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自備AI工具,該開放還是禁止

BYOAI興起!


編譯.整理|李岱君  編輯|張玉琦

「老闆,公司可以買ChatGPT Pro嗎?現在的AI工具我都自己付費。」隨著生成式AI日益普及,AI工具已成為知識工作者的標準配備。

麥肯錫(McKinsey)在2024年的調查指出,65%的組織經常使用生成式AI,幾乎是2023年的2倍。而職涯社群平台領英(LinkedIn)與微軟(Microsoft)共同發布的《2024年工作趨勢指數報告》顯示,有75%的知識型工作者在工作中使用AI,當中78%的人會自備AI工具工作(BYOAI,bring your own AI)。

麻省理工訊息系統研究中心(MIT CISR)的研究員尼克.范德繆倫(Nick van der Meulen)和芭芭拉.H.威克瑟姆(Barbara H. Wixom)在《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發表的觀點是,BYOAI是管理新挑戰。禁止使用AI可能弊大於利,愈是限制反而會讓員工規避規則,使企業面臨數據及資安風險。領導者應學會接受這些工具並引導員工使用,以應對需求。

企業可能出現多元AI工具的使用模式,例如員工使用ChatGPT、Claude等來撰寫文案,但在數據或模型處理上使用內部系統。針對這樣的趨勢,《富比士》(Forbes)建議企業考慮以下管理方針。

選項1:開放BYOAI,
需建立負責任的AI文化


首先,企業應制定清晰的指導方針,明確可使用的AI工具清單、可處理的數據類型以及負責任使用的規範,確保員工了解並遵守相關規定。接著,企業需建立審查流程來評估和批准員工的AI工具,審查範圍涵蓋安全性、合規性以及與現有系統的相容性,避免引入的工具威脅企業資訊安全。

此外,企業應提供培訓資源,讓員工了解不同AI工具的限制和風險,增進員工的AI素養,並建立負責任的AI應用文化。為便於員工選擇合適的工具,企業可創建經批准的AI工具儲存庫,提供各種功能選項,以滿足業務需求且符合企業標準。

企業應實施AI使用監控與分析系統,追蹤工具使用情況,以識別常用工具、評估影響,並提前檢測潛在的安全隱患。對於關鍵業務,企業可考慮開發或客製化AI工具,以滿足特定業務需求及安全標準。


選項2:公司統一採購,
可快速部署、統一管理


當員工提出AI工具採購需求時,企業需思考的不僅是購買與否,而是長期來看是否有合適的現成工具。例如,員工可能希望訂閱逐字稿軟體,企業可從AI策略角度考慮內部開發的可能性。AI選擇方案分為2類,一是自行建置,雖然成本較高,包括伺服器、資料庫、大型語言模型(LLM)和檢索增強生成(RAG)的成本,但長期可以降低依賴外部;二是購買現成解決方案,成本通常包含平台費用、導入成本和訂閱費。儘管前期成本較低,企業應評估長期開銷,並與自行建置的成本進行比較。

現成解決方案通常能較快部署,且依賴內部技術團隊的程度較低。企業可獲得供應商持續支援,但也需考慮解決方案的靈活性限制,無法滿足所有特定需求。適合無專門AI團隊、需要快速部署、對數據安全有較高要求的企業。

無論選擇何種途徑,需求理解是導入AI的基礎。企業應積極聆聽員工建議,了解其在工作中最需要AI支援的領域,避免資源浪費。了解員工時間分配有助於找出AI的最佳應用場景,如自動生成會議紀要或總結員工調查反饋。

市調公司顧能(Gartner)的分析師埃塞爾.里扎奧盧(Eser Rizaoglu)建議,企業在評估AI應用時應考量業務價值與可行性來確定優先順序,並與人資和採購部門緊密合作。每種AI需求不同,企業需根據場景判斷適合的方案,是選擇自建、購買現成AI工具,還是允許員工BYOAI更合適。

閱讀完整內容
經理人月刊2024/12月 第241期

本文摘錄自‎

員工自備AI工具,該開放還是禁止?

經理人月刊

2024/12月 第2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