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它等於搭綠電、6G、電動車熱 中美晶一抉擇市值增60倍

真英雄2》盧明光揭站穩太陽能、半導體雙軌轉換術


文/李玟儀 攝影/郭涵羚

中美矽晶(以下簡稱中美晶),如何能二十年不敗,市值成長六十倍,更成為二十年來,台股市值百強成長第二名?

這間公司最為大家熟知的,其實是它旗下子公司、做為全球第三大矽晶圓廠的環球晶,從台積電、英特爾到三星,統統都是環球晶的客戶。二○二二年,環球晶的營收也創下近七百零三億元的歷史新高。

然而,一家優秀子公司的背後,還有著如同母親一般的中美晶掌控著全局。這家一九八一年成立的竹科「○○八號」公司旗下,現在不只掌管著環球晶的半導體矽晶圓,還包括太陽能事業與其他關聯企業的投資布局。相當於,投資一家中美晶,就等同也投資了這些公司、產業。「二十年來,我們首先確立在能源跟半導體雙主軸的成長方向,」中美晶榮譽董事長盧明光接受商周專訪時說。

即便去年,中美晶有約八六%的營收來自旗下環球晶的半導體矽晶圓,而來自中美晶的太陽能本業與其他營收僅占約一四%(見第八十六頁圖)。

但,回顧歷史,正是因為有太陽能事業,中美晶才有辦法延續至今。


▲身兼中美晶與環球晶董事長的徐秀蘭有著「運籌台灣、全球發展」的願景,她在6月贏得有「企業家奧林匹克」之稱的《安永世界企業家大獎》全球冠軍。

中美晶
成立:1981年
董事長:徐秀蘭(圖)
榮譽董事長:盧明光
市值成績單: 2023年市值932.1億元,20年成長率6,032.4%

網路泡沫切進太陽能賺機會財
看同業一窩蜂跟進,轉頭回攻半導體


時間倒轉回二○○○年,當時營收僅約十億元的中美晶遇上網路泡沫、半導體大幅衰退,因此它利用閒置產能投入太陽能產品的製造。

「中美矽晶是全台灣第一家做太陽能從晶體到晶片的公司,為什麼會開始做呢?就是半導體生意太差!」中美晶現任董事長徐秀蘭曾在一場竹科演講上說。

能有機會切入太陽能,是因為中美晶最初做的就是「長晶」,長晶是一種提煉晶棒的過程,晶棒切片後就成為晶圓。而半導體與太陽能都須經過長晶過程,但有不同的純度要求。

隨著太陽能事業的進展,中美晶的股價也達到新高峰。○七年,中美晶的太陽能事業營收占集團營收逾七成,該公司股價更是飆漲至成立以來最高的三百七十五元,在那一年內翻了近三倍。

但, 中美晶卻不因在太陽能賺錢而自滿。
○七年,盧明光剛剛接任中美晶董事長,當時他心想,半導體矽晶圓各種晶片的製造過程困難、設備又貴,相比之下,太陽能長晶的晶片「切了(片)就可以賣、切了就可以賣,所以當時我一接(董事長)的時候,我就說太陽能是一個機會財,半導體才是真正要關注的!」

一個低技術、一個高門檻, 因此他選擇雙軌並進。○ 八年, 金融海嘯,中美晶選擇在危機中入市、購併美商Globitech,這也替它旗下的半導體事業,取得新的技術與產能。同時期,中美晶同步興建太陽能的第二廠,該廠在二○一○年完工,也使得中美晶當年營收大幅提升,成長逾九成。

「那時市場的人都嚇一跳,因為他之所以要投資中美晶,就是因為中美晶做太陽能,而且那時市場是太陽能正好,」盧明光說,「可是機會財我還是要賺啊!但是我是認為半導體才比較長遠。」果真,機會財的好景不常。二○一一年,太陽能矽晶片與電池的價格大崩盤。同一年,中美晶將旗下半導體事業切分出來,成立環球晶。

