓩)、部份機組歲修中( 少了240 萬瓩)等原因,官方如此解釋的意思,應該是說如果一切都如預期,台灣「 真的是不缺電」。

但現實情況與務實的衡量,實際情況永遠不會是預期中最佳狀況,換個角度看,官方說的那些理由,每個都是與供電不足、缺電有關,而且情況都是會持續甚至惡化的因素。
例如用電需求高於預期,主要因素當然在天氣,台灣所謂的尖峰用電季節與時間,冷氣是最耗電、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週四(5/13)用電需求高於預期是因天氣較往年更早變熱,而這種情況將會是每年發生、甚至可能每年提早變熱,全球暖化讓所有地方的年均溫提高、炎熱時間更拉長。請問,這個因素未來可能改善嗎?

而綠電供應不如預期,原因應該是官方不切實際的期待。台電說綠電的短少是因缺水讓水力發電減少80 萬瓩、太陽光電比預測值少30 萬瓩、風電也比預期少25 萬瓩。事實上,缺水早已是台灣夏季豐水期來臨前的常態,每隔2-3 年就出現一次乾旱,這個季節期待水力發電過多,失望當然也大,未來能掌握、改進的空間亦無,因為只能「 靠天吃飯」。光電則更不必多說,只要是陰天( 還不必是下雨日)就歸零,風電就更不必多說,上臺電網站看看,風電發電比率幾乎都是個位數字或甚至掛零,就知道其供電能力如何;蔡政府一直強調的「 能源轉型」政策,就是要增加綠電比例,但從實際的貢獻數字來看,綠電既難成為主力、更因不穩定性而增加電網的脆弱。

至於拿機組歲修當理由更可笑,所有機組都有停機維修的需要與時間,因此所有電網規劃必然會把機組歲修、輪替因素納入,官方說出這個理由是「 無厘頭」了一點。其實,在興達電廠恢復供電後,看看臺電的電力供應資訊,如果連幾個核電廠的小型輕油發電機組都上陣火力全開,到底台灣是真不缺電還是假不缺電,是該好好探究了。

如果一個所謂的「 人為疏失」就能造成全台大停電、開始分區供電,這種電網是否太脆弱了一點?事實上,根本原因就是在電力的供需規劃上,電力供應過於緊繃,才會稍有意外就崩潰,這難道不是「 缺電」的現象嗎?

現實世界中,所謂的意外情況、「 人為疏失」總是不時發生、出現,此所以為達到保障充裕穩定的供電,在用電規劃上,一定要預留相當的餘裕,以每日的數字而言,就是要有15% 左右的「 備載容量率」,以每年長期數字而言,就要有較高的「 備用容量率」,台灣官訂備用容量率為15%、備載容量率10%, 但實際數字是往下走,未來核電除役與淘汰舊電廠,因此備用容量率會再下降, 而新加坡的備用容量率是訂在30%、韓國是15-17%,台灣供電將日趨繃緊應無疑義,政府真認為長期供電無虞嗎?

對這次513 大停電,官方當然可以完全歸因於台電「 人為疏失」,報告出爐後找幾個人懲處,作為對社會的交代, 一切如常、大家繼續輕鬆過日;但事實恐怕非如此,因為其中有著供電緊繃的隱形缺電問題,未來註定繼續惡化;除了全力增加火電外別無他法─但這也意味著空汙與排放的繼續惡化。

在8 月核四公投前夕,台電搞出一個513 大停電,似乎要提醒民眾缺電風險, 從這個觀點來看,站在民進黨的立場, 台電確實是該好好又狠狠的懲處一番, 因為「 政治不正確」嘛。只是專業上該如何,蔡政府還是想清楚點吧,無論是台灣民眾或是企業、特別是那些半導體產業,是禁不起這種大停電、分區供電的折騰與陰影的。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85期

本文摘錄自‎

大停電,當然不是單純的人為疏失與「不缺電」

新新聞

2021/第17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