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對話改變,能為人生帶來大大的不同


在本章,我們將探討:

.對話的重要性。
.對話是什麼,以及不是什麼。
.「我們可以談談嗎?」的問題。
.對話技巧是可以學習的。
.人生透過對話而展開。
.小變化帶來大不同。

觀察大人聊天,我發現……

在大多數人的生活中,對話是重要焦點。我們甚至可以看待人生為一個對話接著一個對話,然後又一個對話。許多人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與人談話,無論是隔著廚房餐桌、在辦公室內或在派對中。因此,改變談話的方式,會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我很小的時候,就對談話產生了興趣。而聽著大人談話的我,發現了一些模式,這在數年後,成為我擔任對話導師時的教學依據。不過,對我而言,更受用的是了解到,日常生活圍繞著對話的程度有多高。在與你分享我注意到的事情以前,讓我告訴你,我為何開始熱切觀察對話的故事。



我當時10歲,感到疲憊,整個人病懨懨。我一直日以繼夜地讀書,準備提早一年參加中學入學考試,因為我母親是老師,她希望加快我的學業進程。醫生告訴我的父母,我必須待在家休養幾個星期,由於母親正在工作,我的祖母就幫忙照顧我。

我很好奇想知道敏(家人朋友對我祖母的稱呼)到底如何過日子。她退休了,以前在當地一家橡膠廠擔任接待員超過二十五年。敏總是很活躍,喜好交際,喜歡在她的花園裡閒逛,很愛忙東忙西的。

我很快就了解了她的生活節奏。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是去拜訪敏的朋友,像是一輪永無止境、喝著咖啡的晨間時光。我永遠無法搞清楚這些女人有沒有丈夫,不過丈夫永遠不會在場。我坐在房間一邊的椅子上,喝著塑料量杯裝的柳橙蘇打,觀察這些女人之間的互動。我和朋友在一起時,我們會玩耍、到處亂跑,但這些大人做的就是聊天

為了不讓自己感到無聊,我發明了一些遊戲。我最喜愛的遊戲是,看看我是否能回想她們對話的脈絡。我會在腦海中記下某人談論的第一個話題,然後試著追隨不同的話題:從自製覆盆子果醬的食譜、超市、新圖書館等等,到最後對話結束在瓊斯太太的臀部與佛瑞德叔叔的葬禮。

令我沮喪的是,我發現自己常常跟不上對話的節奏,大家似乎說東道西,什麼都講。這些女人說八卦、交換食譜、悄悄講祕密時,相當難以跟隨。對話朝著意想不到的方向打轉,又回到原點,然後又搭上了新的話題。

還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雖然敏和她的朋友通常會從看似不重要的話題開始,比如製作酸辣醬,但談話會逐漸轉向更有意義的領域,像是家庭、健康和有人過世。隨著大家輪流說話,對話持續進行,會自然地走向更深入的話題。

在經過許多晨間咖啡時光後,我開始體會到,一起談天是讓這些女人連結在一起的黏著劑。這就是她們互相支持、分享故事、在經常孤獨的生活中尋得慰藉的方式,是對話讓她們保有活力



聽祖母和她的朋友談天讓我了解到,即使是表面上瑣碎的對話,也會帶來很大的好處。一起交談可以:

.建立友誼。
.帶來安慰。
.釐清問題。
.為決策提供資訊。
.創造新想法。
.加深連結。
.改變思維。

難怪我們花這麼多時間談話!研究證實了這一點。如果我問你,你人生醒著的時間,有多少比例用於和別人談話,你會怎麼說?我在企業界主持的對話討論會中,詢問經理與領導者這個問題時,常見的答案介於40%至80%之間。此外,出現了一個一貫的模式:領導者愈高階,花在與他人互動的時間就愈多。

勇氣酒廠(Courage Brewery)在2010年進行的調查,也顯示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說話量。他們在三千名英國成人的樣本中發現,一般人每天進行27次對話,每次平均10分鐘,全部加起來為每日花費4個半小時談話,結果相當驚人。

然而更發人省思的結果是,儘管對話非常司空見慣,但其中近一半(43%)的對話被認為毫無意義。可是,如果我們能夠讓對話更有意義,就會對生活品質產生巨大的影響。而這帶出了一個問題:好的對話有什麼要素?

