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鬼滅》、《咒術》大作集英社靠版權突圍業界
在數位轉型浪潮下,傳統出版書籍等刊物不斷受到巨大衝擊,各大書店業績紛衰退,但手上握有當紅漫畫的集英社,獲利卻大幅成長……。
譯者‧江裕真
在紙媒陷入苦戰的出版業界中,大型出版社、經銷商與書店有著不同的際遇。「出版社似乎很賺錢,但書店是完全沒份的。」一位在日本首都圈的書店經營者表示。
根據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統計,二○二○年紙本出版品的推估銷售金額為一兆二二三七億日圓,連續十六年下滑,僅剩顛峰時期的一半不到。
丸善CHI控股與紀伊國屋書店(Kinokuniya)等大型連鎖書店,在二○年的營業利益率已經連一%都不到。一九九○年,全日本有逾兩萬家的書店,到二○年三月底,只剩九二四二家。
經銷商也沒好到哪裡去。兩強之一的日販集團控股,在二一年三月底止的年度營收雖達五二一○億日圓,卻比二十年前掉了三成多;占營收大半的出版相關事業,其營業利益率只有區區的○.三%。
數位收入、版權收入暴增
相較之下,手上有《鬼滅之刃》、《咒術迴戰》等暢銷漫畫大作的集英社(Shueisha),卻在二○年五月底止的年度中創下一五二九億日圓的營收(年成長十四%)。其中,據信漫畫占比約二至三成,淨利有二○九億日圓,是前年度的兩倍以上。在二一年五月底止的財報中,集英社營收又成長了三一%,來到二○一○億日圓,淨利則成長一一八%,來到四五七億日圓,也就是淨利率破兩成。
不光紙本,獲利率高的電子版等數位收入與版權收入,也都逐漸擴大。日本其他同業也是,以漫畫為中心,透過數位與版權的收益帶動成長。
手上有《進擊的巨人》的講談社(Kodansha), 在二○年十一月底止的年度中,創下一四四九億日圓的營收(年成長六%)與一○八億日圓的淨利;專於異世界轉生作品與輕小說的角川(Kadokawa),則在二一年三月底止年度中,創下二○九九億日圓的營收(年成長二%)與一四三億日圓的營業利益(年成長六八%)。
出版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柴田恭平說,「因影片播放服務的普及,漏看的節目都能補看,和過去以電視固定時段播映為主比起來,漫畫改編為動畫時,易創造出走紅作品。觀眾又會回頭去買後續情節的紙本或電子版原著,這種良性循環的規模也跟著變大了。」
相較之下,經銷商兩強的東販與日販則透過出版流通改革,力求改善書籍三三%、雜誌四○%的退書率。東販除了加強與「一本也能印」的大日本印刷(DNP)合作,力求改革出版整體的供應鏈,也自二○年起,和最大對手日販展開雜誌退書的合作。
日販則是摸索新的獲利方式,計畫於二二年四月起,和幫忙蔦屋書店(Tsutaya)處理資料的Catalyst.Data.Partners合作,在取得相關人士許可前提下,著手整合出版社的預定出版計畫及書店銷售資料等。力求運用日販在出版供應鏈累積的數據,和Tsutaya提供出版以外的顧客資料湊在一起,做更高度的需求分析。
日販社長奧村景二說,「經銷商缺少的是行銷,我們把數據反映給出版社與書店,期盼能提升出版業務效率。」經銷商未來或許會發展為有如顧問公司也說不定。像是協助出版社擬定企畫或銷售計畫,或幫書店打造賣場等。
書店業界近年來發生了大變化,經營Tsutaya的文化便利俱樂部(CCC),已經超越老牌連鎖書店丸善與紀伊國屋,成為營收最多的書店。
想共同獲利,還要加把勁
一直以來,書店位於產業的下游,立場較弱,但CCC運用人工智慧精算配書數量,減少出版社的退書成本,多的利益還分一半給書店,也就是出版社與書店一起獲益。但書店到出版社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才能雙贏。「出版社和經銷商其實很多功能重疊,像是書店賣場陳列,二者都會給建議。」某出版社人士表示。
二一年五月,綜合貿易公司丸紅與講談社、集英社、小學館等出版社宣布,正研擬成立新公司,解決出版流通的課題,屆時將運用AI讓配書與出版精準化,並活用晶片標籤改革庫存管理。
引人側目的是,他們沒找兩大經銷商一起來。一位連鎖書店幹部說,「說真的,沒什麼好期待經銷商的流通改革,現在要看丸紅能否幫忙深化改革,實現一種不經由經銷商,近似直接往來的形態。」
不過,大型經銷商確實累積了許多數據。「在市場縮小的現在,經銷商的存在意義漸小,但仍有角色要扮演,像幫出版社向為數眾多的書店收貨款等,不應極端說『不需要經銷商』。」出版社人士表示。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手握鬼滅大作 集英社靠版權突圍業界
今周刊
2021/第130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