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派對續攤 神山、航運帶隊衝

神山台積電領軍,搭配權值股群起而上,加權指數再攀高峰,第一季財報全數出爐,個股股價隨獲利調整,金融股還具備殖利率題材,貨櫃航運則擁報價上漲優勢。

文 ● 黃俊超


▲運河因素未解,供需趨於平衡,帶動報價走高(達志)

加權指數突破二一○○○點,持續創下歷史新高,最重要的關鍵仍是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四月營收二三六○億元、月增二○.九%、年增五九.六%,為單月次高、同期新高的優異成績單,前四月年增率上升至二六.二%,第一季財報EPS八.七元,臨時股東會通過將現金股息提高至四元,帶動股價攻上八四四元的歷史新天價。

台積電是指數定海神針

儘管受到地震衝擊影響,加上第二季面臨手機淡季、NB/PC需求仍是有待回溫,不過AI晶片需求持續熱絡,HPC需求強勁,單季營運達標財測機會濃厚,且下半年還將更加值得期待,尤其三奈米營收比重可望持續提升,先進封裝產能倍數以上成長,前次法說會上表示,整體AI相關營收今年將呈現翻倍,未來五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五○%增加,至二八年占營收超過兩成。

根據美國商品交易法規定,證券指數單一成分股占整體指數權重,連續三個月中有四五個交易日超過三○%,就會被歸類為窄基證券指數,美國境內投資人將不得交易窄基指數期貨,台積電上漲,總容易成為一個人的武林,或是所謂的拉積盤,不過台積電曾在二一年四月使台股指數變成窄基指數,直到二二年十月底才恢復,既然不是第一次,則影響性基本上也不會有太大衝擊,畢竟交易的方式與管道很多。

相較於台積電與第二大權值股鴻海(2317)上漲至一七五元,近期整體科技類股表現並沒有太大激情演出,之前強勢的伺服器ODM、設備、散熱等次產業,雖然多數並未出現明顯轉弱,但是在漲勢過後,市場對於財報要求更為嚴苛,部分個股出現利多不漲或整理,美國股市也有類似狀況,因此股價震盪調整也屬合理,不過產業趨勢完全不會受股價影響而有所改變。

前一波段出現相對明顯調整的是IP族群與IC設計,如一度坐上股王寶座的世芯KY(3661),三、四月連續繳出創下歷史新高的營收數據,然而股價已由四五六五元回檔至二五○○元,修正幅度達四五%,然而世芯十四日重訊宣布,Amazon參與認購私募普通股二二萬四五三七股、參考價格二九七八元,實際認購價每股二三八二元,總投入金額約五.三五億元,股價彈升,有機會帶動高價股股價回穩。

重量級權值股台積電、鴻海、聯發科(2454)等表態,高價股也有望回溫,加上金融與傳產股輪番上陣,加權指數創高表現持續亮眼,可回頭觀察中小型股指標的櫃檯指數,目前在短、中期均線糾結處震盪,資金尚未出現明顯跟進意圖,需等待量能放大的攻擊訊號。漲多不代表一定要跌,但是架構在評價提升與資金輪動,一旦在題材、業績、籌碼逮到機會,低基期股就有發動補漲的機會。

四月營收、第一季財報皆已全數公告,指數創高而個股隨獲利狀況調整,五月下旬的重頭戲是AI之王Nvidia財報與財測,市場抱以高度期待,尤其在新產品方面更是眾所矚目,而後六月上旬則有台北國際電腦展,去年此時,台灣伺服器ODM相關廠商大展拳腳,緊接著則是蘋果WWDC大會,能否端出市場想要的AI牛肉,同樣也是市場關注焦點。AI題材一棒接一棒。


金融指數創高

從大一點的角度來看,歐洲股市延續強勢,美國股市則是整理過後再度回到高點附近,日本股市創歷史新高後,近期維持整理格局,相對的,近期上漲幅度最明顯的,則是第一季表現後段班的中國股市,上證指數反彈已站回到所有均線之上,香港恆生指數年線以外的短、中期均線皆已翻揚,自四月十九日低點至今,漲幅將近兩成。

回到台股來看,不僅只電子股出現高低基期轉換,原先就處於輪動格局的傳產股,包含軍工、重電、電線電纜等政策相關股,雖然未來產業仍是看好,不過也同樣面臨漲多過後的整理。比價效應除了產業之內的縱向外,隨著資金外溢效果強化,橫向的比較也會出現,雖然說不同產業當然不可能擁有相同的評價模式,不過仍會有一定程度的激勵效果。

