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抵稅?人壽幾何!

你能相信嗎?這個議題已談了33年了
2013年4月,當時的文化部長龍應台在行政院會中報告說,國人平均每一年僅閱讀兩本書,是日本、韓國、法國和新加坡的1/5。文化部提出的改進對策中有一項是「買書抵稅」,但是財政部的態度保留。

「買書抵稅」這個詞好耳熟對不對?遠在1986年6月,省議員陳景星在省議會中提出「買書抵稅」的建議。當時筆者正在紐約工作,寫了一篇題為〈買書抵稅,好主意〉的小文章,寄回台灣與陳議員「隔海唱和」,刊於7月6日《聯合報》第二版。後來聽說,省議會的這項建議,最後為財政部否決。

龍應台在行政院報告之後,我在當年4月11日的《聯合報》副刊上再發表一篇小文︰「『買書抵稅』談了27年了!」現在又過了6年,27加6,已經談了33年了。

從陳景星「首倡革命」到現在33年來,省政府和省議會均已裁撤,台灣從戒嚴走向民主,美國選出過非裔總統,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躍升世界第二或第一,金融風暴衝擊了全球,中東和非洲也發生茉莉花革命,網路、臉書、智慧型手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世界的變化驚天動地,但似乎只有台灣「買書抵稅」的這個議題,始終屹立不搖,歷久彌新。
請大家試想:陳景星提出建議那一年出生的孩子,經過小學、中學、大學,甚至讀完博士,成家立業,現在買書抵稅仍未成事實。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買書抵稅」今天為什麼會舊話重提呢?因為《聯合報》「願景工程」日前發表了「107年民眾閱讀行為」的調查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台灣竟然有40.8%的人一整年沒有看書,65%的人一整年沒有買書,平均最近一次碰紙本書是在7年前。書店是「一年四季皆淡季,店員常比客人多」,他們哀嘆「書出不去,人進不來」。面對這種情形,大家思考「救亡圖存」之道,於是又有人重提「買書抵稅」。

讀書固然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可是國民的文化水準關乎國家的興衰隆替,政府應在政策上增加國民多讀書的誘因,「買書抵稅」僅其中一端耳!連這件事都不做,遑論其他?
文化軟實力和國防硬實力

或曰,國家政務,經緯萬端,哪件事不要花錢?又怎能面面顧到,使大家都滿意?這話不假,但是請看台灣正在與美國洽購66架F-16V戰鬥機,總價100億美元。少買一架,也許就可以挽救奄奄一息的台灣出版業,使國民多讀些書,強化中華民國的文化軟實力,應勝於增加國防的硬實力,這也許正是「愛台灣」的正確方式吧!

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這是孟子的話,他真是智者。

閱讀完整內容
遠見雜誌394期

本文摘錄自‎

買書抵稅?人壽幾何!

遠見雜誌

2019/第3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