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名醫實測 低醣飲食4大心法

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名醫實測 低醣飲食4大心法


宜蘭糖尿病名醫游能俊,靠著力行低醣飲食四大法,不戒美食,親身實測血糖控制食物份量,搭配運動健身,不但三年甩肉二十公斤,還練就一身肌肉。

文—江慧珺 攝影—邱劍英


▲游能俊以完整的糖尿病衛教聞名海內外,教導病人控糖怎麼吃,記錄血糖變化並回報,多年來累積大量血糖資125 料,能進一步分析治療成效。

這間宜蘭羅東小鎮診所,不看感冒咳嗽,專門看糖尿病。

游能俊診所照顧約五千名糖尿病人,高居全國之冠,回診率高達九五%,而且控糖成效極佳,連年獲得糖尿病照護獎項,連對岸的醫療團隊都來取經。

被診所員工喚為「老大」的院長游能俊,是深受病人信賴的糖尿病名醫,卻在三年前的健檢,發現自己也步入糖尿病前期。

「這一天終於來了,」得知糖尿病前期的當下,游能俊不驚訝,反而很淡定。

祖母因糖尿病過世、叔姪輩早有人確診,游能俊深知自己的家族糖尿病史,平時雖有留意飲食,但隨年齡增長,胰島素分泌減少,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進入糖尿病前期,他不意外。

反倒是老病人比他還震驚,「為何他這麼會照顧病人,自己竟然也這樣?」給游能俊看診十年的「糖友」黃煜順說。

結果,近三年後,游能俊成功演出大逆轉,甩肉二十公斤,大肚腩、雙下巴都消了,從圓潤福態變身肌肉男,還成功逆轉血糖,擺脫糖尿病前期,靠的是四大心法。

心法1 糖尿病前期是警訊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於正常值,但還沒達到糖尿病確診標準之間的過渡期。當空腹血糖介於一百∼一二五mg/dL,或糖化血色素介於五.七%∼六.四%,都被界定為糖尿病前期。

依照二○一三∼一六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全台有近三成人口、近五六九萬人,屬糖尿病前期。

健檢報告出現血糖偏高的紅字,不少人可能會認為無妨,只要注意一下就好,「相信這句安慰的話就慘了,」游能俊堅定地說。

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糖尿病的發生是漸進的過程,步入糖尿病前期,其他併發症風險就開始增加。

糖尿病前期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較常人增加一至兩倍,常見的併發症如視網膜、腎臟與周邊神經病變,即便未達糖尿病,僅是前期,風險也會增加;確診糖尿病後,心血管疾病風險與死亡率更是驟升。

糖尿病前期過去較少獲重視,但國外早有研究。美國知名的糖尿病預防研究「DPP」在一九九六∼九九年間,針對二十五歲以上的糖尿病前期者,進行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指導,追蹤二.八年後發現,糖尿病發生率比起什麼都不做的人降低五八%,且十五年後再追蹤,仍可減少二七%。

這項研究說明,當健檢告知是糖尿病前期時,無疑是健康一大警訊,也代表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能避免糖尿病的發生。


▲步入糖尿病前期後,游能俊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減脂增肌效果顯著。體積小的啞鈴,是他最推薦的居家健身器材。

心法2 減脂有助降血糖

靠著飲食、運動控制血糖不亂飆,該怎麼做效果最好?多年來,游能俊分析收治的患者資料顯示,成功改善血糖狀況者,四六%體脂下降,三一%肌肉量上升,這顯示了要控制血糖,減脂比增肌更有幫助。

減脂為何有助調控血糖?道理很簡單。胰島素負責細胞營養與能量調節,脂肪細胞也會「佔用」胰島素額度,一旦減少脂肪量,騰出的胰島素額度,就能用來調控血糖。

要達到減脂效果,游能俊奉行的不是嚴格的斷食法或生酮飲食,而是容易計算的低醣飲食。

醣類就是碳水化合物,吃起來有甜味的糖、澱粉主食或膳食纖維都屬之。

醣類吃下肚後,部份代謝為葡萄糖提供能量,部份轉為肝糖儲存,若攝取過量含醣食物,脂肪就成了最後儲存的倉庫。

低醣飲食能減少脂肪堆積,游能俊連續追蹤三年,近五千名、共四萬多筆糖友與糖尿病前期資料,他發現每餐攝取兩份醣,並無法減脂控糖,必須減少到一份醣(相當於十五公克碳水化合物)才有效。

