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年華漸漸老去,忘的比記得的多時,該謝謝老天賜予我們年少時的回憶。年紀漸長,您會想念史艷文與藏鏡人、還有阿嬤常叫您去買醬油的路口柑仔店,您會興致勃勃地哼唱著梁山伯與祝英台,卻被兒孫輩笑說:「喔!又來了。」您會喜孜孜地回憶年少輕狂時騎著鐵馬載女友,但是身旁的老伴卻不是當年的她……雖然老化的宿命,會讓旁人擔心您的懷舊是不是「失智症」的前兆,但是不必在意,因為每個人都會老,到了一定的年紀,記憶與回憶會互相消長,成為最佳戰友。不同世代都有不同的懷舊場景,許多青春年少的過往曾經是台灣人共同的回憶,且讓我們重返過去,一起回味台灣庶民的生活與雋永的歲月流痕。
舊時光的那些年、那些事
懷舊是人之常情,因為在漫漫人生裡,什麼都會變,唯有過去變不了。流年飛逝、光陰如梭;遇見老友、聽見老歌,都會牽繫起某些懷念,且將我們匆忙的步履,偶爾暫停,說一段舊日故事、細品歲月沉澱的韻味,把這些點點滴滴匯集起來,就是我們的人生之路了。 您還記得小時候的金柑糖,和街邊巷口的柑仔店嗎?彈珠、尪仔標與科學小飛俠曾經是您的最愛,林黛、歸亞蕾或是林青霞,也是不同世代心中的女神,許許多多青春年少的記憶,曾經是我們共同的回憶。不論您的記憶是什麼,都是讓人懷念的美好時光。
不管您是不是文青 一定走過的重南書街 每個人都會懷舊,老一輩回憶年輕時,中年人回憶少年時,年輕人也會回憶兒時童年。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內心深處總是會回首前塵,閃現吉光片羽,且讓我們聽聽不同世代的人,他們將記憶打磨拋光,為您道些許青春故事。
▲莊永明 藏品 時報出版《書街舊事》 提供 台北市重慶南路是三、四、五年級生最熟悉的書街,曾經在這裡開設三家書局的黃開禮,見證了書街最繁華興盛的時光,如今回憶過往有無限的感慨。在這裡,他從十六歲的小學徒,一路成為門市的老闆,翻開黃開禮的奮鬥歷程,也可以說是閱讀了重南書街的歷史。 黃開禮告訴我們,將自己與重南書街的往昔撰述成書的最大推手,是作家心岱。「和心岱認識幾乎半世紀,她向我提議書寫傳記的計畫,原本我一直推辭,但是她告訴我,沒有人將這個重要的城南紀事留存下來,而且老一輩多已凋零,這是留給後輩子孫的書,價值勝過黃金玉帛。」這些話深深打動了黃開禮,於是他走入時光隧道,分享重慶南路最繁華興盛的那些年,及至物換星移、書店榮景不再的過程,也讓我們這些曾經參與或未曾參與的世代,得以分享那個紙本書香滿溢的年代。 黃開禮憑藉著過人的毅力,創辦了「正文書局」,成為打破上海人獨占書街市場的第一人,過往對他來說,是「苦中作樂、苦後甘甜」,這也是他對現代年輕人的鼓勵。
▲黃開禮與我們分享重慶南路最繁華興盛的那些年,讓所有人得以回想那個書香滿溢的年代。 對於書街的式微,黃開禮語重心長地表示:「非常惋惜,但是也莫可奈何。希望做父母的能夠鼓勵孩子看一些實體書,現在電子產業這麼發達,我們也不能不跟上時代,但是,還是多看一點書吧!」 如今對重南書街的懷舊,或許是對紙本書香的懷念,在歷史長河中,感受曾經有過的美好。
活在當下 做好現在 不焦慮未來 一八九五年,盧米埃兄弟開啟了電影工業的萬花筒後,一百多年來,電影早已經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資深媒體人藍祖蔚,因為小時候在西門町長大,得地利之便,四歲就開始看電影,至今超過半個世紀。更重要的是,因為記憶力極好,所以看過的電影,都深植於腦海中。
▲藍祖蔚因為小時候在西門町長大,得地利之便,四歲就開始看電影,至今超過半個世紀。 在沒有過多奢華娛樂的年代,電影不僅是娛樂,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記載了當下的發展與點滴。「懷舊」之所以引人共鳴,藍祖蔚認為:「所謂流行或是古典,前提是它都曾經存在過,也曾經有過共鳴的效應,所以在不同的時空,重新再觸碰它的時候,是一種記憶、是一種擁抱、是一種重建去懷想那個年代吧!」 例如,小說家吳明益有一本書《天橋上的魔術師》,召喚的是中華商場的記憶。那是從一九六○年代至九○年代,台北市民的記憶,從火車自您身旁經過、從地下經過,一直到火車與大樓全部消失的那段記憶。這本書將會在明年改編成電視電影,帶領大家重新找回中華商場的那段時空。又如李安在《色,戒》裡,召喚的是一九三○年代的上海,電影裡營造出古典的情趣、中日戰爭時的緊張氛圍,或是那時上海生活的場景、間諜生活的模樣,就是那個時代的書寫。 對於自己人生過往的懷念,藍祖蔚表示:「我不想這些事情,只想還有多少事情, 還能夠做什麼? 我其實很Enjoy my past life,即使它有悲傷、有挫折、有失敗、點滴在心頭,不足為外人道,但是想著明天怎麼樣讓自己能夠更快樂一點,不是更好嗎?」
