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台積電量產3奈米,三星真是世界第一嗎?
◎周康玉
三星於6月底宣布正式量產3奈米,且7月25日又舉辦出貨儀式,甚至有外媒以「Samsung beats TSMC with the the world’s first 3nm chips(三星3奈米擊敗了台積電)」為題進行報導,震撼業界!然而最受外界質疑和關注的採用客戶,至今還是神秘低調,即便外傳有挖礦客戶,甚至有傳出高通可能採用,但是生產規模和良率始終讓人霧裡看花。
從「 宣布量產」這個動作來看,三星量產3 奈米的時間,就是比台積電足足早了三個月,然根據《新新聞》訪問多位資深半導體業內人士、產業分析師, 大致可從良率、採用客戶、技術定義( 大多以電晶體密度為主)可剖析三星是否真的贏了台積電?
玩真玩假?良率是關鍵
「 良率是客戶決定要不要跟你玩下去的關鍵!」資深半導體業內人士分析, 因為晶圓代工先後承接多種訂單、複雜性高,產線將衍生很多需要經驗累積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不同客戶及產品交叉在產線上運作時,會產生不同的副產品(by-product ),事後須徹底清除這些副產品,否則下一批製程將出問題、進而影響良率。只有多次操作產線後,找出相關性,才有助於下次如何選擇交叉運作的順序,才能產生較少副產品、提高效率。
由於多數晶圓代工與IC 設計的合約模式都是客戶買晶圓(wafer buy ),良率一旦降低,可用晶粒(die )單位成本勢必相對升高,為站穩市場,晶圓代工廠一定要把良率拉高,才能訂出市場接受的價格,因此良率成為能否達成銷量的關鍵因素。
如何改善良率,除了經驗,有無客戶採用更是關鍵,兩者互為因果。若能爭取到最多客戶採用,等於是願意陪晶圓代工廠練兵的數量也多,進而可以產生出更多的參數和數據,做為改善良率的參考。
以三星而言,目前傳出3 奈米製程的客戶名單主要有三,包括:上海磐矽半導體(PanSemi ),行動處理器大廠高通(Qualcomm ),以及Google 下一代旗艦機Pixel 8 第三代Tensor 處理器。但亦有專家不認同此說,認為Pixel 8 將沿用三星4 奈米製程,因此Google 是否也採用3 奈米製程,目前尚具爭議。
針對前兩者客戶傳聞,資深半導體設備高階主管表示,最有可能採用3 奈米製程的客戶是挖礦機廠商,一方面因為訂單量小,二來是因挖礦晶片的晶片規格較單純,要求僅是運算快速,不同於手機需要的系統單晶片(SoC ),此與三星在發布新聞稿時提及「 一開始將提供高效能運算應用(HPC )」吻合;另外,3 奈米晶片並未在最新晶片設備的平澤市(Pyeongtaek )晶圓代工廠生產,而是由專門研發製程技術的華城(Hwaseong )園區生產,這也讓圈內人士認為,三星現階段的3 奈米生產規模可能不大。
高通的投片又是另一種邏輯。由於三星手機長期採購高通晶片,高通無論如何也都會在三星投片,換言之,雙方近年往來已經形成非常獨特的「 互惠」模式,業內人士直言,採用三星3 奈米應為高通綁樁,互相借力使力、善加宣傳的手法之一,至於實際投片量究竟有多少,就不一定了。
資深半導體設備高階主管直言,「對外宣稱能做到某製程的技術,與該技術是否成熟,是兩回事。」以現今28奈米以上為主要營收占比的聯電而言,亦曾於2017年3月宣布量產14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當時客户就是只有一個:中國的比特幣礦機大廠嘉楠耘智。孰料,聯電又在同年做出撼動市場的決定:放棄追逐14奈米以下先進製程,並且此後更沒有看見14奈米在聯電財報中營收占比的蹤影。
另一資深半導體技術高層表示,對挖礦而言,只需要2 至3 個電晶體(transistor ),因為挖礦機一定是插著電,不需要考慮省電和移動性等問題, 電晶體只要瞄準「 夠快」這個功能設計即可;手機晶片需求則大不相同,除了考慮快速,省電、晶粒面積大小等需求都得做到極致,使得手機的系統單晶片(SoC )設計難度最高。
