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席捲全球,珊瑚面臨第四次大白化。風電巨頭沃旭、漁業生物中心與屏東海生館,實驗在風機水下樑柱打造棲地,還要復育耐熱品種。
文/林綺薇
攝影/謝佩穎
今年七月,台灣海峽將出現超現實的畫面:汪洋大海中,研究員在約九十層樓高的離岸風機之間來來回回,操作機械手臂,將成千上萬、附著於紅磚片上的珊瑚幼生,放到水下樑柱一到三公尺處,用螺絲固定。
這個將生長在淺灘的珊瑚,種到水深數百公尺外海的大夢,是世界最大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聯手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漁業生物中心),全球首創、在大彰化離岸風場進行的「珊瑚育生可行性研究」。「如果風機水下樑柱能讓珊瑚棲息,就是珊瑚的機會,」研究珊瑚數十年的漁業生物中心主任謝恆毅說。
珊瑚落腳沃旭彰化離岸風場
每年春夏之際,是珊瑚產卵的季節。沃旭企業永續資深經理李之安負責這項專案,他指出,從澎湖群島北方逸散的珊瑚卵,可能被海流帶往大彰化離岸風場。原來,彰化外海,是珊瑚的潛力基地。
謝恆毅解釋,海溫升高,以往適合珊瑚存活的熱帶地區水溫太高,珊瑚白化嚴重,必須往更高緯度移動,像澎湖、沃旭離岸風場,甚至台灣東北角,都可能成為墾丁等南方珊瑚礁的新樂園。
珊瑚繁殖,不光要有合適的水溫,更要有珊瑚能附著的地方。因此,沃旭找來漁業生物中心,進行珊瑚卵著苗試驗。如果成功讓珊瑚附著、生長,或許對海洋生態大有幫助。
兩年前,團隊進行第一次試驗,將五十萬顆紅褐色、橘色、灰色的珊瑚卵,用注射筒注射到風機水下樑柱、沃旭特製的鐵網籠中,看看珊瑚是否著苗生長。(見180頁圖)
半年後監測,裝置上長滿海藻、藤壺,不見珊瑚生長跡象。
謝恆毅分析,珊瑚無法附著,除了鐵網籠容易阻塞、繁殖細菌,加上大彰化離岸風場的水流強、水質混濁,潮差高達七公尺,脆弱的珊瑚卵難以憑一己之力著苗。
團隊不氣餒,著手第二次試驗。
這次,團隊先在室內水缸,讓珊瑚卵附著於基質,如紅磚片、玄武岩片或牡蠣殼磚,等珊瑚在基質上孵出幼生、長得更強壯,再將基質連同附著在上面的珊瑚,一起鎖到風機上。
這個靈感,來自漁業生物中心,在澎湖灣近十年的珊瑚復育經驗。
澎湖十年復育三千平方公尺
澎湖群島的石珊瑚約有一百五十種,以軸孔珊瑚、表孔珊瑚為主,從最北的目斗嶼到最南的七美嶼,都能見到珊瑚景緻。
「退潮時,珊瑚就像彩色的草原,一望無際,」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回憶,四十年前,澎湖淺灘隨處可見珊瑚。這些美景,短短數十年光景,在觀光客與油船污染之下,消失殆盡。
二○一二年,漁業生物中心調查二崁潮間帶魚種數,本應有數十種,竟只剩四種。
環境髒亂,魚群紛紛走避、漁獲銳減,悠游於此的九線蓋刺魚、川紋蝶魚,不復存在。
「我們過去放流很多魚苗,卻發現漁民捕撈收益根本沒有增加,」謝恆毅思考,關鍵是這裡的環境已無法讓魚群棲息。
漁業生物中心打算幫魚群重建家園,在隔年,啟動澎湖劣化棲地改善與珊瑚復育計劃。清除海岸垃圾、油污後,在二崁、龍門等地移植珊瑚。
謝恆毅回想,團隊就是在這時,設計各種能讓珊瑚附著的基質,待珊瑚附著上去後,再按照日照角度,調整珊瑚擺放位置,讓珊瑚沐浴陽光下。
十年來,漁業生物中心投入近五百萬元,成功復育珊瑚面積高達三千平方公尺,全台最多。環境改善後,魚群也回來了。如今,二崁潮間帶魚類超過五十四種。
「棲地營造走在前面,放流下去的物種才能睡得好、吃得飽、生得多,」謝恆毅笑道,有了這十年經驗,如今才能協助沃旭進行更困難的風機水下實驗。
第二階段試驗預計今年七月啟動,不論結果如何,都是台灣珊瑚復育的重要一課。
但是,想讓傷痕累累的海洋復原,沒那麼容易。
高海溫的最終解:耐熱珊瑚
全球總面積二十八萬平方公里、約九個台灣大的珊瑚,正面臨第四次大白化——從北半球美國佛羅里達,到南半球澳洲大堡礁,無一倖免。
台灣也不例外。陳昭倫指出,適合珊瑚的海溫是攝氏十八到二十八度,近年台灣海溫高達二十八度,是珊瑚的極限。全台至少三成珊瑚已經白化,超過一半在白化邊緣。
如今,全世界都在問,能適應高海溫的珊瑚在哪裡?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的水族實驗中心,是南台灣珊瑚研究重地。研究員樊同雲與學生們,透過研究室大螢幕,討論小琉球山豬溝珊瑚的狀況。
這可不是普通珊瑚,而是樊同雲團隊在小琉球山豬溝一帶,發現的銳枝鹿角、微孔、癭葉表孔「耐熱珊瑚」。山豬溝位於琉球嶼西邊,水溫最高達三十二度,高於一般珊瑚的宜居溫度,這些珊瑚卻頑強地生存下來。
「這些珊瑚具耐熱優勢,」樊同雲解釋。
復育耐熱珊瑚,是國際珊瑚研究的新方向。
以色列、帛琉與澳洲都如火如荼地進行耐熱珊瑚實驗。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更計劃移植耐熱珊瑚到大堡礁一帶。
三年前,樊同雲團隊清理山豬溝環境,以無性繁殖的方式,將數十種天然礁上的耐熱珊瑚種到消波塊上,做成「耐熱珊瑚苗圃」。
經過兩年等待,這些耐熱珊瑚漸漸站穩腳跟,並成功外植到白沙港。
雖然目前國際與台灣的耐熱珊瑚復育停留在小範圍實驗,也尚無法完全釐清這些珊瑚耐熱的原因,但樊同雲相信,耐熱珊瑚的未來大有可為。
「海溫愈來愈高,區域生態復育可以優先考慮這些珊瑚,」樊同雲解釋,珊瑚是數千萬種生物的家,耐熱珊瑚能抵抗節節升高的海溫,增加海洋生態韌性。
為了拯救海洋,從沃旭珊瑚育生可行性研究,到耐熱珊瑚復育,各種試驗陸續展開。
但陳昭倫提醒,「復育」是受傷後的急救,從源頭改善人為污染、開發破壞的「保育」,才是更困難,卻能讓海洋生態系更強韌的治本之法。
隨手5件事,你也是環境英雄
1. 使用節能家電,減少能源消耗
2. 塑膠製品盡可能重複使用
3. 帶走隨身垃圾,並確實分類
4. 不擦防曬,或挑選「海洋友善」防曬
5. 潛水時不觸碰、踩踏珊瑚或其他海洋生物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