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案助攻 生技大軍吸金

【投資攻略】保瑞挑戰千元關卡 可望掀比價效應


近期在生技股王保瑞股價的帶動下,多檔生技股寫下歷史新高紀錄,展望未來,究竟還有哪些生技股值得布局?在操作策略上,該如何兼顧投資風險?

撰文‧林心怡

這一年,身邊許多市場法人確實都在緊盯生技類股。」趨勢成長股贏家艾致富這麼說。他以當今生技股王保瑞為例,雖然股價在創歷史新高八五○元之後拉回,但由於市場預估今年該公司每股獲利可達三十八元以上,加上今年以來政策股當道、各路資金青睞,「不少人期待,保瑞有機會再度挑戰過去生技股王久違的千元關卡,也將帶動生技大軍比價效應。」

綜觀市場各路資金對生技股的投資氛圍,除了指標股保瑞,投資亮點可聚焦跨足數位智慧醫療的長佳智能、明達醫,以及再生醫療概念股,如長聖、博晟等;其次包括新藥股的寶齡富錦,以及學名藥的美時、南光、生達,另如新劑型新藥的漢達、國邑等,都被認為頗具想像空間。

而醫美需求回歸趨勢下可望受惠的麗豐—KY、和康生、佰研、雙美,以及醫療剛性需求帶動部分醫材,如微創醫療器材廠台微醫、骨科材料廠聯合與鐿鈦等,亦受法人青睞。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尤其看好再生醫療及CDMO的投資機會;統一投顧生技產業資深研究員張立群則看好數位與再生醫療、新藥及學名藥、醫材等類股的投資機會,點名包括長聖、南光、台耀、台康生、美時、亨泰光、漢達、皇將等,均被他列入看好名單。


▲台灣再生醫療龍頭廠長聖,有多元的幹細胞、免疫細胞技術平台與產品線,國際市場潛力相對值得期待。攝影·陳睿緯

以台灣再生醫療龍頭廠長聖來說,張立群認為,該公司擁有多元的幹細胞、免疫細胞技術平台與產品線,國際市場潛力相對值得期待,他預估長聖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四.六二元,加上具備本夢題材的新藥如UMSC01、CAR001,預估分別貢獻長聖一.五億美元與一億美元的價值。市場估算長聖目標價有二八三元的實力。

學名藥方面,張立群分析,老字號製藥廠南光受惠於缺藥與美白針、營養針銷售大好,營收與毛利率可望優於預期,今年除了在台灣、日本、美國穩定成長,中國市場也得益於解封後的醫院補藥潮,加上替台康生充填的乳癌生物相似藥針劑,預估今年營收上修至十三.九九億元,EPS上修至五.○二元,長線獲利看好。

製藥包裝設備打國際盃

FDA認證唯一台廠皇將 現併購效益

此外,張立群也看好製藥包裝設備廠皇將,原因在於該公司客戶涵蓋了輝瑞、亞培等國際指標大廠,國內客戶則有中化、葡萄王等,也是台灣唯一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的設備公司。皇將今年二月併購亞洲最大軟膠囊製造廠韓國昌誠,張立群預估,今年EPS應該有二.八元實力,加上之後可能還有另一歐洲併購案增添市場話題,目前本益比不到十三倍,建議可考慮伺機逢低布局。

同樣看好皇將的啟發投顧分析師蘇威元,基於皇將四月營收年增率達三○七.六%的強勢表現,認為該公司股價在未跌破五日均線前都是多頭格局。此外,他亦看好血壓計、血氧機等醫材大廠優盛,受惠本業獲利穩定,加上旗下持股五一%的大型連鎖藥局佑全登錄戰略新板,在藥局股王大樹近期股價表現強勁下,優盛或有發動比價效應的機會。

佑全目前在國內共有一四三家門市,為國內前三大連鎖藥局,股價一路從一一○元漲到一九四.五元,從佑全去年EPS達二.五元、大樹達七.八五元來看,推估市場上給予藥局通路股可接受的本益比約為三十五至四十倍,目前優盛約十七.五倍,相對較低,也容易受到市場的關注。

