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沒落罐頭廠、捕魚豪門後代 救起台灣鯖魚業!
曾家登高一呼,全台1/2鯖鰺扒網船響應拚永續
只要鯖魚一公斤單價跌到十五元以下,他們便自主休漁,一方面讓魚價回穩、一方面也讓海洋生息。皮膚黝黑、穿著舊汗衫的金勝號船長劉清和帶我們上船,駕駛室裡的VMS(Vessel Monitoring System,漁船監控系統)是必備工具,每半小時回報漁船位置一次;他熟練打開手機示範,按幾個鍵就迅速連上卸魚申報系統。
「每次回港,就馬上要卸魚申報,政府查很緊咧。」他說:「大家要守法啦,阮是靠海吃海,鯖魚若旺,我們才會旺。」
一條體長不過三、四十公分的小鯖魚,卻主宰了海洋的興旺?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徐承堉曾指出:「留得鯖鰺在,不怕沒魚吃。」(編按:鯖、鰺由同種漁船捕撈,鯖數量大於鰺。)
「對海洋的傷害,它很快就展現給你」鯖魚沒了,漁民會窮、海洋會枯竭
鯖魚是台灣近海漁業裡最重要的魚種之一,鯖鰺漁業不僅占台灣近海漁業總漁獲量近六成,同時也是海洋生態鏈的重要食物,如果鯖魚少了,不但漁民會窮,鯊、鮪等大魚更會餓死。(見第五十七頁圖)
二○一二年,就曾經一度因為鯖魚捕撈過量,導致海裡的鯖魚來不及長大,漁民發現魚越抓越小,趕緊跟相關單位反映。隨後學者研究也證實這個說法,長期研究鯖魚的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教授呂學榮發現,花腹鯖的最大體長,八年來已經變短了整整八公分。
金春勝
成立:1977年
• 總經理: 曾漵平
• 主要產品:水煮鯖魚、茄汁鯖魚罐頭、紅燒鰻罐頭等
• 地位:旗下品牌「老船長」居國內鯖魚罐頭市占第3,是首家取得永續標章的水產罐頭廠
當魚變小,漁民為了填滿船艙,就得抓更多的魚,造成惡性循環。漁民並非愚民,鯖鰺漁業是台灣發展最成熟的近海漁業,面對魚越抓越小,他們立刻展開自救,組成協會,推動政府頒訂「鯖鰺漁業管理辦法」,規定捕撈範圍、禁漁期、漁船總數等。經過八年復育,南方澳鯖魚平均體長增加近五公分,但仍未恢復原本標準。(詳見第六十頁文)
「海洋其實比你我想像的敏感。你對它的傷害,它很快會展現給你看;但只要努力復育它,像鯖魚這種生命週期較短、成熟期僅需兩、三年的魚,也很快會回報給你。」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簡稱海漁)執行長林愛龍說。
南方澳的鯖鰺漁業,可說是台灣近海漁業中最積極的群體。近年漁業署與海漁合作推動「海洋之心永續海鮮標章」(見第五十五頁小辭典),希望透過標章制度,帶動台灣漁業走向永續發展。去年南方澳扒網友善船隊拿下認證;今年,南方澳金春勝旗下品牌「老船長」成為第一家取得標章的水產加工廠。
海裡的魚到消費者手上,是一條漫長的路程。永續認證要監管的,不僅是捕撈,還有運輸、產製流程、員工福利、食品安全等環節,每一層都要經過監督與稽查。金春勝是四十多年的老廠,廠內陳舊卻乾淨。鯖魚是極易腐敗的魚,但空氣裡有海味魚腥,卻沒有任何酸敗味。
「鯖魚不好伺候,根本是跟時間賽跑。」金春勝食品廠總經理曾漵平說,以目前獲認證的水煮鯖魚罐頭為例,得先從具有永續海鮮認證的船隊購魚,十分鐘從碼頭運抵工廠,立刻啟動挑選大小適中的白腹鯖,進行切塊填充、自動化蒸氣走道蒸熟
永續海洋標章
為推動海洋資源永續,全球陸續發展100 多個永續海洋認證標章,如英國MSC、日本MEL Japan 等。台灣也順應趨勢,由漁業署跟海漁基金會官民合作推出台灣「海洋之心生態標章」。
該標章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09 年公布準則,分成「確保魚群永續」「保護海洋環境」「有效漁業管理」「企業社會責任」4 項,至截稿前取得標章船隊有南方澳及澳底鯖魚2 組扒網友善船隊,水產罐頭廠僅「金春勝」1 家。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