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服飾為何掀起「折扣商店」風潮?

「我的座右銘就是:要全部賣光。」日本萬元精品服飾竟只要一折!一百日圓出清的服飾折扣商店風潮,不只是撿便宜新去處,更有店家已年收五十五億台幣。而促成這個新商機的,是日本服飾業長久以來不能說的惡習。

逛進日本知名百貨「丸井百貨」東京錦系町分店裡的「Colors」折扣商店賣場,很難不驚訝。在亮麗的百貨賣場裡,流行女裝竟大剌剌標示著五百日圓、甚至一百日圓的超低售價,比台灣夜市還便宜。

一件原本在專櫃品牌銷售的毛料大衣,只賣一千日圓,不到四百台幣;原價近兩萬日圓的絲質上衣,標價只剩五百日圓。一位主婦一口氣挑了七件,總金額三千日圓有找,還不到千元台幣,直說自己好幸運。


為追求貨架上商品陳列豐富的視覺效果,品牌業者傾向提高採購量,帶來難以擺脫庫存的宿命。(Getty Images)

去年九月,鄰近東京的埼玉縣一家大型商場,也開起近三百坪的折扣商店「&Bridge」。在這裡,原價九萬日圓的日本製男裝,貼上一折標籤。

「以前是庶民不敢碰的價格,現在就買得起了,」一名男性消費者滿臉笑容對日本媒體透露。

這些原本應該在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專櫃裡,精心陳列、原價售出的服飾,為何能以如此驚人的低價銷售?

年產29億件服飾,一半得報銷

其實,這些服飾,都是從即將粉碎、焚燒的銷毀邊緣,被搶救回來的「剩餘庫存」。

日本服飾產業供給量,一年達二十九億件,但其中有高達十五億件,可能自始至終只存放在倉庫的紙箱中,不曾上過賣場貨架,就得面臨被銷毀的命運。也就是說,滯銷庫存,至少佔了生產總數的一半。這個驚人的比例,來自日本業界長年以來的習慣。

日本服飾品牌多在六個月前,就發出下一季的採購訂單。為了避免熱銷時發生斷貨風險,也為了賣場陳列的完整性,業者下單時,習慣開出高於預估銷售量的採購量。因此,服飾業者往往難以擺脫商品賣不完的「庫存宿命」。

為了清庫存,業者會下折扣、舉辦會員特賣會,或送往outlet暢貨中心。但過度折扣會傷害品牌形象,因此,品牌業者也會選擇將庫存直接銷毀報廢。

另一個苦主是代工生產製造商。當貨品因色差、交期延遲等因素,遭到品牌業者退貨砍單時,製造商因無權銷售帶有客戶商標的商品,只有把貨品全數銷毀一途。

在東京電視台製播的專題報導裡,拍攝到一批多達一千五百件、一次都沒被穿過的全新衣服,直接被送進處理廠銷毀的過程。「很想讓消費者知道這殘酷的事實,」業者語重心長地說明,他為何決定向媒體爆料。
精品折扣商店,年收55億台幣

幸好,從美國興起的折扣商店(OPS,off-price store)風氣,也開始吹向日本,讓如燙手山芋般的庫存服飾,有了再次登場、博取青睞的機會。(見表)

例如在錦系町丸井百貨及各地商店街,開有十間分店的Colors,背後營運公司「Shoichi」,是業界知名的庫存品處理業者,往來廠商超過兩千家,每年經手的庫存服飾高達一千萬件,年營業額達十六億日圓,約四.五億台幣。

日本服飾品牌集團「World」,則直接開設折扣商店&Bridge,折扣從七折打到一折。店內一萬兩千件商品中,有三成來自集團內各品牌的庫存;其他七成,有不少是原為競爭品牌的產品,也加入一起「清庫存」。

網路上也出現折扣商店。擁有日本兩大網路快閃折扣店的「la belle vie」,主打中高價位服飾及精品庫存出清,折扣常殺到五折以下。雖然各品牌的折扣時間,往往只有快閃幾小時或短短幾天,仍然吸引五百萬會員,合作品牌超過七千家,每月銷售達十萬件,年營收兩百億日圓,約五十五億台幣。

同樣是低價促銷、出清庫存,但日本折扣商店和一般outlet暢貨中心的策略,仍有所不同。

其一是outlet裡各品牌自有店面,消費者可以直攻鎖定的品牌,掃完貨就走。但日本折扣商店常以剪標的方式保護品牌形象,或是將各家品牌全數混合,讓顧客穿梭貨架間挑選,企圖營造另一種「挖到寶」的樂趣。

有別於outlet,不斷降價

其二,為了讓outlet商店看來商品充足,部份品牌會特別生產outlet專售的產品。但折扣商店更著重庫存去化,不會再刻意「製造庫存」。

尤其折扣商店多以「全數出清,一件不剩」為首要目標,積極採取浮動價格設定,商品停滯愈久,售價就愈便宜。
以Colors為例,每週三調降一次價格,滯銷商品會隨時間一路下修到一百日圓。這樣的調價策略,可加快出清速度,也增加顧客重複上門淘寶的頻率。

四十歲的Shoichi社長山本昌一,大學時代靠著上網拍賣,畢業前就賺進千萬日圓,也培養出他對收購價格的敏銳判斷,以及議價果決的特質。

去年十一月,受到暖冬影響,品牌業者硬是砍掉五百件原訂售價六千八百日圓的羽絨外套,將貨品退回給製造商。山本昌一以每件五百五十日圓的現金價,全數收購,轉進Colors店面後,從兩千日圓開始販售。

「用五百五十日圓低價收購看似殘酷,但若它在店面賣不好,最後我還是得用一百日圓賠本賣出,」山本昌一如此解釋。對Colors而言,獲利與否,是一場與時間的激烈競爭。


Colors在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共有8間海外分店。(取自Colors官網) 

以Colors錦系町店為例,每週進貨約一千件商品,銷售量也達千件,流動快速,可提升消費者上門頻率,也能創造獲利。

被問到為什麼想開設這樣的「激安(日文,意即超級便宜)服飾店」?山本昌一說,「沒穿過的衣服就被銷毀,不覺得很浪費嗎?我的座右銘就是:要全部賣光。」雖然折扣商店成為庫存去化的新途徑,也成為消費者淘寶新樂園,但對於龐大的衣物廢棄量來說,恐怕只能解決冰山一角。

如何跳脫陋習,促使供需合理化,擺脫庫存噩夢、減少浪費與廢棄物,不僅是日本服飾業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包括台灣在內,全球服飾產業鏈上的所有利害關係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691期

本文摘錄自‎

日本服飾為何掀起「折扣商店」風潮?

天下雜誌

2020/第6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