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戰基調下的兩派對台路線

國安團隊點將〉六位熱門人選對中態度皆強硬


川普可能的外交國安團隊成員,對中國都是強硬鷹派,但背後思惟仍有微妙差異。另一方面,紅頂商人馬斯克的影響力,也不能輕忽。

撰文‧鄭閔聲

想預測美國政府未來四年將如何應對中國、又如何看待台灣,可以從川普團隊中兩位舉足輕重、且都與台灣關係密切的人物近期面對同一個問題時的態度,看出端倪。

七月中旬,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舉行的共和黨全國黨代表大會上,來自全球的媒體都很好奇,即將正式接受提名競選總統的川普,六月間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拋出的「台灣應該付美國保護費」言論,是否代表他不願無條件支持台灣?


關於美國將用盡一切方式打消中國侵略台灣的念頭,我沒有一絲懷疑。Getty

Profile:盧比歐
現職: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
主要經歷:佛羅里達州眾議院議長
最高學歷:邁阿密大學法學博士

國務卿熱門人選、參議員盧比歐:
「川普會繼續支持台灣」


「川普會做他過去做過的事,那就是繼續支持台灣。」在場邊被媒體堵訪時,來自佛羅里達州的聯邦參議員盧比歐(MarcoRubio)毫不猶豫地回應。

「我不能代表未來的川普政府發言,但關於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以及用盡一切方式讓中國打消侵略台灣的念頭,我沒有一絲懷疑。」這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資深成員說。

二○一六年共和黨總統初選期間,盧比歐與川普曾激烈交鋒,兩人還多次互相嘲諷,但川普當選後,兩人關係快速融冰。川普執政期間,盧比歐是他處理拉丁美洲事務的重要顧問;盧比歐在參議院的投票意向,也幾乎與行政部門立場一致。

今年川普捲土重來,盧比歐是最早表態支持的共和黨政要,身為古巴移民二代的他,更被點名可能擔任副手,開拓西裔選票。即使最終並未出線,他對川普的外交政策仍擁有重大話語權,被視為國務卿的熱門人選。

盧比歐對中國一向抱持敵意,他的官方網站上白紙黑字寫著:「幾十年來,我國的企業和政治領袖有種幼稚且危險的想法,認為資本主義將改變中國⋯⋯,結果就是崛起的共產中國決心在世界舞台上取代美國。如果中國成功,一個殘酷、獨裁的警察國家,將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

早在「全面抗中」成為美國政界共識前,盧比歐就已旗幟鮮明地支持台灣,多次呼籲歐巴馬政府正視中國對台灣的威脅。

一五年的「馬習會」後,盧比歐雖發表聲明表示歡迎一切有助區域穩定的兩岸對話,但也不忘強調「這場會談不應讓人忘記中國數十年來對台灣的脅迫、以一千多枚飛彈直接瞄準台灣,並經常為攻打台灣進行訓練。」

一六年,他更領銜提出決議案,要求總統及行政部門承認,雷根政府的「六項保證」與《台灣關係法》同為美台關係基石,並獲參議院表決通過。

盧比歐認定,美國必須全面強化在地緣政治、外交、文化、技術、商業和貿易等六大領域上的實力,才能避免美中新冷戰演變為軍事衝突。


期待透過交往改變中國,是美國1930年以來在外交上最大的失敗。

Profile:歐布萊恩
現職:顧問公司「美國全球策略」(American Global Strategies)主席
主要經歷:美國人質事務總統特使、美國國家安全顧問
最高學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法學博士

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
「台灣須增國防支出對抗中共」


在共和黨全代會上,也被問起「保護費說」的,還有曾任國家安全顧問、過去四年依舊與川普關係密切的歐布萊恩(RobertO’Brien)。

「台灣必須增加(國防)支出對抗中國與中共,美國可以幫助他們,或是成為(共同防衛的)一部分,但我個人認為川普總統說的是,我們必須共同承擔責任(burden sharing)。」歐布萊恩說。

同為國務卿潛在人選的歐布萊恩,看待中共政權的態度與盧比歐極為類似。二○年國安顧問任內,他曾在一場演說上指出「期待交往能改變中國,是美國自一九三○年代以來在外交上最大的失敗」,因為中國可藉經貿往來竊取智慧財產及軍事機密,如今已對美國構成前所未有的嚴重威脅。

陸軍少校退役、兩個孩子目前還在美軍服役的歐布萊恩始終相信,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是維持和平的不二法門。

今年六月投書《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說明川普政府外交政策時,他特別點名台灣的國防預算僅占GDP(國內生產毛額)二.五%「仍然太少」,並認為下一任美國政府除了持續承諾支持台灣以外,也應明確表態期望台灣擴大國防支出,並採取擴大徵兵等措施。


台灣的國防支出規模,不只魯莽輕率,甚至是自殺邊緣。法新社

Profile:柯伯吉
現職:智庫「馬拉松倡議」(The Marathon Initiative)負責人
主要經歷:國防部副助理部長
學歷:耶魯大學法學博士

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柯伯吉:
「亞洲才是美國當前的主戰場」


認為台灣應該承擔更多責任的,還有國安顧問熱門人選、曾任川普政府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

