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實戰機:器人客服回答正確率99%
跟AI對話常出現亂回答窘況,台灣大機器人客服卻逼近百分百正確。能精準訓練模型,跟企業文化有關。它如何轉型,甚至能銷售AI經驗? 文—林以璿 你喜歡真人客服,還是機器人客服? 隨著網路普及,愈來愈多工作轉由效率更高的機器人代勞。然而,幾乎所有人都曾遇過,與機器人對話時雞同鴨講、有理說不清的局面。 舉例來說,「我要去日本玩,手機要怎麼上網?」對電信客服人員而言,這是一道相當簡單的問題,即刻就能提供國際漫遊套餐。然而,由於問題中沒提到「國際漫遊」這個關鍵字,文字機器人客服可能因此無法解答。 如何讓機器人客服理解客人的弦外之音?台灣大哥大想從生成式AI找解方。台灣大每個月客服人次約一五○萬,大約有一千五百位真人客服專員,一週七天、二十四小時無休。 並且,台灣大也透過app、官網、IVR(互動式語音應答),設置了能自動回覆的機器人客服「小麥」,每月使用量超過六百萬次。機器人客服會根據台灣大的客服題庫,提供相應答案,過去的正確回覆率大概是九七%。 關鍵三%,為何不正確? 「那(不正確的)三%中,很多並不是因為沒有答案,」台灣大資訊長蔡祈岩舉例,就像「出國玩」沒有連結到「國際漫遊」,問題在機器人不能理解問題。 自從ChatGPT為首的大型語言模型(LLM)爆紅,台灣大改善「小麥」,回答正確率因此提升到九九%。 「別看只從九七%到九九%,」蔡祈岩強調,「小麥」能夠爭取回覆愈多問題,需仰賴真人處理的問題就愈少,這些省下來的人力可以轉換去打業務電話衝業績。然而,這關鍵的兩個百分點,也非一帆風順。 直接用LLM,容易出現幻覺 一開始,台灣大使用資料庫、客服紀錄和公司的公開資料,訓練如Meta開源的Llama 2、台智雲福爾摩沙等既有的大模型成為客服,但台灣大的訓練資料量與這些模型既有的資料量差距過於懸殊,造成這些LLM客服的答案時常出現幻覺。 「其實我們不缺答案,只是缺看懂問題的方式,」蔡祈岩解釋。台灣大改變做法,不直接將LLM作為客服主體,而是在客服資料庫上使用嵌入模型(embeddingmodel)這種機器學習模式,作為客服輔導工具。 嵌入模型可以將客戶的語句數據轉換成向量形式,這就像是將問題量化成在座標系統上的一個點,只要找到客服資料庫中,與這個點距離最相近的答案,通常就是客戶需要的解答。 「大型語言模型不能直接完全替代人員,」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肯定道,「台灣大先理解客戶的問題,再去尋找精確的答案,我覺得這個做法是比較聰明,也更精準的。」 今年台灣大開始嘗試第二階段的AI客服,也就是讓AI做語音客服。 例如,透過旁聽,可以協助主管了解新進人員是否按照標準作業流程回答問題;或是直接為客服人員調閱出客戶詢問的資料,省下客服人員查詢資料庫的時間,更能在每次通話結束後,快速完成文字摘要。 蔡祈岩解釋,前兩個階段中,所有的AI與真人合作過程,其實都在協助訓練台灣大的AI客服模型。最終極目標則是預計明年開始,讓AI直接接手語音客服。 屆時,用戶撥打語音客服時,AI客服將能做到模仿真人的用戶體驗。 台灣大更將這一套自身經驗,整合打包為AI2.0的商業方案,讓有類似應用場景的公司,能夠與台灣大合作,直接將這套做法應用在自家產品中。全員出動,不能僅少數懂AI 明明大部份企業都站在同樣的AI起跑線,為何台灣大不只供內需,還能開始「外銷」呢? 「台灣大的幾個主管有創業經驗,對於新創的敏銳度更高,這是他們的先天優勢,」蔡明順認為,「因為要推動AI轉型,不只是技術,文化才是重點,」Chat-GPT發布的第一週,台灣大高層會議馬上就開始規劃,讓全體員工都能使用這項新工具。 一般公司也能參考台灣大的經驗,做內部AI轉型。 首先,台灣大有固定的經費,可以投入購買新工具,例如購買幾個OpenAI或是Midjourney的帳號供大家一起使用,在沒有業績壓力的情況下,讓同仁先認識新工具。 「但並不是給好處和資源,都會像00940那樣搶手,」蔡祈岩幽自己一默,「沒過多久,我們就發現很多人不知道怎麼用。」 在這階段,公司還不必積極介入教育,而是營造出同仁互相交流討論的氛圍。 例如,由於帳號是公共使用,大家能看到其他同事的使用過程;每週也有一個小時的時間,讓各崗位的人來分享使用AI工具的經驗。 最後,台灣大定期舉辦「OP黑客節」、「創新大獎賽」等活動,鼓勵跨部門同仁用各種AI生成工具做產品,並提供獎金作為誘因。 「從這個時候開始,大家要做事情不用再等IT部門的排程,而是有工具可以自己做,」蔡祈岩指出,讓最前線的人提出需求,才能最切中要害。 台灣大還有個意外收穫。蔡祈岩觀察,因為有了個AI下屬可以使喚,工作心情變好,勞累度降低了。「至此,員工使用AI工具的體質已經養成,」他認為。 儘管員工第一線的應用可能百花齊放,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提醒企業主管,鼓勵提案的同時,要從五花八門的應用中沉澱下來,找出哪些應用最值得進一步投資,並實際導入商業化運轉。 「台灣大不只有一個團隊在摸索,而是整個公司全體總動員,」蔡祈岩強調。有些公司喜歡成立專案小組來應對新科技,但是AI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無論管理者或是基層員工,都不能置身事外。 愈簡單愈好用,別怕被搶飯碗 全體員工用AI後,會不會被AI搶走工作?林之晨以自家經驗實證指出:不會。 林之晨發現,公認最實用的AI功能,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每天抄寫報表、填寫固定表格等重複性工作。也因此,員工能將更多時間用在攸關業績、KPI的事情上。 「就像是回到六十年前,全台八成的人都是農夫,你告訴農夫有了耕土機後,只要二%的人種田就好,農夫一定很擔心,」他舉例,「我們現在擔心AI取代工作,其實就像當年的農夫一樣無知。」 林之晨透過台灣大的經驗喊話,「AI跟人類是協作的關係,而不是取代。」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