對話是什麼,以及不是什麼?

不是所有的言語互動都是對話。比方說,大喊大叫不是對話;國會辯論不是對話;簡報結束時附加的簡短問答時間,不是對話;兩個人說話聲音蓋過對方而沒有傾聽,也不是對話。

英文「conversation」(對話)這個字來自拉丁文的con和versare,前者的意思是「一起」,後者的意思是「旋轉」,所以對話的本質是「一起旋轉」。好的對話節奏並非像是恰恰或兩步舞那種規定的節奏,而是一種即興表演,每個人的動作都是在回應對方。我們不知道會往哪裡去,沒有人在控制……但是舞還是繼續跳下去!

那麼,是什麼因素,讓語言交流成為「對話」?根據我從晨間咖啡時光獲得的經驗,以下是我的幾點觀察:

.每位在場的人都參與。
.每個人都說出自己的真實看法。
.每個人都得到傾聽。
.大家談論真正重要之事。
.沒有人試圖控制對話的走向。
.大家互相尊重彼此的歧異。

真正的對話開啟新的契機。藉由和他人談話,我們可以獲得從未料想到的答案、解決僵局與決定新方向。隨著思想在共同的空間發出火花與光芒,我們感覺到人生也熾熱起來。

儘管如此,對話並不是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有時候,我們必須在沒有進一步討論的情況下,迅速採取行動。其他時候,則需要靜靜等待,直到變動的風暴平息。然而,在不說話的時候,明智的做法是問問自己,轉身離開是否是正確的決定,或者真的是唯一能做的事情嗎?這當中有很大的區別,接下來會提到。

「我們可以談談嗎?」

在人生的許多關鍵時刻,例如決定結婚對象、去哪個機構上班,或是否生小孩,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可以談談嗎?」這句話常用於邀請談話,而它可以是一種訊號,表示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說出來。

但是,「我們可以談談嗎?」這個問題有其另一面。這也表示「我們有能力談話嗎?我們能否繼續對話,而不會有人陷入沉默或言語暴力?」無法共處一室一起交談,是夫妻、親子、不同國家外交官之間許多問題的根本原因。

話說回來,許多的言語互動,都不符合真正的對話。我們保持客套,不說出真正發生的事。然而,一旦人沒有被傾聽,就會退縮,或是像在國外的英國觀光客一樣,說話更大聲,希望這樣別人能夠理解我們。有很多種方式會讓潛在的對話,以失敗收場。

然而,好消息是,學會更有效地一起交談,進行改變人生的對話,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如同其他的技藝,關鍵是以正確的方式練習。而掌握好訣竅,能增進我們和他人交往的能力,讓我來分享我是如何學到這一點的。



在大學畢業、取得心理學學位後,我和男朋友開著一台老舊露營車前往西班牙。我放棄了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認為陽光、午睡和西班牙水果酒更適合我。我計畫靠教英文來養活自己,然而,在我們的露營車遭闖入,大部分財物都遭竊後,這個計畫開始出現問題。我找不到工作,存款逐漸減少。我開始在瓦倫西亞的街道上閒逛,結識音樂家、工匠和馬戲團表演者。

儘管我非常努力取得大學學位,不幸的是,我無法靠學位謀生。另一方面,我的新夥伴都能夠透過音樂、默劇或製作手工藝來賣藝維生。我特別羨慕楊,他是來自德國、14歲的新時代旅行者(New Age traveller;按:以車為家,追求游牧生活方式的人),擅長拋接扯鈴。由於我快要身無分文,便模仿他的做法,開始學習雜耍技巧。

隨著我專注地練習,沒過多久,我就可以拋接許多球,不會有太多球落地。我開始在街頭「賣藝」,當本地人傍晚散步時,我會在繁忙的街道旁表演。兩個小時後,我可以掙得大約1,000比塞塔(約合5英鎊)的硬幣,這樣的金額當時足以去一趟超級市場購物了。

幾個月後,由於地中海的熱氣令人難以忍受,我們決定前往北方的巴斯克自治區(Basque Country),在聖費明節(San Fermin)碰碰運氣。這是場盛大慶典,每年至少有一名美國遊客在潘普羅納(Pamplona)和牛群狂奔時死亡。