電子類股中,相對低基期的被動元件近期表現不錯,而傳產類股當中,則是以長期相對低基期的營建、營造與資產為代表,縮短時間來看,貨櫃航運、部分餐飲與飯店、健身相關股等,再加上金融股,都出現高低基期轉換下的補漲走勢,同時也搭配基本面最壞狀況已過、趨向復甦的正面助益,抑或是擁有高殖利率優勢等因素,帶動良性的比價向上。

金融股去年獲利表現絕大多數都相當優異,扭轉了過去幾年包含防疫險、新台幣強漲的匯兌因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又投資帳上原有的未實現損失大幅回升,加上大方與股東分享的股利政策,如中信金(2891)配息一.八元、華南金(2880)配息一.二元與配股○.一元,台企銀(2834)配息○.二元、配股一.一五元,京城銀(2809)配息三元等,在股價上漲過後,都還能有四%、甚至五%以上的殖利率。

另一方面,台股、日股、美股與歐股,今年都創下歷史新高,主計總處公布第一季經濟成長概估六.五一%、優於市場預期,也有助於金融類股營運表現,富邦金(2881)前四月EPS三.三四元、國泰金(2882)三.五三元、中信金一.三三元、京城銀二.一四元,都是相當亮眼的成績,金融指數也突破二二年四月高點,為指數帶來沉默的安定力量。

貨櫃三雄再度成為盤面上焦點,中國五一長假過後,歐、美客戶補庫存需求增加,帶動報價明顯上漲,原本供過於求的狀況出現扭轉,加價搶艙、再度加收附加費,幾乎逼近疫情時期的瘋狂景象,甚至有外電引述國際貨攬業者說法指出,市場緊張與航商調整策略,多家航運公司關閉報價系統預訂機制,預期六月以後甚至更晚才會重新開啟,加上長約改簽等眾多因素,外傳艙位已搶訂到第三季。


航海王再展雄風

巴拿馬去年降雨量較往年減少約二五%,導致運河因乾旱對通行船隻設限,根據Marine Traffic數據顯示,四月船隻抵達數量為七三九艘,雖已較二月低點六九二艘回升,然而卻仍遠低於去年同期的一○二六艘,而另一方面,全球貿易十二%經過蘇伊士運河,貨櫃運輸量將近全球三成,縱然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攻擊葉門叛軍青年運動多個據點,然而仍無法阻止該集團威脅持續擴大行動,簡單來說,兩個運河問題都還沒能夠解決,供給面因船舶被迫繞行導致周轉率下滑,也抵消了不少閒置運力。

萬海(2615)第一季營收年增八.○六%,稅後淨利四六.二三億元、EP S一.六五元,較去年同期的負○.七五元、第四季的負一.三九元,呈現轉虧為盈,近期股價漲幅超過七成,四月自結EP S○.八四元;陽明(2609)第一季營收年增十八.五三%,稅後淨利九三.七九億元、EPS二.六九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七六倍,也扭轉去年第四季由虧轉盈,四月自結EP S同樣也是○.八四元。

長榮(2603)第一季營收年增三二.六%,稅後淨利一七三.八二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約二.四五倍,EPS八.一四元,且為擴大營運布局,代子公司公告斥資六五一七萬美元,向長榮馬來西亞重工買進一.七五萬只貨櫃,四月營收年增四二.四%,股價回到淨值附近,擬配發現金股息十元,殖利率接近五%。

承攬業者方面,台驊(2636)第一季稅後淨利二.五八億元、EP S一.八八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三.七%,更較第四季成長六六.九%,由於持有長榮近三千張與陽明一.四萬張,業外潛在利益增加,近期股價放量上漲,四月營收月增十八.一%、年增七九.五%;中菲行(5609)第一季EP S一.五八元,四月營收月增十八.一%、年增七九.五%,除預期海運市場供需有效調整,也看好隨著電商商品、人工智慧晶片與伺服器需求持續攀高,第三季空運市場將出現更顯著的成長。捷迅(2643)同樣看好空運需求。 閱讀完整內容
先探投資週刊 2024/5月 第2300期

本文摘錄自‎

資金派對續攤 神山、航運帶隊衝

先探投資週刊

2024/5月 第23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