此外,蘇威元看好的原料藥與新藥廠,則包括台耀、台康生、中化生等。其中,國內原料藥大廠台耀,近年多角化發展癌症針劑、CDMO代工商機等,去年營收創下三十七.六六億元新高, 今年預估EPS可達四元以上,明年挑戰五.八七元。而台耀轉投資的台康生技,其第二代乳癌生物相似藥EG1206A已完成一期臨床試驗,若進度順利,他預估未來權利金空間可望超越第一代產品。

事實上, 台康生技開發的第一代乳癌生物相似藥EG12014,原訂去年底在美國上市,但因被美國FDA要求改善而拖延時程,公司股價去年十二月十四日也出現跌停板的跳空缺口,據了解,該藥品將有機會在今年五月補件並爭取下半年上市,加上第二代產品預計二○二六年上市,蘇威元看好台康生技股價可望挑戰去年十二月高點位置。

而中化旗下的原料藥廠中化生,三大主力原料藥包括魚油原料藥EPA、抗癌原料EVE、抗真菌免疫抑制劑Tacrolimus等,以目前公司股價本益比大約只有十七倍左右水準來看,在原料藥族群中相對偏低。


▲國內原料藥大廠台耀,與其轉投資的台康生技,近來受到法人青睞,股價表現亮眼。攝影·陳睿緯

細胞治療領域正熱

三顧加速與日本再生醫學先驅合作

法人之外,投資名家對生技類股也多有著墨,操盤贏家陳榮華近期除了看好台耀,也聚焦高階骨科醫材廠博晟生醫,他指出,該公司日前先與日本藥廠簽訂骨再生產品「骨生長因子」的授權,另一項軟骨修復產品「愛膝康」近期也簽訂香港及澳門獨家經銷合約,未來可進軍六、七千萬人口的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未來發展可期,值得逢低布局。

看待題材正熱的細胞治療領域,陳榮華同樣是從國際市場掌握度的分析出發,他點名積極投入細胞治療的三顧,正加速與日本再生醫學先驅CellSeed合作,轉投資的樂迦則搶攻細胞治療委託開發與生產製造服務商機,除了竹北廠力拚二五年完工投產外,也將切入CAR-T細胞療法領域,加入國際賽局。

產業隊長張捷目前鎖定的對象,則包括長佳智能、康霈、國邑等。他進一步分析,具醫美概念、涉獵「減肥針」的康霈,旗下脂肪標靶新藥CBL-514是一種全新小分子新藥505(b)(1)注射劑,能經由注射方式精準減少治療部位脂肪,除了原本的局部減脂適應症外,該藥物也有其他的適應症範圍,包含罕見疾病竇根氏症與橘皮組織治療,皆已通過美國FDA核准,進入臨床二期試驗。
至於國邑的投資機會,張捷分析,新劑型新藥成功率是全新藥的四倍,投入資金較少、開發時程較短,近年來已成為台灣藥廠發展的趨勢;目前發展新劑型新藥廠商如美時、漢達及興櫃股國邑,其中,國邑採微脂體包覆技術的藥物L606、L608,切入原廠藥Tyvaso/DPI與Ventavis市場,適應症涵蓋PAH(罕肺動脈高壓)、PH-ILD(肺疾病/缺氧相關的肺高壓),未來市場潛力可期。

「但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有些再生醫療、新藥概念股往往只要有一些正面訊息浮上枱面,股價就立刻變得很活潑。」張立群提醒,投資生技股的資金配置管理很重要,想像空間大、但獲利尚未充分反映在財報的生技股,漲勢可能較大,然而投資風險也較高,必須採用更謹慎的態度因應。

相反的,張立群建議保守型投資人可挑選有實質獲利穩健的藥品、醫材與藥局股,同時兼顧投資風險。蘇威元則建議,當投資的生技股仍缺乏獲利、無法依據本益比精算合理進出點時,可特別留意在高檔出現爆量不漲,或是爆量長黑等現象,兩者皆可視為轉折訊號,從中進而留意適當的減碼時機。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3/5月 第1377期

本文摘錄自‎

政策、法案助攻 生技大軍吸金

今周刊

2023/5月 第13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