一天下午,當我穿過大廣場時,我注意到一位名叫El Mago(「魔術師」)的街頭藝人,正在仔細挑選場地。我看著他環顧街道,放下袋子、拿出道具。接下來的15分鐘,他吸引一大群人圍觀,並用魔術娛樂他們,例如將繩索連在一起、從女觀眾身上脫下胸罩,最後以破舊的大禮帽收集到大把的鈔票。我想,眼前這位是真正的魔術師。

原來,這位機智、了解街頭生態的55歲紐約人,已經靠自己環遊世界多次,資金來自帽中的收入。我們讓魔術師搭便車,讓他可以來往不同的城市,交換條件是請他指導我,如何提升表演功力來賺錢。

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妳不要當在打工,而是要當在表演!」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魔術師教我怎麼吸引群眾,娛樂大家,然後讓他們掏出錢來。我發現,讓人們一起大笑、鼓掌和歡呼,比獨自站在街旁雜耍,要有趣得多了。而讓觀眾參與表演,也大大改變了我帽中的打賞金額。我在15分鐘的表演中,賺到和我之前「賣藝」兩小時一樣多的錢。

真正的轉捩點發生在,我的魔術師導師和我分享成功表演的首要祕訣:「找一名志願者,妳帽中的錢會加倍!」

魔術師告訴我,如何挑選有意願嘗試的人,並讓他們成為表演的焦點。我學會問他們的名字,並讓觀眾為這些人鼓掌。當我鋪開墊子,請佩德羅(Pedro)、帕科(Paco)或巴勃羅(Pablo)(按:這三個為常見的西班牙文男性名字)躺下時,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有些人毫不考慮就躺在地上,有的人猶豫不決,而起碼會有一個小伙子轉身離開。

在我掏出雜耍的刀子後,更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情況。我的受害者也許會大笑,或用手擋住重要部位,也可能會打擾表演。壓軸表演是死亡之路,我會在志願者的頭頂上玩雜耍,從腳到頭,刀子在黑暗中閃爍,配上群眾的呼喊聲。

正如魔術師所預測,我帽中的錢確實加倍了,甚至更多。藉著帶入志願者,我讓表演變得難以預測、隨機且熱絡。我必須即興發揮,運用智慧,處理當下出現的任何問題。與在街旁「賣藝」相比,我現在賺的錢是原來的二十倍。我的獨白變成了對話,荷包更賺得飽飽的。



幾年後回到職場時,我開始把在街頭學到和他人交往的經驗,與我在對話方面發掘的知識連結起來。

我成為顧問心理學家後,進入許多不同的組織與政府機構,和各式各樣背景的民眾與團體合作。我開始注意到,計畫會成功或失敗,取決於人們的合作程度,而合作程度又反映了他們之間的交流程度。

團隊成員之間常有策略上的爭執、執行面的爭論和對資源分配的不同意見。當然,只要關係穩固,就禁得起這些艱難對話的壓力。但若是成員之間的關係脆弱,大家要不就會避談這些艱難話題,不然就是談了之後,製造更多的對立。

我很想幫助那些分崩離析的團隊,開口談他們所需要的有力對話。在思考要以什麼方法下手時,我思考著我所學到有關人際互動之事:

.一旦交流有來有往,我們會感到更有活力。

.只要能有即興的空間,而非照本宣科,對話就會活躍起來。

.當人們覺得受到支持和尊重,更有可能踏入未知的領域。

.若能齊心協力,大家能夠達成的成果,遠超過獨自一人能夠做到的事。

我仿效優良的心理學家,決定發掘是否有任何研究,證實我在這個領域的觀察。儘管我努力逃離嚴格的科學教育,但過往的訓練使然,我總會問:「有什麼證據?」因此,我將目光鎖定在經驗主義的範圍,開始看看能從專家那裡找到什麼,關於對話的資訊… 閱讀完整內容
好好對話的力量:難以開口的話,該怎麼說?

本文摘錄自‎

好好對話的力量:難以開口的話,該怎麼說?

莎拉.羅森圖勒

由 大牌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