每個人在生命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片段與不同的主題曲。生活不易、生命不長,珍惜身邊的幸福,欣賞自己的擁有,從容淡泊的心境,讓您可以感謝過往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生。
打造童年懷舊時光 將興趣轉變為商機 玩具伴隨著每個人走過童年最無憂的歲月,雖然小時候的玩具很陽春、遊戲很簡單,但是帶來的快樂卻無法用言語形容。「不同世代的人, 心中都有一個愛偶。」喜愛蒐集老東西、老玩具的張信昌如是說。
▲張信昌打造復古場景、製作懷舊元素,讓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 五十八年次的張信昌,小時候沒有電腦、手機,所以遊戲或玩具都很單純,就是打彈珠、到河邊抓魚、抓蝦,玩具是塑膠類或是鐵皮玩具,或是家裡買了電視、電冰箱送的大同寶寶。喜歡畫畫的他,也收藏紙盒,或是漂亮的圖騰、包裝等。那時候這些東西都是用手工畫的,精美吸引人,讓小時候愛在作業簿畫畫的男孩,長大後將專長變成職業,從事了平面與廣告設計,並讓他將興趣轉變為商機,成立了懷舊博物館。 因為不同世代的回憶,張信昌打造復古場景、製作懷舊元素,讓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或許因為小時候是那麼的純真美好,所以羅大佑︿童年﹀這首歌一直不褪流行:「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的確,寸金難買寸光陰,回憶兒時的天真快樂,懷舊的老靈魂也會有純稚的初心。
懷舊亦是念舊 尋找漸漸消逝的兒時記憶 古早時候的雜貨店,就有如現在的便利超商,因為什麼都有、什麼都賣,又是街坊鄰里交換情報的大本營,濃郁的人情味造就了真正的「你家就是我家」。 印象中的雜貨店,幾乎是開門七件事樣樣包辦,還兼賣玩具、零食、農具以及五金用品,往往村里中的第一支電話、第一台電視都出現在雜貨店裡,店門口有郵筒也是常事,對出外的遊子來說,雜貨店不僅是兒時的生活,更是鄉愁的記憶。 當城市的老雜貨店一間間被便利商店所取代,還可以到哪裡去找那些曾經充滿人情味的店,發思古幽情呢? 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林欣誼與曾國祥這對年輕夫妻檔,開始了走踏山海的尋舊之旅,探訪一間間在為生活打拚的老雜貨店,書寫成冊,提供讀者按圖索驥,讓大家看到不僅是現存雜貨店的風貌,還有店家背後的身世,以及珍貴的文史紀錄。
▲林欣誼、曾國祥走踏山海,探訪一間間在為生活打拚的老雜貨店,留下珍貴的紀錄。 石碇磨石坑的老闆世代種茶,對製茶的專精不亞於開店做生意;嘉義竹崎的羅大哥,回憶兒時小小的鹿滿村在最輝煌時,菸田多達兩百甲地,菸樓遍布。還有宜蘭五結利澤簡的木枝伯說,小時候冬山河雖不再行商船,仍是當地人坐鴨母船趕鴨、載稻的交通水道,小時候最喜歡到河邊看人家「牽鴨母」。店主回憶的童年、成長與遷徙,也勾織成一幅台灣庶民的浮世繪。這可能也曾經是年幼時的您,實實在在的體驗。 透早開店、午夜休息,雜貨店的老闆勤儉刻苦、任勞任怨,是台灣早期尋常百姓的生活態度,就如雙溪的阿恆伯在自家店門口貼的對聯:「往來盡是甘甜客、談笑應無拂逆人」橫批「領取個中好滋味」,的確,這些頭家的人生五味,盡在不言中啊! 懷舊讓我們記起許多熟悉的過往,不論是重溫兒時記憶,或是回憶往昔崢嶸歲月,都是值得我們回味的甜蜜時光…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我的懷舊年代
Life Plus 熟年誌
2017/10月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