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認證係金的?台灣名列四大超強創新國

WEF最新認證:台灣名列四大超強創新國


二○一八全球競爭力排名

最新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排名出爐,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後,首度重返第一,新加坡、德國、瑞士、日本則緊追在後。台灣雖贏韓國、中國大陸,但也別高興得太早。

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一四○個經濟體中,台灣排名第十三,在亞洲僅落後新加坡、日本和香港。(見表)

今年,WEF採用新的指數進行評比,用意是希望能夠解釋工業4.0產生的影響,以九十八個指標,衡量一四○個經濟體。四個評比大領域包括:環境便利性、人力資本、市場、創新生態系。

美國在金融海嘯十年後,終於再度稱霸,歸功於三大領域的領先,包括市場規模、創新生態系(包括創意生成、企業文化、開放性與靈活度),以及總體經濟穩定性。

雖然重返第一,但美國也不是全然地陽光普照。根據WEF的報告,社會結構和社會安全是其弱項,兇殺率是其他發展經濟體平均值的五倍;司法獨立性和貪腐狀況表現,也落在第十五、十六名。

不過美國的創新經濟非常強勁。創新是所有發達經濟體的當務之急,也是愈來愈多新興國家的優先事項,但一百多個國家中,只有少數創新強國,除了美國之外,還有德國、瑞士,更包括台灣!

在「創新能力」項目中,只有德國、美國、瑞士和台灣四個國家,得分超過八十,名列超強創新國(super innovators)。
與德國、美國、瑞士並駕齊驅

台灣之所以表現突出,主要是在專利數與研發支出、產業聚落上表現優於其他經濟體。

「創新能力」與「商業活力」同為「創新生態體系」的中項。

「商業活力」排名第二十一:其中,破產回收率(第十七)排名較佳,惟破產法規架構(第四十六)、開辦新事業需要的天數(第六十)等項目排名相對落後,屬台灣弱項,有待改進。

表現亮眼的「創新能力」排名第四:其中以專利權數量(第二)、研發支出佔GDP之比重(第五)、產業群聚完善發展的普遍程度(第五)、還有共同發明方式擁有國外專利權之數量(第五)等項目名列前茅。

專利權數量高居全球第二,幫助台灣的創新能力擠進超強創新國,但是,絕對的專利數並不與質量劃上等號,「專利申請數不等於創新能力,」如微軟總裁兼法務長史密斯(Brad Smith)接受《天下》專訪時所言,一語點破台灣被冠上「超強創新」的落差感。

至少贏韓國?別高興太早

再看台灣總體排名——第十三名——雖比去年排名第十五看似進步,不過因為今年的指標經過調整,不適宜做跨年度的比較。與亞洲其他國家比較,其他經濟體以新加坡排名第二最為優異,日本第五、香港第七,韓國落後台灣,排名第十五,中國大陸則排名第二十八。

至少我們贏韓國?而且各中項排名,「總體經濟穩定」排名高居第一,表現最好?國發會分析,主要是因為我國通膨率及政府債務佔GDP比率之變動表現良好,皆位居全球第一名,顯示政府在維持物價穩定及財政管理上極具成效。

不過也別高興太早。這個指標共有三十一個經濟體並列第一。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提醒,政府更應該重視其中顯現的警訊,尤其台灣經濟成長率仍在亞洲四小龍墊底。

以此次評比檢視台灣弱勢,有幾個特別讓人警醒:一個是「雇用外國勞工的容易度」,僅排名九十八,顯示台灣在人力運用的彈性上仍然不足;此外「政府對數位經濟、科技創新、社會與人口變遷等未來議題的因應程度」,名次也落到後半段;人力資本上,「教育者具備企業所需技能的程度」和「教學重視創意與啟發式的程度」都是不如人的弱項。

WEF全球競爭力各項指標是依照提高生活水準,並且產生更廣泛社會目標所需資源而訂定,報告的方向是很好的參考依歸。工業4.0和金融海嘯後,正在重新定義繁榮的途徑,繁榮的主張對於政策制定具有深遠的影響,報告的序言中提到:「領導人正在努力尋求答案和解決方案,希望超越短期的保守方法。」

競爭力的各個層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社會、經濟和環境的競合關係,但是沒有哪部份是可以捨棄的,每一個都是追求發展不可或缺的。創新超強的台灣,還有許多可以更好的空間…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659期

本文摘錄自‎

WEF最新認證:台灣名列四大超強創新國

天下雜誌

2018/10月號第6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