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是吃平價壽司的人不會成功?

與其重視自我宣傳,不如重視人際關係;與其按標準程序,不如偶而通融細節;與其循規蹈矩,不如大膽追求刺激;為什麼那麼在乎業績,最終還是賺不到錢?因為只重表象、自以為是,只想到自己,顧客就不會理你。


文╳野呂映志郎(策略公關顧問)
摘自:《為什麼麥可要穿白襪子?36 個與眾不同的反轉思考術!》/野呂映志郎 著

big大時商業誌第19期_業績

為什麼不斷宣傳卻沒有業績


在企業宣傳上,最重要的目的應該是什麼呢?很多人應該會覺得讓大眾知道自家公司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資訊最重要。當然了,這部分也很重要,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企業在媒體上大肆宣揚業績。


「盈餘多達去年的兩倍。」


「業績突破四千億圓大關。」


「展店數創新高。」


只要在媒體上報導這些數據,就能夠營造出該企業生意興隆的氛圍。消費者看見這些報導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印象呢?消費者應該會覺得「我們不過被當成數據的一部分罷了!」


某大型餐飲公司幾年前被形容是氣勢如虹的賺錢企業,幾乎每天都占據經濟相關的媒體版面,但後來經營狀況突然惡化,某段時期甚至蒙受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


對當時的董事長來說,業績良好時的報導具有加分效果,但對公司並沒有帶來好處。該公司目前的經營團隊為了善後處理所苦,讓人不禁覺得當時的做法完全偏離了正軌。


企業宣傳時最重要的目的應該在於「強化與顧客之間的連結」,而企業如果忽視這個根本,恐怕將遭遇莫大的報應。不限於企業的宣傳,我們的人際關係亦是如此。你會不會因為得意忘形,就炫耀個人的成績,或是與人交談時單方面地拚命說自己的事情呢?我們應該認真思考,思考要傳達什麼對於對方有利的訊息,或是要怎麼做才可以讓對方開心。


前面提到的那家經營狀況惡化的公司來委託我,希望我靠著宣傳的力量幫他們公司擺脫困境。接下委託後,我取消報告業績及經營狀況的記者會,把重點放到產品的吸引力上。我接二連三地安排了可以實際試吃產品的媒體發表會,以讓大眾知道口味和產品概念為最優先。


發表會上還想了一個有趣的點子,讓包括董事長等所有幹部脫下西裝,改穿上餐廳的服務生制服。


英國維珍航空的理查德. 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前董事長也曾經穿上空服員穿的火紅西裝外套搭配緊身裙,出現在媒體的面前。興奮的布蘭森就這麼穿著空服員制服幫客人提供飲料服務,讓乘客和前來採訪的媒體笑得合不攏嘴。維珍航空的友善企業風氣也就這麼瞬間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如果滿足於現在的成功而翹著二郎腿偷懶,很快就會停止成長。我們不應該忘記是托了誰的福,才得到這份成功。期許自己不忘記感激客戶和身邊的人,並以謙虛的態度持續保有良好的溝通。

big大時商業誌第19期_業績

為什麼小細節容易延伸出大成果?


思考如何安排工作細節比實際作業更加重要。如果沒有思考細節便著手作業,有時可能無法進行到最後,或是得到失去平衡的扭曲結果。


這樣的做法就像打算把木材或大理石雕刻成雕像時,沒有事先以素描構圖,對材料也毫無了解之下,就貿然從細部的腳趾頭開始雕刻一樣。


明明還沒有掌握,甚至還沒有決定整體構圖,卻從細部的指尖開始雕刻起,這樣能夠確保有足夠空間雕刻頭部嗎?萬一失敗了,豈不是要採買材料重新來過?