他開始身體力行,每餐一份醣,主食約半個拳頭大。採訪當天,他秀出診所自製的減醣餐盒,與市售便當一樣的三樣配菜和一樣主菜。但不同的是,上方裝菜的一小格,改成米飯,而原本盛飯的大空間,被高麗菜與雞肉取代。

「吃菜配飯」是一大原則。平時用餐時,游能俊習慣碗裡先盛半碗飯,再夾滿蔬菜蓋在飯上;吃完半碗蔬菜後,再度把蔬菜夾滿,吃完後才開始吃底層的飯加肉配菜。

「減脂增肌降血糖,八成靠飲食,兩成靠運動,」游能俊說,即便飲食是控糖關鍵,但搭配上運動,更能發揮加乘效果。

即便罹患小兒麻痹,但自認「好動」的他,甚至開設了健身房,划船、引體向上、懸吊訓練,都難不倒他,當中他特別推薦啞鈴,居家就能輕鬆健身。

他也常看網路影片做高強度間歇運動,就連春節在外度假,飯店床尾椅也能當健身器材,練單腿深蹲。
診所護理師胡惠苓回憶,過去游能俊看診時,大肚腩還會頂到桌子,但隨著飲食控制加上運動,肚子與雙下巴都消了,全身肌肉結實,近期目標更是練出健美的六塊肌。

心法3 水果、澱粉優先減量

降血糖偏方不少,甚至網傳降血糖食物,面對糖友詢問,「不用費力氣去找,降血糖食物基本上不存在,」他回答得直截了當。

低醣飲食中,米飯、澱粉、水果,是優先必須減量的食物。游能俊在外用餐,麵飯主食不吃完,水餃、包子吃餡不吃皮。

但改變最大的,是水果。「我以前用餐後沒有水果會罵人,」過去的游能俊,飯後能吃兩顆橘子,但甜滋滋的水果,果糖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增加脂肪。

步入糖尿病前期,對於愛吃的水果,他主張不忌口,但限制在半份醣的量。草莓七顆、櫻桃五顆,蘋果四小片、茂谷柑六瓣、泰國芭樂七小塊,若用飯碗測量,大約是半碗的量。

以蘋果為例,雖被列為低升糖指數(GI)水果,但依照他實測,完食後半小時,血糖升高三十二,比起實測的芭樂血糖最高升幅十六,還高出不少。

「醣量比升糖指數重要,」游能俊強調,芭樂雖被視為比較「不甜」的水果,也是許多糖尿病友的水果選擇。他實測發現,芭樂血糖升高會維持較久時間,推估是消化吸收較久導致。

同樣不甜但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牛奶。游能俊實測一杯三百毫升全脂牛奶,血糖升幅最高十八,雖然不算高,但時間持續了兩小時仍未完全退下。


▲市售便當(左)飯量多,糖友血糖易飆升;游能俊示範低醣便當(右)主食用小格裝,糙米、白米、麵食可替換。

心法4 控糖也能當美食家

吃什麼、吃多少量,是控糖關鍵。有糖友悲觀認為,確診糖尿病後就與美食絕緣,但游能俊並不這麼想。

控制血糖,關鍵在於調節醣類食物攝取量。他過去只是勸說糖友要減少醣類攝取,但並沒有告訴病人,到底應該吃多少,才算適量。

直到自己進入糖尿病前期,才真正開始深入研究,而研究方式,就是用親身扎針實測。

從各類水果、飲料、鹽酥雞、水滴蛋捲配花生醬、馬卡龍到包餡湯圓,富有實驗精神的他,實測各種食物吃下肚後,兩小時內的血糖變化,並拍照上網與糖友分享,光是有紀錄的扎針測量次數就達三一二次,讓網友都留言關心,「辛苦游醫師的手指頭了。」

「食物是老天爺的賞賜,」游能俊強調,「為何要因為有了什麼疾病,而規避食物呢?」

比起參考升糖指數,游能俊更重視飲食多樣化,只要多樣化且定量,照樣吃得健康。他自豪用美食家的角度,小份量更能嘗出食物的前中後味。

游能俊向《天下》記者介紹他的飯後甜點,特製半份醣鳳梨酥,五十元硬幣大小,他分成四到五口,細細品嘗,一吃就知道是市售的鳳梨餡,他還特地叮囑員工,下次要用新鮮鳳梨熬煮。

不因低醣飲食,剝奪享受美食的樂趣,他以親身經歷告訴糖友,逆轉血糖絕非不可能,「既然可防可控,有誰想當病人呢?」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721期

本文摘錄自‎

糖尿病名醫實測 低醣飲食4大心法

天下雜誌

2021/第7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