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嗆再讚台積電 英特爾執行長想要什麼?

基辛格今年上任救火,就宣布跨足晶圓代工

先連嗆、再狂讚台積電
英特爾執行長想要什麼?

十二月十三日晚間,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搭乘私人專機來台,並錄製影片表示會持續在台灣投資,甚至稱讚:「台積電所獲得的成就,真的很了不起!」他似乎不得不這麼做,因為前兩週,他才和他當前最倚賴的代工夥伴、但也是最較勁的對手台積電進行了一場全球矚目的隔空交鋒。

十二月一日,基辛格參加《財星》(Fortune)雜誌舉辦的一場論壇, 直指「 台灣不是個穩定的地方」,認為世界不能僅靠單一來源供應最先進的晶片。他呼籲美國眾議院,盡快在今年底前通過含五百二十億美元經費的《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ct),更強調補貼應以美國企業優先。]三日,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回應,若只補助美國同業,將對美國半導體業不利,但,「台積電不會中傷同業。」

十年要砸千億美元擴廠亟需美政府補貼美化財務

基辛格的喊話不只這一次。六月,他投書美國的政治媒體《Politico》,強調就算台積電美國新廠營運,仍會把最先進製造留在台灣,美國未來仍要仰賴「不安全」的外國供應鏈。

上任十個月以來,他頻頻對外放話、如今又戲劇化地施展兩面手法緩頰,究竟急什麼?

「他現在為什麼要講台積電壞話?因為他要(美國)政府的錢。」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一場演講上回應。

今年三月,上任不久的基辛格宣布成立晶圓代工服務部門,斥資兩百億美元在亞利桑那擴建兩座廠。
晶圓代工本就資本密集,台積電也直到創立第五年才轉虧為盈。即使英特爾已有營運晶圓廠的基礎,但要跨足代工得花更多成本,比如,替客戶代工會用到的矽智財(IP)便得重新購買。研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資深分析師昆度加拉(Sravan Kundojjala)認為,該公司的代工事業五年內難以損益平衡。

此外,基辛格也透露,正在尋找下一個設廠地點,將涵蓋六到八座晶圓廠,未來十年將砸下一千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但,積極擴廠,意味著更左支右絀的財務。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張明輝指出,過去兩年, 英特爾營業活動之淨現金流入約三百三十億至三百五十億美元;但今年,淨現金流入沒有顯著增加下,資本支出卻增加超過三○%,使該公司在不影響股利發放前提下,只得選擇大幅降低買回庫藏股的預算,從約一百四十億美元,驟降到二十四億美元。
成本過高、缺代工身段
難扭轉晶圓代工產業局勢


「英特爾要盡快獲得補貼,」昆度加拉表示,若政府補貼延遲,英特爾的毛利可能降到五○%以下,拉低股價,進而讓該公司無法招募到最佳人才。

不只錢,基辛格頻頻喊話,更是努力的對內、對外,為「英特爾要進軍代工」一事,造起勢頭,爭取更多金錢以外的資源。該公司過去的模式,是自己設計、生產、銷售產品,雖然過去十年,也曾數度放出消息要進軍代工,但一直沒顯著動作,因為這並非其專擅。

首先是成本,一位晶圓代工業前高階主管指出,過去的一條龍模式,讓該公司製造成本較高沒關係,可用高售價弭平。但做代工,必須跟台積電等同業比價,成本就成為其軟肋。

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認為, 其進軍代工, 更大挑戰在於它沒有代工廠的「DNA」,客戶服務不見得能到位。而且它的對手,還是已經專精晶圓代工三十多年、擁有逾五成市占率的台積電。

雖然這條路充滿挑戰,但基辛格還是得走,因為產業的競爭格局已經改變。近幾年,其製程技術量產進度已被台積電超越,而其對手超微(AMD)更藉由委託台積電代工,使其處理器效能追上英特爾,蠶食市占。根據市調機構Mercury Research十一月的調查,超微處理器已有近二五%市占率,是十五年來新高。

英特爾若不想持續丟失市占、又不希望未來只能委託台積電代工,就只能持續發展先進製程,並透過代工事業分攤成本、壯大規模。

一場破格的挑戰,讓基辛格上任後,對內,孤注一擲的轉型,對外,也持續用偏鋒的方式開戰。如今,成功喚起全球對該公司重振製造、進軍代工的關注,但能否成功?重點或許不在獲得多少補助,而是他能多快地帶領公司忘記身為半導體巨人的驕傲,成為彎下腰服侍客戶的代工廠。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79期

本文摘錄自‎

先連嗆、再狂讚台積電 英特爾執行長想要什麼?

商業周刊

2021/第17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