如果以電視節目來比喻,就等於連個節目企畫都沒有,便開始製作布景一樣。不只有準備著手時的細節重要而已。進行工作時如果眼光放得太短淺,也會是一個問題。


對於這種做法,我稱之為「照導航走的的工作態度」。「直行八十公尺後右轉,直行一百公尺後……」除非是電腦,否則不可能有如此正確的指示。


我們是人類,人類在進行工作時,應該要有更大範圍的方向感。「新宿大概是在那個方向吧!」我們應該像這樣掌握大致的方向性,就像一個大型指南針一樣。


哪怕方向偏了一些或繞遠路,只要跌跌撞撞地一邊前進,就能夠看清楚四周的狀況,培養出敏銳的方向感,優化工作的品質。


利用導航以最短時間一次抵達目的地,就等於以最短時間零失誤地正確完成工作。這種事情只有在導航系統裡才得以成立,不可能套用在實際的工作上。不過,似乎有越來越多人認為那是可能的。


人類明明應該分階段性地照著步驟前進,現在卻想要一步登天做到像3D印表機或導航系統才做得到的事,因為這樣而失敗的人也越來越多,甚至可說到了狀況相當嚴重的地步。最棘手的是,這麼做的本人不認為有錯,也認為自己很合理。


事實上,導航系統一開始也必須輸入目的地。雖然也有人搭計程車時不說出目的地,而是指揮司機什麼時候右轉、什麼時候左轉,但最後明明想去新宿,卻跑到了西麻布。如果真的發生這種狀況,就是想要抱怨司機也說不過去。發生這種失敗、甚至搞不清楚狀況的人出乎預料地多,我們應該要好好警惕。


在安排細節時,必須先有明確的目的,然後朝向達成目的的方向,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反覆的失敗。如果著手作業時用錯了方式,將無法得到成果。

big大時商業誌第19期_業績

為什麼老是吃平價壽司的人不會成功?


「去吃壽司吧!」當腦中浮現這樣的想法時,應該會擔心預算問題吧?說到壽司,從坐在銀座的高級壽司店吧檯上品嚐的壽司,到一盤一百圓的迴轉壽司,各種等級都有。你會想像哪種等級的壽司店呢?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只會去吃一餐三千日圓左右的壽司店,恐怕很難有升官的機會。


如果坐在高級壽司店的吧檯上,點自己愛吃的壽司品嚐一番,一個人至少要花上超過一萬圓的金額。如果還喝了酒,金額恐怕會更加可觀。這算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若是換成迴轉壽司,一個人只要三千圓的預算,就可以飽餐一頓。想必也有人會覺得雖然享受一萬圓的奢侈壽司也不錯,但依照當時的預算品嚐量力而為的一餐同樣可以獲得滿足。


不過,如果要我來建議,我認為與其吃三次三千圓的壽司,不如存下三次的錢去品嚐一次高級壽司店的一萬圓壽司。如果只是想要填飽肚子,吃泡麵就夠了。


為什麼打腫臉充胖子也要吃高級壽司呢?原因是我認為「如果想要成長,就必須不斷接受強烈的刺激。」


第一種刺激比較單純,即是一萬圓壽司比三千圓壽司來得好吃的刺激。味覺是鍛鍊出來的,並非天生的才華。藉由品嚐無數美食,能夠建立更多的味道資料庫,進而鍛鍊味覺。


了解美食也是一種武器。自從有了美食的口袋名單後,我變得非常受女性的歡迎,這就是一種證明。了解美食在招待客戶上也會帶來幫助,而如果想要了解美食,也只能靠自己的雙腳去尋找、自己掏腰包品嚐美食。


第二種刺激是可以從高級店的氣氛中得到刺激。在高級壽司店裡,可以實際觀察到什麼樣的人會從容不迫地享受一萬圓的壽司。


除此之外,也可以觀察到高級壽司店裡的服務人員,並體驗他們提供的服務。相信大家會明顯感受到其服務品質和三千圓的壽司店不同。


大家只要把「在高服務品質的空間裡接受刺激,並適應那樣的空間」當成是一種自我投資就好了。


即便如此,去到高級壽司店還是會緊張,如果是去約會,更會擔心不知道身上的錢夠不夠付帳。


「我還沒到那個等級。」


「等我加薪再說吧。」


「在符合身分的餐廳才可以吃得安穩。」


如果要解釋為何不去高級壽司店,應該可以想出各種原因吧。不過,人們如果一直待在舒適圈,就不會有機會成長。你還要繼續說自己還沒到那個等級嗎?

