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帶走的盛宴」中找到人生黃金
台積電的創辦人張忠謀是海明威的忠實信徒,奉行其對寫作的勸告:「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他於2024 年底推出《張忠謀自傳》下冊,厚重的書冊以簡單的字句流露出張忠謀真實的感情,值得讀者細細品嚐。
文/陳佑寰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張忠謀自傳》下冊距離上冊出版已有二十多年了。上冊敘述張忠謀的家庭生活、求學以及剛到德州儀器工作的光景,下冊則是他在德州儀器成長茁壯以及後來回台創辦台積電的心路過程。
《可帶走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 是美國大文豪海明威敘述他在1920 年代待過巴黎的回憶錄。書裡面寫道海明威在年輕窮困時跟第一任妻子在巴黎生活的點點滴滴:沿塞納河畔散步、在咖啡館裡寫作、跟一家名為「莎士比亞」的書店借書、與史坦、費茲傑羅等文人雅士聚會談論⋯⋯。
張忠謀在自傳中有兩處提到「可帶走的盛宴」。一處是在上冊提到他在哈佛大學念書時廣泛涉獵如莎士比亞、海明威、費茲傑羅等大師的文學作品,以厚植人文素養。張忠謀留學美國期間,先到哈佛大學讀了一年,再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
他認為待在哈佛一年,有如海明威筆下形容的巴黎,也是「可帶走的盛宴」。這不僅豐富了張忠謀往後的人生內涵,也是身為理工男的他能擁有如此文筆寫出動人自傳的原因。
另一處則是在下冊提到張忠謀在德州儀器曾一帆風順、步步高升實現「美國夢」,甚至「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但卻在公司政治角力風波中走下山坡,最終選擇離職,他在書中自我解嘲:「假使我的整個德儀生涯也如我在哈佛的一年,是一個可帶走的盛宴,那麼到了1982 年,這盛宴也已到了杯盤狼藉,主人連連打哈欠,只有我身為客人卻還在高談闊論的階段。」
張忠謀在德州儀器歷經峰迴路轉的人生曲折,乃有感而發:「我的25 年德州、德儀生涯,也許可以用邱吉爾的語言形容:黃金般的晨潮,黃銅般的午潮,鉛一般的黃昏。但是,每一個材料都結實,而且我都盡力擦亮,使得它熠熠地發出它特有的光彩。」

張忠謀在德州儀器曾一帆風順、步步高升實現「美國夢」,甚至「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但卻在公司政治角力風波中走下山坡,最終選擇離職。
在國際地緣政治詭譎對峙及經貿博弈賽局競爭中,掌握全球半導體命脈的台積電,不僅是台灣的護國神山也是兵家必爭之地。雖然退休後的張忠謀感嘆:「全球化已死。」
他在自傳中仍自信滿滿地寫道:「我最成功的工作,明顯地是我最後一個—台積電。台積電現在已是世界『必需』的公司,而且是世界的『需要』,尤其在人工智慧方面,正迅速地在成長。」
至於台積電是否也是可帶走的盛宴呢?張忠謀沒有明說。近年來,歐、美、日都提出各種補貼與優惠措施以吸引台積電設廠,但台灣具備半導體供應鏈的成本優勢與群聚效應,未必能輕易複製甚至整盤端走。

▲掌握全球半導體命脈的台積電,不僅是台灣的護國神山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浪漫的巴黎,海明威也享受浪漫的氛圍。《可帶走的盛宴》裡提到海明威在咖啡館看到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進而寫道:「現在你屬於我,巴黎也屬於我,而我屬於這個筆記本與這支鉛筆。」於是我們在這本書看到海明威對巴黎與那位女子的生動描述。
我們在《張忠謀自傳》也可看到他浪漫的一面。張忠謀與第一任妻子當初相遇交往時有如瓊瑤筆下在《庭院深深》小說中的私語應答:「要你!」「愛你!」,走過30 年的戀愛和婚姻之後卻浩嘆:「但是今夕何夕?你我為何不交一語?我不知你有何希冀,你也不問我心底祕密,只有杜鵑鳥在林中唏噓:不如離去!不如離去!」
人約黃昏後,幾度夕陽紅?跟前妻離婚之後,張忠謀與第二任妻子張淑芬結婚時已將近70 歲,同世人見證愛情的美好!他在自傳中寫道:「最理想的戀,當然是同一伴侶,百年不渝,隨年齡邁進的戀。但是天下能享受這種戀的,又有多少人?我享受了少年戀,錯過了大部分中年戀,現在享受純真的晚年戀,已經算是福氣了。」

海明威與張忠謀在晚年時,都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值得書寫。在1950 年代,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與第四任妻子重返巴黎曾經下榻的旅館,一名服務生告知海明威,旅館內仍存放他在1920 年代遺留下來的箱子。箱子裡是海明威當時旅居巴黎時的手稿,勾起了他的往日回憶,乃動筆寫作《可帶走的盛宴》。
張忠謀則於自傳上冊序言提及他下筆寫自傳的原因,乃緣起於有一天晚上重翻喜愛的海明威文集,翻到他的短篇小說《基里孟加羅山之雪峰》,小說主人翁是一個作家,在非洲基里孟加羅山腳下得了壞疽,不能行動,望著蓋滿白雪的山峰等死,以下是他垂死前的縹緲之思:「現在,他再也不能寫那些故事,那些他儲存起來,預備在他能寫得更好時要寫的故事。也許,至少他沒把它們寫壞。也許,他永遠不能寫得更好,這才是一直拖延不寫的原因。總之,一切都不知道了。」張忠謀有感於拖延的結果,竟是生命末頁的無奈和不確定感,因此在讀了這段故事後幾天,就決定自己動手寫自傳。

▲在1950年代,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與妻子重返巴黎,旅館內仍存放他過往旅居巴黎時的手稿,勾起了他的往日回憶,乃動筆寫作《可帶走的盛宴》。
海明威對於文學創作還提過一個冰山理論,也就是讀者看到的作品是如同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其他沒寫出來的尚有八分之七藏在水面之下。倘若張忠謀也奉行此道,那麼厚厚上下二冊的《張忠謀自傳》之外,還有八分之七尚待讀者用心去發掘。
「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場可帶走的盛宴。」海明威如是說。我們何其有幸在人工智慧的浪潮來襲之際,還能在張忠謀年老時讀到半導體巨擘親手筆耕,發揮「工人智慧」的精神寫下的長篇自傳,這也將永遠跟著我們,因為那娓娓道來的人生閱歷是一場可帶走的盛宴!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