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後疫情時代健康的一把鑰匙
識迷走神經 第一次注意到迷走神經的問題,是2017年我剛從西雅圖參加完美國骨內科學會(AAOM)再生注射療法的國際研討會,便一個人風塵僕僕地坐公車到波特蘭上期待已久的定頻微電流治療(Frequency Specific Microcurrent, FSM)課程。當晚吃完漢堡和草莓優格,隔天不斷打嗝,非常難受,我把這情形告訴老師Dr. Carolyn McMakin,她發現我有一條很緊的筋膜張力從胃臟穿過橫隔膜,一直到咽喉和腦部。老師根據症狀和走向,便試了迷走神經的頻率,加上黴菌的頻率幫我治療,我的緊繃感和打嗝立馬停歇!於是老師告訴我,其實我是迷走神經的問題,它被生物駭入(biohacking)了! 原來迷走神經是人體分布最長、最廣的自律神經,從心肺、腸胃道到處都是,如同迷失漫走的旅人,足跡遍布。如果說交感神經是「戰鬥或逃跑或凍結」(fight, flight, freeze)的陽狀態,那以迷走神經為代表的副交感神經則是「休養生息」(rest and digest)放鬆修復的陰狀態(ying state)。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就是太極的陰陽兩極不平衡所致。 迷走神經也是腸腦之間溝通的管道。從前有本書叫《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說一般動物在壓力事件過了之後,就會重啟迷走神經,讓身體機能恢復正常運作。但人類很特別,我們的迷走神經會運載創傷(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或感染(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的發炎細胞分子,透過腸腦連結告訴大腦「有威脅了」,並傳導到本書所提到的島葉(這個連接大腦各地的樞紐)跟過去的經驗、情緒做存取連結,然後再把訊息傳到腹腔神經叢(太陽神經叢)、脾臟、腎上腺等處,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如果大腦覺得壓力一直存在,會持續關掉迷走神經,讓身體高度警覺,一刻都無法喘息。此時沒有特別的介入,很難跳脫這個惡性循環。 迷走神經更是功能醫學、自然醫學的熱門話題。自從1994年史蒂芬.波格斯(Stephen Porges)提出多重迷走神經理論,便提到:假設我們活在遠古時代,被一隻老虎追,你的身體會做什麼讓你活下來? 身體會降低腸胃道的血流,增加肌肉力量,增加心跳和血壓,並增加可體松(腎上腺皮質醇)來對抗發炎以暫時忘掉疼痛,關掉你的性荷爾蒙(在這時候你存活比生孩子重要),竭盡所能讓你逃過這道難關。而迷走神經來攪局:它讓心跳變慢,促進消化,讓身體放鬆,因此身體必須暫時關閉迷走神經功能。 迷走神經異常會有什麼症狀? 假使你有慢性疼痛或發炎,怎麼樣都好不了,很可能是你的迷走神經被劫持,身體一直以為尚處於高壓狀態,無法重啟迷走神經所致。它被交感神經壓制,壓制的成因如慢性壓力、憂鬱焦慮、失眠、重金屬、細菌、黴菌毒素、病毒、慢性食物過敏、電磁波等地場壓力、大腦膠體細胞神經發炎、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等。 此外相關病症尚有心率過快、腸胃道問題、腸漏症、失智症、胃食道逆流、自體免疫疾病、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各種手術後沾黏、容易暈或昏倒、頸椎創傷後、吞咽困難或發音異常。 如何治療? 臨床上會根據心律變異等檢測來看自律神經反應,而深慢呼吸(deep slow breathing, DSB)便是介入自律神經最好的方式:當我們延長吐氣的時間,迷走神經等副交感神經機能就會被活化,身體終於得以修復及休養。我自己臨床上則是會檢查懸雍垂是否偏移,配合注射肌動學的泄殖腔檢測來確認迷走神經功能,並使用神經療法、定頻微電流做急性治療,再交由物理治療師做後續相關訓練。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療方式來活化迷走神經,包括各種呼吸、運動、正念冥想、哼唱、漱口、動眼、耳朵、視覺、嗅覺等刺激,在家可以實行,也是絕佳的養生之道,令人耳目一新。 迷走神經與COVID-19 2019年底起改變世界的新冠病毒,也有研究發現它會引發細胞分子風暴(cytokine storm)造成過度發炎。迷走神經可望透過膽鹼消炎路徑調節免疫,緩和各種神經精神症狀。 照顧好你的迷走神經吧!或許它是掌握後疫情時代健康的一把鑰匙。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理事長暨超全能診所院長 王偉全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