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投資組合如此重要? 接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投資組合如此重要。 即使我們可以對未來的經濟狀況做一定程度的推測,也沒有人可以斷言「之後一定會變成這樣」、「這家公司一定會賺」之類的話。然而,股票與債券的價格變動受到匯率和利率的影響極大,為了防範未然,將價值波動不同的多種個股與金融商品做組合配置是相當重要的。 試想一下股價的波動,假設未來台幣升值。台幣升值就表示台幣的價值上漲,原本是1美元等於35元新台幣的兌換匯率,變成了1美元兌換30元新台幣的狀況。 當台幣升值時,把商品賣到海外換回台幣時會造成利益減損,因此對出口企業而言,屬於利空題材,可能會造成股價下跌。 然而,對進口企業而言,因為是從國外買進商品,可以便宜買進,使得利益增加,所以屬於利多題材。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同樣是台灣的企業,也可能因為匯率的變化造成完全相反的未來展望。 利率變動時造成的影響因企業而異,如果利率上升,需要在設備投資上耗費資金的公司,就會因為利息的負擔變重,使得業績陷入困境,股價就有可能下跌。然而,如果是不需要在設備投資上花費太多的公司,則幾乎不會受到影響。 也就是說,縱使匯率和利率變動,為了盡可能不受到負面影響,有必要將投資標的分散配置,此時,展現整體資產的投資組合就相當重要了。
積極的組合管理vs 指數型投資 在投資組合的實務運作上,以「積極的組合管理」與「指數型投資」為兩個具代表性的投資方法,我們先來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何在。 負責資產管理的專業人士,也就是投資信託公司或投資顧問公司的實際操作者,必須隨時留意自己正在操作的商品整體(即投資組合)狀況以進行買賣。這些專業人士一般稱為投資組合經理人或基金經理人。 積極型的投資組合經理人,會頻繁買賣多支股票或債券,以追求高於市場平均值的績效為目標。 所謂的市場,指的是大盤指數,如果績效無法經常超越代表大盤整體表現的指數,買進基金的投資人是不會滿意的。因此,積極型的投資組合經理人為了在短期間求得績效,就會頻繁地進行交易。 如上所述,靠著投資組合經理人的本領進行股票、債券買賣以獲得報酬,這就是「積極的組合管理」。 積極的組合管理基金可以帶來一時性的優異表現,但由於投資組合經理人交易量頻繁,交易成本跟著增加,結果也會造成投資人的利益虧損。而且,積極的組合管理基金通常也要投資人支付較高的手續費。 另一方面,指數型投資則是以與大盤指數同幅度波動為目標而進行的一種分散式投資方法,主要代表就是指數型基金。這在一些銀行與證券公司都有販售,可能有不少人都聽過這項商品。由於這類基金的價格(基準價格)設定是機械式地與股價指數連動,所以手續費通常會比積極的組合管理來得低。
分散投資的好處有哪些? 如果世界上只有「積極的組合管理」與「指數型投資」這兩種投資方法,巴菲特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他曾經說過:
即使是對投資完全沒有常識的投資人,只要定期投資指數型基金,績效還是足以打敗大多數所謂的投資專家。
所以,對於不想冒太大風險,或是沒有時間仔細閱讀企業的財務報表,或是長期而言只想獲取與市場平均值差不多績效的投資人而言,指數型基金是不錯的選擇。
買進指數型基金,意義就跟投資人在市場上買進大量各業別具代表性的個股是一樣的。
當某支個股下跌,並不代表同時期所有個股也會跟著下跌。上漲個股的獲利可以彌補下跌個股的虧損,這就是買進指數型基金,分散投資的好處。投資組合裡包含的成分股越多,分散投資的效果就越好。
想藉由投資獲得大量利潤,不能小看花費在這上面的時間與精力,然而,在人生與日常生活中,除了投資以外還有其他該做的事,因此,明快地運用分散投資、降低風險以求得接近平均值績效的指數型投資基金,也是巴菲特認同的一種投資方式。
話雖如此,巴菲特自己卻是採行積極的組合管理與指數型投資以外的第三種方法─「核心投資」。
簡單地說,就是集中投資在那些長期下來能產出優於指數報酬的個股的投資組合,我們將在下一節更詳細介紹這個部分…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