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ETF、股票、共同基金,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投資前的必備功課
《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解釋,股票就像是走進自助餐店,可以直接買某家企業的個股,想買什麼主食、小菜,可以自由搭配,只想吃某一種食物也可以;ETF(exchange traded fund,指數股票型基金)則像是套餐,它追蹤指數內容,一次投資很多標的,比較能分散風險。
《超強懶人投資術》指出,ETF的交易模式,和股票相同,不過證券交易稅(只要賣出股票、債券或有價證券,皆需課徵的稅)只有0.1%,僅是股票的1/3。另一方面,ETF投資人即為基金的「受益人」,並不是股東,所以不能享有股東權益。
例如買股票可以享有股東配股、選舉董監事、參與現金增資等,投資ETF沒有這些附加權益。
但《致富心態》建議,投資前要有的觀念是,並非前人成功,就一定要模仿,不要聚焦在某個特定人士或個案(例如巴菲特的成功模式)。換言之,並不是看到某位朋友買股票、ETF大賺,就跟風買股票,應先盤點各投資方式特點與優勢。
同樣都是基金,ETF和共同基金的差別是?
《超強懶人投資術》解釋,兩者都是由一籃子證券組成,但組成方式不同。ETF的證券名單是依照指數成分股(股票指數中所選用的股票,通常能反映市場趨勢)挑選,而共同基金則是由基金經理團隊挑選。更簡單來說,ETF屬於被動式投資管理(passive management),也就是長期持有證券且較少改變證券組合的投資方式。而共同基金是主動式投資管理(active management),指的是自行研究後,選擇買進看好的投資標的,並自己建構投資組合。
ETF的投資組合,完全依照它所追蹤的指數組成成分股而建立,基金經理人不用選股,整體表現會貼近指數表現,指數成長,ETF也會跟著成長。共同基金的目標,則是打敗加權股價指數(大盤),基金經理人需要依照不同市況,即時換股。
《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提到,共同基金其實還能細分為「主動型基金」與「被動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後者看似與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更相似,但兩者還是有區別。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