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量減少工作時間就是提升工作品質
請你想像一下這樣的情境。 A與B任職於同一家企業,不僅年資相同(邁入第七年),而且工作內容也相同。A是個一板一眼的人,雖然很努力工作,卻看不見成效,心裡總是抱持著以下這些煩惱。 每天都工作到三更半夜,早上起床時總是覺得很累。 明明工作到很晚,工作表現卻不佳。 總是在忙碌時接到緊急的工作,簡直像是落井下石。 週末在家裡還是必須工作,腦袋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工作的事情。 相較之下,B總是看起來悠悠哉哉,工作上的表現卻非常亮眼。要得到這樣的成果,照理來說必須從一大清早工作到深夜,沒想到B竟然能維持著以下的工作狀況。 每天準時下班,從不加班。 經常在會議上提出新的點子,獲得上司讚賞。 重視與家人、朋友們相處的時間。 平時常運動,維持身心健康。 下班後積極與公司以外的人士交流,拓展人脈。 A與B的情況可說是截然相反。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兩人的差距愈來愈大。到了進入公司的第十年,B成為A的上司,兩人的年薪完全不同。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A明明這麼努力卻得不到回報,真是太不合理了」。但企業是營利組織。能夠為企業帶來愈多成果的人,得到的待遇就愈好,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你是企業經營者,你想雇用A、B哪一種人? 你自己希望成為A、B哪一種人? 我現在雖然經常出書暢談工作術,不時舉辦研修或演講活動,但其實從前的我也像A一樣。 我在當上班族的時候,每天從早工作到晚,有時假日也得工作。白天要拜訪客戶,傍晚之後要回辦公室製作資料及處理雜務,有時還得幫忙同事製作企劃書。但不管我再怎麼努力,總是有做不完的工作,加班的時間愈來愈長。每天早上都因為睡眠不足而昏昏沉沉,工作時只能靠提神飲料硬撐。 有一天,我發現同事的臉上帶著悠閒自在的表情。 當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心生厭惡,因為我先入為主的認定「這傢伙的工作量一定很少」。但是仔細觀察之後,我發現那位同事的工作量並不少,而且也沒有偷懶摸魚的跡象。 相反的,那位同事做得比其他同事更多,而且他很努力充實自己,經常學習新知識及鍛鍊身體。我這才恍然大悟,他能在工作上獲得超越他人的成果,是因為他擁有與眾不同的工作方式。閱讀完整內容
那位同事讓我明白了「工時長不代表工質佳」的道理。相反的,如果想要提升工作的品質,就應該盡量減少工作時間。我決定仿效那位同事,學習他的工作方式。 除此之外,我也經常藉由閱讀書籍及參加講座課程,學習與他人溝通及提升工作效率的技巧,逐步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在我成為主管之後,我繼續實踐我所學會的工作術,並且教育我所領導的團隊成員。久而久之,我的團隊不僅加班時數及離職率雙雙降低,而且生產力提高,成為企業內的MVP團隊。 在我舉辦的演講及顧問諮詢會場上,我遇見非常多人和從前的我如出一轍。他們都煩惱著「工作多得做不完」、「每天被工作追著跑」。 這些人都有一些共通的特徵,包含: 不擅長拒絕他人,再忙也會接下工作。 為了不給周圍的人添麻煩,工作總是追求盡善盡美。 為了配合他人的需要,就算熬夜加班也要在期限內交差。 為每一件案子特地製作資料,而且追求詳盡周到。 責任感非常強,不把工作交給他人,全部親力親為。 認真、周到當然不是壞事。但如果不懂得適可而止,工作就會無限擴張。到頭來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當然工作成效就會降低,工作的速度愈來愈慢,時間愈來愈長…… 這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透過研修、演講、顧問諮詢會等各種活動,接受過三萬多人的諮詢,傳授了縮短工作時間及工作量的技巧。 在這本書中,我將挑出一些效果最顯著、評價最高的技巧,並且搭配上我自己的親身經驗。這些技巧包含提升工作效率的各種訣竅、觀念,以及控制情緒的方法。而且我會以讓人工作永遠做不完的壞習慣作為反面教材,建立起明顯的對比,讓讀者們一目瞭然。 工作做不完的理由,絕大部分來自於求好心切的心態。以為這麼做對自己的工作有所幫助,卻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或許你也是這種浪費了時間卻不自覺的人之一。 本書的一開頭,有一份自我診斷問卷,可以評量出你是不是個「會讓工作增加」的人。請你務必自我檢測,藉此回顧你自己的工作方法與狀態。如果你打勾的項目很多,你一定要趕緊閱讀本書,以「提升工作品質」及「每天準時下班」為目標。 二○一九年六月 Refresh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