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組件產業聚落 創新局躍商機【封面故事-經貿透視】
被譽為汽車大王的亨利‧ 福特(Henry Ford)於1908 年推出平價化的國民車–Model T,並在1913 年啟用全球第一條流動裝配線來製造汽車,使汽車產業不斷成長茁壯。一百年後,因應全球節能減碳與數位科技的趨勢,汽車產業正面臨波瀾壯闊的變革浪潮,驅使知名國際車廠及資通訊大廠相繼投入新能源車及自動駕駛車的開發,也開創汽車零組件產業新契機。
在與時俱進的變革和競爭激烈的浪潮下,臺灣汽車零組件產業聚落如何保有企業與產業的優勢?如何因應潮流?從「製造」到「智造」?運用哪些策略?藉由本期的採訪報導,讓我們一同來了解臺灣汽車零組件廠商如何升級
與轉型,掌握商機並開創新局,再創美麗風華。
產業概況(2017 年)
• 產值:約新臺幣2,316 億元
• 出口值:約新臺幣2,150 億元
• 廠商家數:約2,500 家
• 廠商從業人數:約86,560 人
• 主要聚落:北部 1,018 家(40.6%)、中部764 家(30.5%)、南部723 家(28.9%)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整理: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
強化戰力聚落廠商拚出競爭力
臺灣汽車零組件產業聚落以少量多樣、客製化彈性製造和軟硬體實力深受客戶青睞;為掌握電動車新商機,組成「臺灣電動車行銷聯盟」拓展海外,進軍全球。
▲貿協籌組臺灣電動車行銷聯盟,以「國家隊」形式拓展海外市場。外貿協會提供
IEK 資深研究員蕭瑞聖分析,臺灣汽車零組件聚落累積經驗與技術能量。
根據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Knowledge Center,簡稱IEK)資料顯示,2017 年臺灣汽車產業產值約為新臺幣6,109 億元,汽車零組件占比約為35.6%名列第一,其次為汽車電子占34%,
整車產業占比則為30.4%。依經濟部統計處數計顯示,2017 年汽車零組件出口值新臺幣2,150 億元,前五大汽車零組件出口國家依序為美國(44.7 %)、日本(6.37 %)、中國大陸(4.7 %)、英國(3.4%)、荷蘭(2.7
%)、德國(2.7%),加總前五大外銷國出口值占比達62%。
IEK 資深研究員蕭瑞聖分析,臺灣汽車零組件多屬於機械加工與塑膠射出成型件,臺灣汽車零組件累積國際經驗和實力,每年外銷金額持續擴大,領導廠商藉由海外投資或設廠、國際行銷據點、廠商技術合作、合資等方式,
進入國際大廠委託製造供應體系,布局全球市場, 無論是售後服務、原廠委託製造(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OEM)以及原廠委託設計製造(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ODM),都累積相當實績。
蕭瑞聖進一步指出,臺灣汽車零組件產業聚落以少量多樣、客製化彈性製造和軟硬體實力深受客戶青睞,具備國際競爭能力與進入國際車廠供應鏈的實力,重要競爭優勢包括:一、汽車零組件產業聚落集中,供應鏈緊密。二
、零組件廠商技術優異,品質優良。三、具備轉型和創新能量,掌握商機。
供應鏈緊密發揮產業聚落綜效
汽車零組件產業聚落分布在臺灣本島西部的北中南,具備完整汽車零組件產業供應鏈(Supply Chain),以中小企業為主,形成上中下游綿密供應網絡。臺灣汽車零組件聚落構成典型的中衛體系,整車廠將零組件外包給一級
(Tier 1)衛星廠,一級衛星廠再將細部零件轉包給第二級、第三級衛星廠,形成多層次的金字塔型分工結構。
目前OEM 供應商約有300家,若加上第二級、第三級衛星廠,以及供應售後維修體系的零組件供應廠商,臺灣汽車零組件聚落廠商約2,500 多家,藉由縮短上下游廠家之間的運送時程,以及高度互信與專業分工,創造出獨特的
產業規模經濟,汽車零組件產業同時兼具成本優勢與靈活的生產方式。除了售後維修市場是主要銷售對象,近期國際電動車大廠及中國大陸自有品牌車OEM 組裝零件需求,也帶動汽車零件產業成長動能。
零組件廠商技術優異品質優良
臺灣汽車零組件廠商累積多年經驗與技術傳承,持續精進模具開發技術與製作技術,提升產品精度與成本競爭力,由於臺灣工具機產業發達,更促使臺灣模具廠商技術不斷獲致提升。
和大工業為臺灣最大、全球前十大車廠傳動零組件供應商,副總經理沈千慈表示,和大與擁有設計經驗的客戶共同研發,靠著品質、生產效能與價格,節省客戶的成本。2002 年時,和大的齒輪與傳動軸出貨給通用汽車,2007
年通用選出全球優良供應商,全亞洲區僅有三家雀屏中選,其中一家就是和大。有了通用公司的肯定,福特、克萊斯勒、BMW 等國際一線大廠也陸續下單。
