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特瓶做衣服不夠環保?舊衣回收變搶手貨

台灣將成亞洲「衣到衣」最大基地


寶特瓶回收紗,最快可能後年開始,就不再被視為最環保材料!國際標準力求掃除漂綠疑慮,台灣紡織業早有準備,要拿舊衣回收來應戰,明年將成為亞洲最大「衣到衣」產地,但恐貴到品牌不敢問。

文/吳靜芳

十月底,紡織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在英國倫敦舉辦全球年會,南亞旗下環保再生品牌「Saya」品牌長施淙文在現場感覺到,有大事要發生了。

紡織交易所是集結全球品牌、環保團體以及供應鏈的全球非營利組織,負責管理以及制定「全球回收標準」(GRS,Global Recycle Standard),是從品牌到供應商都服膺的第三方標準。


▲南亞塑膠旗下環保再生品牌「Saya」,備有數種回收再生技術, 任品牌挑選。(南亞提供)

環保新標準早晚會上路

簡言之,什麼是環保再生材料,是GRS說了算。

兩年前,紡織交易所開始大力進行GRS在內數個標準的改版工程,稱作「統一標準草案」,力求實踐氣候風險策略。這套新標準正在商議,預計明年發布、後年實施,二○二六年成為全產業的強制標準。

在這次草案的圓桌會議上,各方攤在檯面上、將震撼台灣紡織供應鏈的重大提案,就是寶特瓶回收紗將來不能再被稱為最環保再生材質。

全球成衣市場纖維有五成都是聚酯,而寶特瓶回收紗,是現在幾乎所有品牌再生聚酯材質的主力。尤其快時尚產業,為了淨零目標,這五年加碼使用更多的寶特瓶回收紗取代原生料。

「影響層面會非常大,又快又急,」施淙文觀察,這雖只是討論階段,「但要實施只是遲早的事。」

理論上,循環經濟的初衷,應是廢瓶要重新再製成新瓶。過去,飲料業不把瓶子當資源,才讓寶特瓶回收紗逐步成為紡織業的環保神主牌,廢瓶成為紡織品後難以再製成新產品,生命週期的循環出現了破口。

這也是為什麼,從歐盟到紡織交易所年會上,都有聲音質疑寶特瓶回收紗是「漂綠」,必須修理這個漏洞。

飲料業也要來搶瓶子

現在,飲料業者的搶瓶大戰已經開打。每年生產超過一千兩百億個塑膠瓶的可口可樂早就宣布,每生產一個瓶子、就要回收一個,二○三○年前目標打造循環回收系統,使用五○%的再生材質,實現「瓶到瓶」的封閉循環。如此一來,立刻衝擊紡織業的寶特瓶回收料源。

身為全球聚酯前三大生產國,台灣紡織供應鏈等於被愈趨嚴格的新標準和飲料業前後夾殺。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組長李若華分析,歐盟已醞釀要規範再生環保材料的添加比例,「再考量二○五○年,全球化石原料將會短缺,急需開拓新的再生環保材料來源。」

紡織業最被關注的環保材料,就是「衣到衣」的舊衣回收纖維,台灣化纖大頭已嚴陣以待。明年,遠東新和南亞塑膠,都將開出舊衣化學回收的實驗量產產線,加起來每個月至少有三位數產能噸數,雖然中國業者也宣稱投入,但是一直有履歷灌水的疑慮,放眼亞洲,台灣將是目前舊衣回收纖維產能最大的基地。

但台灣「衣到衣」化學回收元年起跑之下,還有三大關卡要過。
關卡1:巨量碳排

舊衣回收再生可分兩種方法,一是機械式的物理回收法,打碎溶解再製成聚酯粒,在多次回收之後,物性會因此崩解,變得脆弱,此時就需要倚賴化學回收法,用化學助劑把聚酯的分子結構打碎,還原成再上一層的化工原料。

聚酯分子結構龐大且穩定,要把它拆開勢必耗能,碳排比原生料還高。李若華分析,紡織業最上游的原料,原本是用石油裂解而來,化學回收製程等於紡織業跳過石化業,自己生產原料,「等於承擔了原本石化業的碳排。」

不挖石油乍聽很環保,卻給自己增加巨量的碳排。這筆帳,紡織大頭們正在找第三方認證單位,看要怎麼算才公平。

李若華認為,這難度頗高,因為將需要和品牌以及供應鏈每個節點、不同地區的資訊流匯整。但由於台灣在全球化學回收技術領先,若能把帳算清楚,有機會成為其他區域市場參考範本。

關卡2:舊衣量不夠

另一個難題,竟然是舊衣料源不夠且不穩定。

台灣人衣服買得多,舊衣丟得多,先前因為疫情甚至爆發舊衣危機。「但我們評估過,台灣的舊衣量,只能供應一家廠商,」李若華攤開數據,台灣每年八萬多噸舊衣,能送進產線的大約三萬多噸,混雜的衣料裡頭有多少是可用的聚酯,沒人敢打包票。

一個可行的方向是成衣廠的廢布邊角料,因為成分單純,且量大。台灣紡織供應鏈在東南亞處處有成衣廠,一座廠一年的純聚酯邊角料,可能就有一千噸,過去多做成抹布或地毯,或焚化處理。

但目前這些邊角料被認定為事業廢棄物,法規尚未允許進口。

李若華認為,料源問題將是紡織大廠在台灣化學回收產線測試驗證的關鍵。在台灣成功,才有可能移到海外廠擴產。


▲遠東新世紀投入舊衣化學回收,也預計在明年有試量產產線。(王建棟攝)

關卡3:價格太貴

最後,是價格的問題。

全球品牌商要找舊衣回收新技術,不是找台灣紡織大頭,就是找中國浙江的佳人新材料,這家公司技術來自於日本化工集團帝人,真實產量未知。

但,現在算不算有競爭關係,都很難說。

「現在根本還沒有到比價的階段,」施淙文觀察,在先期投資階段,舊衣回收纖維的價格就跟碳排一樣,貴到「大家不敢問」。品牌仍在觀望新標準的走向如何,可能半年到一年後才會有明確的動作。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技術的研發耗時數年,台廠仍需要未雨綢繆、加緊腳步,等品牌開口採購才研發,那就太遲了。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3/12月 第787期

本文摘錄自‎

寶特瓶做衣服不夠環保?舊衣回收變搶手貨

天下雜誌

2023/12月 第7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