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 電動車普及的關鍵

充電樁電動車普及的關鍵


電動車經過幾年的發展以後價格並不貴,更環保,也符合全球未來的趨勢,為何發展的速度不如想像中的快速?
電動車為何發展速度緩慢?

大家都覺得投資綠能產業是未來的趨勢,資金往這裡靠攏,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甚至未來的氫能,都是選項,台灣政府也訂定明確的目標,2030年新購公務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為何目前民眾購車並不會把電動車當成首選?

充電設備不普及

去(2020)年十一月有位新竹的特斯拉電動車主,告知大樓管委會將在車位旁裝設充電樁後,但管委會尚未同意車主就安裝完充電樁,雙方鬧上法院,特斯拉車主表示使用的是自家的電,充電樁安全無虞,但管委會表示,如果貿然開放,未來若車主變多要顧及電壓能否負荷,且世界各地都有充電樁失火事件。法院主張,管委會不同意車主裝設充電樁,並未妨礙或影響他使用電動車的權益,因為外面有公用充電站,住戶擁有停車位產權,但超出「停車」範圍的使用,仍須經過管委會同意並符合社區規約,判應拆除充電樁。

試想,現在開電動車的人仍是相對少數,電動車專用停車位、充電樁少的可憐,在路上行駛不像電動機車到處都有換電站,電池拔了抽換快又方便,電動車充電需要時間等待,自家不能設充電樁,難道就只能去專用充電站或大賣場或者公用停車場充電?對於目前還在猶豫的潛在車主心裡一定會打個大問號。
充電設備標準不一

充電器的規格繁多, 各國沒有統一的標準, 美國S A E 使用的J1772(CCS1/Type1)、國際電工協會的IEC 62196(CCS2/Type2)、日本的CHAdeMO、中國大陸的GB/T以及特斯拉Tesla的SC。

台灣目前主要採用特斯拉的SC與美國SAE的J1772,如果將來電動車全面普及化,車商規格必須要有統一標準,否則充電站設置不容易,又需要大量的土地,目前台灣連停車位都一位難求的情況下,充電站規格又不一樣,那麼重複建置又顯得資源浪費,充電器標準確實有必要統一!

快充站成本高

如果想體驗到接近一般汽油車的便利生活步調,就必須要建置充足的快充站(直流電)約三十分鐘,相較慢充站(交流電)長則耗時一整晚,短則耗時四至五小時。快充站電網普及有助於推廣電動車,但成本相當驚人,台電拉高壓電線到充電站,成本約一百五十萬元,一個充電樁,搭配兩支充電槍,成本約五十萬元,一個快充電站五個充電樁僅提供十部電動車充電就要花費二百五十萬元,加上高壓電線就要四百萬元,必須要政府大力推廣與補貼才能更快速推廣電動車,不過台灣目前電力已經非常吃緊,綠電更是供不應求,將來整體的電力規劃更需要長線考慮。

充電樁與充電槍概念股

家用充電樁成為電動車普及的關鍵,目前家用設備安裝困難重重,可以參考德國政府作法,補助安裝費用、修改房屋所有權法等,讓民眾可以在家或在工作場所充電,避免上述電動車主在自家裝設充電樁還被告,強迫拆除的命運。

目前德國BMW實測結果,電池容量達57kWh的BMW i3電動車可在十五分鐘內從10%充到80%,充飽電大約只要十五分鐘,保時捷也嘗試用搭載90KWh電池的原型車進行測試,不到三分鐘就能行駛一百公里,跟汽油車一樣便利普及之時不遠矣,就看政府的魄力與決心。

相關概念股很多,飛宏(2457)充電站360KW充電樁是台灣業界最大功率,全台建設「Audi極速充電站」已在2020年底完工六座快充站,台達電(2308)與日、美、歐車廠合作雙向快充產品,信邦(3023)與陸系車商合作,成為蔚來汽車獨家供應商,健和興(3003)與特斯拉、陸系車廠合作充電槍……。

閱讀完整內容
理財周刊1063期

本文摘錄自‎

充電樁 電動車普及的關鍵

理財周刊

2021/第10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