SoC 是一個將多個功能的積體電路集成在同一塊晶片上的IC,如高通驍龍888 晶片,使用三星5 奈米EUV 製程製造,每一平方公釐晶體數提升到1.713 億個;蘋果iPhone 12 的A14 Bionic 處理器採用台積電5 奈米製程,電晶體數量更高達118 億個,甚至比電腦使用的x86 處理器還多,運算性能強大可見一斑。
再者,台積電N3B製程量產後,蘋果新一代的MacBook 預料將採用此製程, 從過去蘋果MacBook每季銷售量動輒500萬到600 萬台可估算出,台積電的晶圓產量每月必須達到上萬片規模才能滿足;而採用三星的客戶上海磐矽半導體,每季銷售量目前在市場上相對還不透明,且其生產規模一般認為確實不能和筆電相比。
技術不僅僅是定義 還要被市場檢驗
台積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張曉強日前於台積電技術論壇會後,對媒體毫無避諱地說:「 三星的3 奈米其實是我們的4( 奈米),幾奈米數字不是很重要,關鍵是Technology PPA 如何!」所謂的PPA,指的是半導體業界普遍採納的表現指標,即:性能(performance)、功耗(power)與面積(area)。
筆者認為,或許台積電高層此話的底氣在於,台積電在PPA 的各項表現,均足以被市場充分檢驗。事實上,製造晶片就是為了銷售到市場,每個節點的性能表現,還是應以該製程生產的晶片銷售到市場上後才能被實際驗證,這也有待終端真正導入、並銷售到市面上後, 才能由第三方評測看出端倪。
這也是為何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日前在技術論壇中強調:「3 奈米不只好看,還要實用!」與其說這番話聽來或有幾分戲謔與暗諷對手意味,但亦算是半導體製程商轉過程中的硬道理。
進一步從製程節點參數中最具代表性的電晶體密度( transistor density) 來看,根據Digitimes Research 指出,在3 奈米製程節點上,三星的電晶體密度為1.7 億個,台積電的電晶體密度則足足多了1.7 倍、達到2.9 億個, 而英特爾高達5.2 億個電晶體密度,然而,根據目前英特爾最新規劃,Intel 3 (5 奈米)預計明(2023)下半年才投產。
再從先進製程最需要的極紫外光曝光機(EUV )的使用量來看,根據業界統計,全世界有65%的EUV光罩層數(layer )都是台積電所使用,三星用量不到20%,兩者的EUV 使用量比例大約為三比一;再加上三星的EUV 將優先供應DRAM,剩下才給邏輯晶片,粗估月產能恐怕連1 萬片都不到。
總結以上論述,僅有「 宣佈量產」的動作,確實不能代表廠商成功站穩了某個技術節點,更重要的是口號背後的良率、採用客戶多寡、以及和客戶共同開發的緊密程度、生產規模等種種條件, 若加總起來明顯勝出,才算是階段性勝利。
台積電3奈米首發客戶是蘋果
既然客戶才是關鍵,那麼魏哲家於8 月技術論壇中宣示的3 奈米預定於下半年量產,首先導入客戶又是誰?根據供應鏈消息,此量產版本為「N3B 」製程, 目前尚未tape out( 下線),估計9 月下旬到10 月初之間,將隨時有可能開始大量投片生產,burn in( 預燒)在即,預期未來採用裝置會是蘋果最新一代的MacBook 及iPad,即蘋果自研晶片「M2X 」。
Burn in 一般來說是後段測試的過程之一,但在晶圓廠前段製程中,Burn in 意義比較接近風險試產,例如,當N3B 製程的各種方案(BKM )已經嘗試的差不多了,就可以陸續增加Burn in 的晶圓片數。
今年下半年量產的N3B 製程,根據供應鏈消息,N3B 是原始N3 的間距放鬆版(pitch-relaxed version ),相對後續要陸續推出的N3E、N3P,N3B 是最接近原始版本,但良率更佳;對照近期外媒報導,指出蘋果9 月份將開始量產研發代號Rhodes 的M2X 架構核心,將用於新一代MacBook Pro 和Mac Studio 等產品,兩者時間接近,預料就是採用N3B 製程。
除了蘋果新一代的MacBook 採用台積電3 奈米,英特爾也將是台積電3 奈米的大客戶。儘管近期傳出雜音,恐因產品設計與製程驗證問題遞延,使原訂量產時程延至2023 年底,對此,台積電也嚴正否認,表示公司產能擴充項目按照計劃進行。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