 

為什麼能以一句話總結事情的人會成功?


像我們從事電視製作這一行的人在思考節目企畫時,會先在腦中描繪出報紙上的節目表。


節目表是指刊登在報紙最後一頁的電台電視節目表。


節目表的版面時而會掀起「縱向閱讀」的話題,也就是乍看下只是正常列出一行行文字,但串起每一行的第一個字之後會出現不同的訊息。節目表是以直白的描述標出每天的節目時間、出場者姓名、節目內容,每個節目被分配到的字數當然相當有限。


為什麼會有字數的限制呢?因為在製作電視企畫書時,大家會說如果不能在每行十二字共五行的範圍內寫出節目表內容,就沒機會成為高收視的節目。


一說到用來包裝重要物品或易碎物品的緩衝材料「PUCHI PUCHI」,大家都會聯想到氣泡紙。


事實上,「PUCHI PUCHI」是一家名為川上產業的公司註冊商標。川上產業的董事長在說明自家產品時,總會說:「放在餅乾盒裡面的那張『PUCHI PUCHI』就是我們公司在生產的產品。」


據說是董事長某天忽然靈機一動,想到只要把「PUCHI PUCHI」變成產品名稱,就不需要說明也能夠讓大家知道是什麼東西,所以申請了註冊商標。也就是說,「一句話即可表達的東西會讓人印象深刻」。


反過來說,如果以豐富的字彙詳細表達內容,大多也只會變得冗長而無法觸動人心。

big大時商業誌第19期_業績

這樣不僅無法傳達想法,對方還有可能會不耐煩地心想:「你到底想說什麼?」當想要一字不漏地傳達正確內容時,文章會變得冗長,解釋話語也會變得繁瑣。


不僅如此,如果太有熱忱的話,為了讓對方了解當中的趣味,還可能會稍微加油添醋一下。不過,第一印象還是必須以簡潔有力的字眼來傳達。


我在前面提到過E-mail 要寫得簡潔有力才好,而企畫書也一樣,應講求簡單扼要。


假設有個人想要創業,所以寫了一份事業計畫書。有些人或許很重視開場白,但現代的商業講究速度,比起讓對方「讀得懂」,改以會讓人印象深刻的精簡字眼,讓對方「看得懂」也是不錯的方式。


拜託你出錢投資!拜託你買我們的產品!拜託你讓這東西流行起來!拜託你讓我上電視!拜託你讓我出書!說來說去,大家還是會不好意思直接說出目的,而婉轉表達難以啟口的話語。


然而,表達得越是婉轉,就會變得越模糊。越是難以啟口的事情,更應該以簡短一句話表達出來。


如果擔心說話太直接而顯得失禮,與其反覆說出禮貌話語或開場白,不如一開始就說:「為了避免產生誤解,我就有話直說,若有冒昧之處,還請多多見諒。」先賠不是的做法也不失是個好方法。

big大時商業誌第19期_業績

為什麼成功者煩惱時會直接採取行動?


工作陷入瓶頸或遇到撞牆期的時候,你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打破僵局嗎?我認為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採取行動」。


人類被逼得走投無路時,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因為停止不動而失敗的例子多不勝數。


舉例來說,豐臣秀吉進攻小田原時,在豐臣軍隊的包圍下,小田原的北條城主因為內部意見對立,而關在城堡裡持續溝通,最後在溝通不出結論下,走向滅亡之路。在日本之所以會以「小田原評定」來形容遲遲討論不出結論的會議,便是源自這個典故。


當時北條城主若是採取了行動,即便贏不了豐臣軍隊,歷史應該多少也會有所不同不限於小田原的例子,歷史上在沒有援兵之下固守城池到最後,必定面臨敗戰。


所以,我覺得因為猶豫而停止不動是最危險的事情。如果只知道在腦袋瓜裡想來想去,永遠也無法前進。戀愛也是一樣。不知道她喜不喜歡我?我們沒有超能力,就算為了這個問題苦思一百個小時,也不可能知道答案。既然不可能知道答案,不如直接問對方喜不喜歡自己還比較快。