面對集團化車廠整合趨勢,臺灣汽車零組件廠商持續強化D(確保交貨時程)、Q(製造品質)、C(成本能力)的競爭力,正道工業總經理羅仕溢指出,做為汽車廠Tier 1 的供應商,50 多年來累積豐富的技術開發經驗,與美
、日車廠進行協同開發,研發團隊提供高效和完整產品開發製造服務,確保新產品從開發到量產都能如期、如質完成,品質就是正道存在的價值,品質是生產出來的,在品質上絕不妥協。
正道工業總經理羅仕溢指出,50 多年來累積豐富的技術開發經驗,做為Tier 1 的供應商,研發團隊提供完整的服務。
致勝關鍵點具轉型和創新能量
蕭瑞聖指出,臺灣汽車零組件業者彈性靈活,具備轉型和創新能量,和大工業從機車零組件起家,逐漸轉型製造減速齒輪、齒輪、傳動與差速器零組件等機械加工,供應系統整合廠商散件齒輪、齒輪軸等產品。正道工業為活
塞知名廠商,專長鋁合金鑄造或鍛造的活塞和連桿,近年來轉型輕量化汽車零組件生產(如懸吊支架等)。羅仕溢表示,正道工業以「輕量化方案」最佳提供者為使命,產品聚焦鋁鍛件,廠內以一條龍生產方式作業,此外,
也有鐵鍛一貫作業生產設備,提供客戶需要。
節能車、電動車以及汽車電子化的科技將快速發展,成為新一波汽車零組件成長的動力。德、法、英、挪威等歐洲大國,以及中國大陸與印度紛紛訂出2030年或2040 年起禁售燃油車的政策,國內日前也提出電動車相關具體政
策,預計2030 年新購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車必須全面電動化。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讓馬達取代引擎、電池取代油箱、減速機取代變速箱,汽車零組件產業也重新洗牌;沈千慈說,「其實引擎和變速箱的消失未必是壞事,因為臺灣沒有人會做這兩種,但馬達的部分,臺灣很會做。」
富田電機是馬達的專業製造商,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指出,以現在每年全世界生產9,000 萬輛汽車估算,到2040 年時因主要國家在推動電動車的政策下,預估將有4, 500 萬輛是電動車,商機可期。張金鋒帶領研發團隊,
成功把動力系統的馬達、驅動器和差速器三合一,打造出世界首顆類似傳統汽車的「標準引擎」。張金鋒強調,車廠面臨銷售國在排碳量上的限制,得採用電動車的動力系統,這也是臺灣相關產業的商機。
投資智慧製造創造競爭優勢
因應汽車產業的變革,零組件朝向電動化、智慧化、模組化與輕量化發展,業者面對全球市場兩極的需求,一端為零組件高值化、新能源與電動車輛等需求,一端為汽車低價、小型和功能車輛需求。蕭瑞聖說,業者宜朝系統
功能發展,投資智慧製造技術,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與建立國際分工,才能維持產業競爭的優勢。
沈千慈表示,和大在傳動軸等零組件的技術已趨成熟,運用智慧化製造設備,滿足歐美市場的需求,估計平均一條產線每月創造3,000 萬元產值,主要供應燃油車傳動軸等零組件。智慧化的產線,運用機器人操作機械設備,
不會發生遺漏工程的問題,並解決缺工問題;同時可收集數據,達到線上自動回饋補正的功能,提升產品良率與生產效率。
產業前景佳打團體戰拓展海外
因應全球低碳綠能的發展趨勢,先進國家將電動車列為國家重點發展政策,帶動全球汽車產業新動能。電動車市場商機龐大,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於2017 年11 月底舉行的臺印電動車產業合作座談會中即指出「下一代一定
是電動車的世代」,雖然相關配套措施與規定仍在研擬中,但產業前景佳。
為掌握全球電動車新商機,外貿協會已在2018 年2 月號召電動車產業廠商組成「臺灣電動車行銷聯盟」,以「國家隊」形式拓展海外,展現臺灣電動車從電池芯、電池管理系統、動力馬達、轉子、減速齒輪組、傳動系統,到
四輪車輛的關鍵零組件如馬達、減速箱齒輪、充電槍、電源控制等,一應俱全,完整的上中下游產品供應鏈,希望能在國際舞臺上搶得「電動車王國」的名號!
聯盟的今年第一檔拓銷活動將於五月參加「印度臺灣形象展」,以特裝方式呈現「臺灣電動車行銷聯盟館」,藉此讓更多印度買主認識臺灣廠商優秀的製造及研發實力。同時舉辦「印臺電動車論壇」,以及商機媒合採購洽談
會。未來,該聯盟也將以國家隊打團體戰的方式,進軍菲律賓、印尼等新南向新興市場。
整體而言,臺灣的汽車零組件聚落已具國際競爭力,加以政策鼓勵拓展新南向國家市場,共同推動汽車零組件產品拓銷海外市場,業者持續以輕量小型化、高效率動力化、智慧化和模組化精益求精,整合臺灣具備成熟的機械
、電子、電機與材料等產業,開創出新藍海。
臺灣汽車零組件產業發揮聚落綜效,兼具品質、成本與靈活生產的優勢。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