不滿五十歲的柯伯吉,擁有哈佛與耶魯學位,祖父曾經是美國中央情報總監,無論學歷或家世背景,都是傳統的華府外交精英。但柯伯吉的政策立場頗為激進,多年來始終主張美國應將心力專注在亞洲,以因應中國威脅。

今年六月,柯伯吉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時更語出驚人地說:「美國應該停止援助烏克蘭,並將資源拿來阻止中國統一台灣。」他解釋自己之所以提出這項策略,是因為亞洲才是美國當前的主戰場,「我不是說要放棄歐洲,但歐洲相對來說更有能力獨自應付俄羅斯。」

十月下旬,距離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僅剩兩周,柯伯吉又在常春藤盟校達特茅斯學院重新詮釋了他的世界觀。

他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有很自然的動機,在可控的風險與成本下追求更大影響力甚至霸權;而相較於美國製造業在過去四十年的衰弱,中國的經濟規模令人驚歎,「我們最好做好準備,以免在最重要的戰場被最主要的對手擊潰,而不是期待僥倖得勝。」

「為了避免真正發生衝突,我們需要優先考量與中國發生衝突的潛在風險。」他說。

儘管強調美國應該更專注於對抗中國,但柯伯吉和川普一樣認為,盟國不該在軍事防衛上占美國便宜。今年五月,他就投書台灣英文媒體《台北時報》,要求台灣嚴肅看待國防問題,並措辭強烈地批評台灣僅占GDP二.五%的國防支出,相較於中國的軍費規模,「不只魯莽輕率,甚至是自殺邊緣。」

一位共和黨籍的資深國會幕僚分析,川普初次就任總統前的一六年,北約僅有四個成員國達到國防支出占GDP二%的目標,到了二○年川普卸任前,已增加到九國,可見川普要求盟國投入更多軍費是「玩真的」,台灣勢必也得比照辦理,「要提高到五%或一○%或許不切實際,但以現在的二.五%來說,台灣確實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對台戰略清晰vs精算務實派
須留意馬斯克對川普的影響力


在這三位長期參與中國與台灣事務的人士之外,佛羅里達州聯邦眾議員瓦爾茲(Michael Waltz)、田納西州聯邦參議員海格提(Willam Hagerty),以及美國前駐德國大使格瑞尼爾(Richard Grenell),也是川普國安外交團隊的可能成員。

三人的共通點是都屬於川普親信,其中瓦爾茲是「國會台灣連線成員」,海格提曾是川普一六年當選時的交接團隊成員;格瑞尼爾則早在二○年大選時就打算爭取出任國務卿,選舉結果出爐後,他則大力質疑選舉舞弊。

他們對中國都屬於鷹派,其中瓦爾茲長期力挺台灣加強軍備,並曾批評美國試圖讓中國轉型為負責任的夥伴是「自我毀滅」;海格提今年選舉期間曾表示,美國如果想維持世界和平,就必須展現防衛台灣的決心。

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兼「世界與中國」項目副主任尹麗喬分析,川普政府可能的國安外交團隊成員對中國態度皆十分強硬,但具體路線上仍可大致分為兩派,如盧比歐這樣的共和黨人,認為美中關係類似上世紀的美蘇冷戰,雙方在意識形態與價值觀上皆有根本差異,美國必須全面壓制中國,對盟友台灣較傾向往「戰略清晰」的方向移動。


▲在中國有龐大事業版圖的馬斯克,會不會影響川普政府的中國政策,值得關注。Getty

另一派則講究精算利益,決策時優先關注如何贏得與中國的競爭,因此在手段上較為務實有彈性;台灣對美國來說固然是有戰略價值的盟友,但美國也不會無條件地為台灣付出,柯伯吉就是「精算務實派」的重要代表。

專長印太地區局勢的策略顧問公司包爾亞洲集團(BowerGroupAsia)資深副總裁馬翊庭(TiffanyMa)分析,觀察川普過去的言行可以發現,他對台灣並沒有明確堅定的觀點,因此他任命的國安外交官員人選,將形塑實際的台灣政策走向。而可預期的是,第一任川普政府批准了高額的對台軍售,未來四年也會持續對台灣銷售防禦性武器。

儘管川普團隊核心人士普遍對中國沒有好感,但一位外交人士提醒,台灣不能輕忽全球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可能扮演的角色,「他在中國有龐大的商業利益,過去又曾轉發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觀點,他在川普競選期間發揮的影響力有目共睹,未來是不是也可能左右川普對台灣的態度?」

儘管台灣外交部預測,美中兩強為避免衝突升高,將續試圖透過溝通管控風險。但從川普拋出的「保護費」說,到核心外交幕僚過去的發言紀錄研判,未來四年,台灣政府極可能得面臨美方要求大幅增加國防預算的壓力。兩岸緊張情勢是否會因此進一步升溫,仍有待後續觀察。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4/11月 第1931期

本文摘錄自‎

新冷戰基調下的兩派對台路線

今周刊

2024/11月 第19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