觀察工作方式時,也會發現相同的傾向。電腦從桌上型進化到筆記型之後,大家開始會帶著電腦出門。筆記型電腦的電池續航時間也越來越長。


這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那就是大家越來越能夠離開辦公室,把工作帶到外面去。


人們變得可以在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約束之下,出門去見想見的人、去出差,或是去參加感興趣的活動。


機票費用也是,如果是在以前的時代,搞不好要花上半個月的薪水才能飛一趟美國,但現在輕易就能夠買到廉價機票。去美國看演唱會、去矽谷朝聖;如今的時代變得可以輕鬆做到這些事情。


「好想做些什麼。」


「好想去哪裡走一走。」


當腦中浮現某個念頭時,如果一直猶豫就太浪費時間,何不就去做每一件事情呢?與其一直猶豫沒有錢或沒有時間,不如把時間花費在思考該如何解決問題會更加值得。


還有一個趁猶豫時採取行動比較好的重要理由。那就是「跟風」不具有意義。


看見其他公司的成功例子就跟隨腳步的做法沒什麼意義,而是要比任何人都早一步做到其他公司沒做過的事情才有意義。


在踏進未知領域時,猶豫也沒用。因為根本沒有前例可以參考。這時候應該積極地採取行動。萬一失敗了,就當作笑話與人分享就好了。

為什麼老愛提當年勇的人成不了大器?


說實在的,自尊只會拖累人而已。不過,要擁有自信才會成功。


「想當年我在外商顧問公司工作的時候……」某位企業管理者一有機會就會提起這個話題。雖然我在前面說過拿出英勇事蹟當話題可以抓住對方的心,但如果是無趣的自誇話題,並無法炒熱氣氛。

big大時商業誌第19期_業績

有一次,那位企業管理者又聊起「在外商顧問公司的豐功偉業」,我忍不住直接回了一句:「可是,你沒有優秀到可以當合夥人。」最後他嗯了一聲沉默了下來。


我相信那位企業管理者很優秀,但過度執著於過往的榮耀,會讓周遭的人感到不耐煩。在我認識的人當中,沒有一個老愛提當年勇卻一帆風順的人。還有一種人也讓我體會到自尊會拖累人。他是一位態度傲慢自大的地方議員。真不知道該形容他是井底之蛙,還是山大王,看見他在自己的狹窄世界裡誇耀地位的模樣,我除了苦笑還能怎樣?這位議員即是無法超越現有地位的典型代表。


事實上,如果不要那麼傲慢自大,他搞不好有機會當上國會議員。像這樣的人還滿常見的。


人一旦走下坡而失去自信,就會忍不住巴著過往的榮耀不放。如果遇到老愛提當年勇而讓人厭煩的人,記得要提醒自己別變成那樣。


世上應該有很多人會因為自尊過強而自我設限。舉例來說,有些人會因為名校畢業的頭銜而停滯不前。這些人明明為自己的學歷感到驕傲,卻沒能夠發揮在大學習得的知識或活用大學時期的人脈,白白浪費了難得的好學歷。


另外,自尊過強也會失去坦率和謙虛。如果不懂得虛心接受建議,意氣用事地反抗他人的苦口婆心,就會讓大好機會溜走。


這樣的人不會察覺自己是為了拉起失敗的防衛線而找藉口,或是為了顧及面子而貶低對方。


不會太過強調自尊的人有什麼好呢?他能夠保有凡事都願意從零開始學習的輕鬆態度。就算某件事失敗了,他們也能夠尋找下一個戰場繼續戰鬥。


我有時也會因為自尊而拖累了工作。當然了,如果有人問我擁有什麼自尊,我恐怕也回答不出來。


這時,我會自問自答。「對我而言,自尊是什麼?」如此自問後,就會發覺自尊根本就是一種幻想。既然是幻想,又何來失去呢
···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big大時商業誌第19期

本文摘錄自‎

為什麼只在乎業績的公司會失敗

big大時商業誌

2017/9月號 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