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智慧城市商機 靠四關鍵數字
全球商機上看2.6兆美元,防疫、找車位、查空污都看它
1 戴口罩、接觸患者都能追
防疫科技助陣!智慧城市商機將增至手機的2倍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數據, 到二○二五年,全球智慧城市商機,將達近二兆六千億美元,是智慧型手機的兩倍。
什麼叫做智慧城市?簡單的說,就是整個城市的管理都透過高科技與運算去達成,政府用監視器自動揪出違規車輛、你打開App就能查停車位和空污指數,都是智慧城市應用的一環。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KPMG報告指出,疫情讓每個人都經歷不同程度的孤立感和缺乏連結,這將讓智慧城市的轉型,不再被視為可有可無。原因是,疫情加速政府和企業導入防疫科技,如人臉辨識是否戴口罩、澳洲政府推防疫App,使用者只要跟患者近距離接觸超過十五分鐘,就會發出警示。消費者和企業的日常也不得不從線下走入線上,都加速讓城市走入數位化。
現在, 你對它感受不深,原因在於,智慧城市很大一部分是屬於政府公共財,且目前仍在基礎建設鋪建階段,比如桃園市將感測器放在下水道、污水處理廠做水資源管理,許多仍在小規模試驗階段。
中保副董事長林建涵觀察,智慧城市未來商機龐大,以構成智慧停車方案基礎、用來感應是否有車輛停入的地磁感測器來說,還須五年才有機會達到讓民眾有感的規模,現在可能連一%都仍未達到。
2 台灣有機會尬贏紅色供應鏈
技術強、又安全!台灣城市競爭力排全球第一
二○一九年,台灣主辦智慧城市展,吸引一百二十八位城市首長來台參訪取經,包含美國、英國、荷蘭、澳洲、日本、新加坡等。
台灣為什麼有辦法做到智慧城市前段班?更有三縣市曾獲智慧城市評比首獎,競爭力名列全球第一?一大關鍵因素,正是台灣有科技優勢。
以路燈為例,要進化到智慧路燈, 得先裝上感測器,從光照情況判斷是否開、關燈,路燈上的元件也需要增加連網功能,可在設備故障前自動預警。不只如此,還可再加上空氣品質、溫濕度感測器,化身微氣象站。
智慧城市需要用不同設備蒐集數據,它得很客製化、多元,而少量多樣,正是台灣製造業相較紅色供應鏈的強項。
此外,國際上也因安全因素,而避免用中國製造的設備。比如,英國正在推動立法,禁止當地政府採用海康威視等中國企業開發的智慧城市技術,以免中國監視和蒐集英國敏感數據。
現在, 台灣智慧城市應用已經出海, 如遠通電收已將ETC(電子收費系統)應用成功出口到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哈薩克、菲律賓等國。
3 智慧應用遍地開花
6城市進前段班!新竹用MR消防演練成本狂省98%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智慧城市指數調查,二○二○年,台北市在全球一百零九座城市中,排名第八名,名次為亞洲第二,僅次於新加坡。不止台北,台中、桃園都曾打敗全球四百多個城市,獲智慧城市論壇(ICF)全球首獎,新竹市、嘉義市、新北市都曾入圍前七大。
智慧城市的應用已在不同城市發生。比如,新竹市讓消防員戴著混合實境(MR)眼鏡、手握感應握把,模擬在火災現場如何救火。
他們會根據新竹市常見的救災場景,包含大型購物中心、高樓層建築、狹小巷弄,一比一3D建模。這不只可增加訓練次數,每場演練成本也從原本的十萬元,降低到兩千元,節省九八%。
無人自駕巴士,則在台北市上路。去年九月至今年二月,台北信義區的深夜展開無人自駕巴士測試, 搭乘人次超過三千人、累積自駕公里數達二千五百公里。
新北市烏來,在山區路段會車不易的四處髮夾彎,放置偵測器。當雷達偵測到大型車輛時, 會將對向號誌改為紅燈,並顯示有大車經過的提醒標誌。若是按原本的大規模工程改善, 需耗超過一億元, 但藉由裝感測器,花費僅五百萬元。
在高雄市的二十四萬盞路燈中,已有八萬盞是智慧路燈,只要路燈故障,資訊會自動回傳雲端,通知公務單位維修。這只是第一步,未來,這些路燈還可化身5G通訊基地台、充電站、資訊看板等,並搭載環境感測器,監測空氣品質及車流等。
4 哪些公司可沾光?
最強概念股出列!電信、網通受惠,台達電股價年漲155%
智慧城市產業範圍大、領域多,相關概念股已陸續反應。
台達電去年不只搶攻車聯網,也結盟微軟推智慧建築,整合智慧照明、安防、能源管理等應用, 並將替新北市替換超過十一萬座智慧路燈。這使其股價在過去一年成長一五五%。
智慧城市背後須強大連網系統支持,如三大電信、網通商都是受惠股。如遠傳就提供智慧停車方案,在七縣市設置地磁偵測器,用Line就可以找路邊停車格空位。
其實,智慧城市應用涉及跨產業合作,系統整合商角色尤其重要。其中,神通資科已將台灣智慧城市方案輸出多國,包含智慧圖書館、機場自動通關系統等。去年接單金額達新台幣七十五億元。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其硬體產品已經賣入各種智慧城市應用場景,如今,他們也開始做物聯網平台,讓各連網設備可溝通,以及做系統整合方案。
只是,智慧城市後續的發展也有挑戰。研華智能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明志表示,智慧城市的難度不在技術,而在商業模式上不夠成熟。他舉例,廠商現在提供的居家保健方案,能讓消費者透過穿戴設備,將身體資訊回傳給醫院,技術已不是問題,但問題是,誰埋單這服務?
此外,產業裡「資訊煙囪」現象也很嚴重,各單位設置自己的系統,但數據卻難以互通。比如,光是居家監控,電視、冰箱、冷氣機這些電器,現在都還沒有統一溝通語言,更何況是把範圍拉到整個城市。
看來,在這塊龐大市場中,能先串聯整合的人,將遠比做單一裝置者,挖掘到更多價值。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