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大逃殺 拒絕當韭菜 下半年快樂出航


文/林澤義 圖/達志影像

5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台股爆出6,000餘億元大量,外資短線賣超金額達1,030億元,外資大逃殺,本土投信與自營商跟著賣,那麼買盤到底來自何處?觀察融資餘額已正式超越3,000億元水位,已經來到近5年來高點,顯然買盤大都來自打死不退的散戶投資人,頗有拒絕當韭菜意味,而從經濟數據來看,下半年景氣逐步復甦力道不弱,雖大盤指數已逢高點,但外匯存底短期激增400億美元,資金動能不虞匱乏,只要外資歸隊,仍有新高點可期待,理周投研部本期以近3年ROE>15%等3條件選股,具防禦型也兼具攻漲型供投資人參考。

法人表示,所謂市場割韭菜戲碼標準模式(SOP),第一階段是特定人底部吃貨,成交量放大股價走強;第二階段是法人開始買進,股價翻倍,利多消息出現;第三階段到達目標價,法人開始下車,第四階段雖利多消息不斷股價卻走弱,散戶持股增加,個股如此,事實上大盤走勢也能套用此模式,但外資近來顯然操作模式,往往慘遭本土法人與散戶雄擺道而認錯歸隊,例如去年6月AI逛潮激勵大盤走勢,外資先賣後買;今年4月19日爆出成交量7,000餘億元,外資賣超857億元,最後都重回台股懷抱。


內資對台股充滿信心

此次從幾個面向觀察預估外資會打消外資看空的想法,其一是1至4月出口金額年增10.6%;其二是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達55.4,創下2022年4月以來新高,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上升至54.2,創去年12月以來新高,顯示景氣逐步復甦跡象不假。另外,根據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最新調查顯示,5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最多的就是「投資股票時機」,由4月份24.65大幅躍升至59.35,而隨著台股指數從年初17930開始起漲,截至6月3日已上漲約20%,也激起投資人對於台股市場的投資信心。

近期受到歐系外資言論影響,認為台股漲幅已經超出預期,對於未來台股後市看法已轉為保守,而上周外資賣超1,030億,而於6月3日大漲362點當日,外資也僅僅買超約29億,顯示外資對於台股的確已經相對保守看待,而外資期貨未平倉空單口數也已達到16,699口。

但觀察至6月3日,上市融資餘額已正式超越3,000億元的水位,也已經來到近5年來高點,而相比融資餘額逐步攀升,融券與借券餘額也同步提升,代表現階段的買盤力道大都來自散戶投資人與本土法人。

台股從1962年開始,已經歷超過60個年頭,交易結構也逐漸由自然投資人為主的市場,在開放外資投資台股後,轉變為以外資為主的投資市場,而近期又因國內指數型基金(ETF)的大量募集,支撐住了市場行情,但唯一不變的股市的漲跌仍是由具有資金的一方來主導行情,小額投資人與這些資金主力相比,所能獲得的資訊與研究能力顯不相當,往往即使在台股大漲的過程中,實際獲利的比例仍低,也被市場戲稱為「韭菜」,而在股市上漲的過程中總是特定人在底部吃貨、法人進場抬轎股價上漲、利多消息頻傳市場熱議、最後由股市韭菜進場承接主力籌碼,然後股市開始下跌,而這套劇本周而復始的不斷發生。


1.3兆元ETF形成台股新勢力

但從去年開始ETF熱浪下,資金結構開始產生變化,股市投資就是一場心理戰,標榜被動投資與高配息概念的ETF整體規模已達到1.3兆元,儼然成為台股市場中的新勢力,但ETF選股標準各檔不盡相同,ETF其中的投資標的也常會選到景氣循環股,若不計入收益平準金,配息穩定性也未必符合投資人預期。因此,無須隨著市場訊息心情起起伏伏,也不需要無腦投資ETF,透過幾個簡單的篩選指標,就能夠拒絕再當韭菜,而是當個穩健的快樂投資人。

本期分享的選股標準有三個重要的面向,分別是股神巴菲特最重視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現金殖利率與股利派發增長能力,設定近3年ROE>15%、近10年現金殖利率不得低於5%與現金股息連三年遞增三大條件,透過這些指標可排除掉景氣循環股,並挑選出能夠穩定配發現金股利,且股利還能有所增長的優質標的,而隨著股利增長也會帶動股價穩定上漲,每年既能獲得穩定現金流,還有機會賺到價差,即使遇到市場風險導致股價下跌,但因為有殖利率的保護下,也會相對抗跌,相關個股在後面篇幅再做詳盡著墨。 閱讀完整內容
理財周刊2024/6月 第1241期

本文摘錄自‎

外資大逃殺 拒絕當韭菜 下半年快樂出航

理財周刊

2024/6月 第12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