它再度危機入市,透過購併將重心轉進半導體產業。

「我二○一一年趕快做半導體的購併,二○一二年完成半導體的購併,買下了(日商)Covalent,所以全力去擴張半導體的版圖!」盧明光說。
反觀太陽能矽晶圓同業如綠能,卻仍在二○一一年將太陽能的產能擴一倍。「我呢,是不敢投資(太陽能)!」盧明光回憶,「我一轉到半導體,它們還在繼續擴充太陽能,所以後來(太陽能)那邊死掉了,我的半導體這邊長得很大。所以這個關鍵的點、很危機的點,兩個公司的做法、我和市場做法不一樣。」

會有如此大的思考差異點,取決於對產業的深入了解。

「我對半導體一直是敢投資的,」曾經在德州儀器與光寶集團負責半導體的盧明光說,「大膽的購併和你的膽識是有關係的, 因為有些人如果沒有對產業看得那麼清楚,或者沒有那個膽量,你可能沒有掌握到那個機會!」

從一二年至一六年,中美晶持續透過三次購併成長,讓集團旗下隸屬半導體事業的環球晶,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矽晶圓公司。一三年,中美晶已經將半導體營收占比拉升至七成,而太陽能營收占比僅剩下三成。在太陽能衰落時,能及時轉往擴張半導體,這背後的關鍵是:企業的快速應變與轉換。

「如果我自己成長,沒有我買(來得)快,別人都已經有這個市場,我就會買,買了以後又加速內部的成長。」盧明光說,「你如果調整不夠快,你就會一直做太陽能、一直做太陽能。」
吃下比自己強的公司讓自己更強
打通垂直產業鏈,主打雙主軸布局


「我們買的時候, 都是買國外的公司,它們每一家都比我們優秀,所以我們就一直進步。」徐秀蘭先前接受商周專訪時強調。

雖然,中美晶在太陽能上游的長晶和切片產品,也因為不敵中國成本優勢而停產。但在一四、一五年起,它們也加速在太陽能領域的垂直整合,將資源移往中、下游太陽能模組等利基型市場,甚至開始經營太陽能電廠( 見本頁圖)。

「中美矽晶的今天,已經不是二○○○年做太陽能晶圓的這樣的公司,而是垂直整合,」徐秀蘭在一場於竹科的演講中說,接下來,「我們自己會跨足進來做永續能源解決方案,讓公司能源能永續。」
中美晶展開的能源事業轉型,甚至能與旗下環球晶的半導體事業產生綜效。徐秀蘭說,未來半導體的國際賽局勢,產品都要「很綠」,為了符合國際上第一線晶圓廠客戶要求,都得有一定比率的綠電,因此,「中美矽晶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就是中美矽晶建的電廠,它們所有權幾乎百分之百都(被)環球晶圓買掉。」雖然,去年,太陽能最大同業聯合再生營收約一百八十八億,而中美晶的太陽能約一百億,高居第二大,勝過茂迪、元晶。

「以獲利最好的來講,太陽能獲利最好還是在中美晶,」盧明光強調,但,「中美晶已經沒有稱自己是太陽能的公司了。」「中美晶它慢慢是變成比較像是一個控股公司。」他說。

當前,在穩健投資綠色能源之外,中美晶用雙主軸路線,逐步擴大在半導體的投資版圖。

比如,旗下的環球晶早已投入第三類半導體碳化矽材料約十年。近年,它們入股在通訊領域有深入布局的化合物晶圓代工廠宏捷科,也擴大投資在車用領域深耕已久的全球車用二極體大廠朋程,兩者將會是未來5G、6G、電動車應用的最佳出海口。

「它們集團的投資都是母公司中美晶在布,」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張明輝就觀察,「因為中美晶從環球晶賺很多錢,所以它就開始投資,(投資都)跟它整個產業鏈是有關的,所以是非常聚焦的。」

徐秀蘭曾強調,「這些都是為了讓中美矽晶不要再被單一產業如果有點風吹草動,我們就要開自救會,就是讓自己的腳多踩幾隻出去,讓自己更國際化一點!」未來五年、十年,中美晶將繼續用能源與半導體的兩隻腳,讓自己跟著全球產業大趨勢邁進。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6月 第1857期

本文摘錄自‎

買它等於搭綠電、6G、電動車熱 中美晶一抉擇市值增60倍

商業周刊

2023/6月 第18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