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中槍!晶片禁運擴46國 台商必知美中對抗新規則

華為高調炫新機踩雷?美封殺中國成熟製程設備


文/侯良儒 攝影/楊文財

近日「黃仁勳行情」失靈,顯示當前中美局勢,是一場「門」越關越緊的零和賽局,夾在兩強之間,企業恐怕只能選邊站,難以再左右逢源。

十月十八日,鴻海第四屆科技日揭幕,現場鎂光燈的最大焦點,是半年內二度訪台的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但當天AI概念股未見熱情演出,反倒急轉直下。

禍首,就是前一天傍晚,美國再度升級的晶片禁令。

這次,由美國商務部主導,涉及兩份文件、共四百零八頁的出口禁令裡,認定輝達去年十一月特別為中國市場打造、被戲稱是「 閹割版」 的兩款AI晶片: A800與H800, 未來將不准再銷中;甚至,連同一款效能較低的L40S晶片、另一款原本用在遊戲顯示卡的RTX4090晶片,也通通禁止出口中國。

大官訪問不代表關係改善 美對中科技圍堵只有更緊

更狠的是,美方的禁售標準,從晶片的算力與傳輸力,更改為「效能密度參數」與「總體運算效能」交叉認定,即除了算力之外,還規範一定面積內的晶片算力,導致超微(AMD)兩款、英特爾一款AI晶片,也被納入管制名單。

這個發展,跌破不少人的眼鏡。「畢竟過去三個月,美國的大官們像葉倫、國務卿布林肯,才一個一個輪流訪中,」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指出,這種態勢,加上美國總統大選將至,讓不少人認為美中緊張有望趨緩。

「這次(禁令)很明顯,又卡得更緊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向我們分析,這次事件顯示,中美對抗格局,並沒有減緩,「而且,還在持續演化中。」他說。

「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從來沒有改變過,」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蔡明芳認為,美國對於中國的技術管制,只會越來越嚴,而不是逐步放鬆,「如果因為美國官員輪流去中國,就解讀這是兩國關係改善,這是異想天開。」

童子賢更用「關門」概念形容,美國對中國發動的科技戰,迄今已出現了三種版本、橫跨五個年度,並且事件越發展到後面,門縫,越「關」越緊。

在他的定義裡,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一八年發動的貿易戰,是「版本1.0」。當時,美國對中國祭出二五%關稅,迫使電子供應鏈從對岸轉移產能到東南亞,並透過實體清單多次制裁中企,讓中國科技巨頭無法取得由美商設計、台商生產的先進晶片,像華為就是最顯著的個案。(見下表)
拜登接手美國總統後,進入「版本2.0」。美對中的晶片封鎖戰,從原本單點挑選中企制裁,改為全面打擊、無差別式的焦土戰,造成半導體先進製程的設備,譬如EUV曝光機, 一律不准賣到中國,甚至,只要具美國身分、包括持綠卡的人士,也不准踏入任何一家中國半導體公司工作。


▲其實,黃仁勳非常憂慮自家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他先前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曾公開呼籲,中國市場只有一個,若失去,不會有另一個市場能替代。

禁令「哪有破口就補上」 範圍從設備、封測擴及設計

此階段,美國更把攻擊目標,聚焦中國的AI科技。當時,美方商務部設定單顆晶片的算力標準,禁止輝達的AI晶片:A100與H100輸中,後來,輝達為了符合法規,還特別設計出效能降規的A800與H800。

現在,進入版本3.0,封鎖升級。輝達原先被豁免的降規晶片,也無法出口中國,美方還更改算力標準,使得一直沒有遭科技戰波及的英特爾,近期特別為中國量身打造的AI晶片Gaudi 2,也被禁止銷中。

「最新禁令裡,美國展現了一種務實主義,就是有洞、我就補。」以賽亞調研執行長曾盟斌指出。

這些「洞」是什麼呢?首先,是設備。

去年, 美國禁運十六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關鍵設備:EUV曝光機;而這次禁令裡,美國進一步連同DUV( 深紫外光)曝光機——這項用於成熟製程的設備,也納入出口管制名單,業界多認為,這個發展與華為大有關係。

今年八月底,華為發表突破美方制裁的5G手機,竟被發現當中的晶片,是採用DUV重複曝光技術的七奈米製程,「這個事件,可能讓美國認為『是不是我封鎖的不夠緊?』所以乾脆連DUV也禁了。」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

第二個洞,是先進封裝。

台經院分析師邱昰芳指出,美國這次改採「效能密度」為標準,就是要避免中國企圖利用先進封裝、堆疊多顆小晶片(chiplet)的技術取得AI晶片,「這表示就算你想用封裝規避,它也堵住了這條路。」

這項標準,也讓晶圓代工廠,未來接單更加「麻煩」與複雜。「你先要確認(晶片的運算)速度沒有超標,就算沒有,如果(單位面積的)效率超過某個數值也不行,當你確認這些都沒超標,還是要去跟政府申報。」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說。

上述兩個洞,都與「製造」有關,隨著這些洞被陸續填補,第三個待補的洞,則是從「設計」端防堵中國。從美國政府這次加碼將十三家中國IC設計公司,納入最新制裁的實體清單,就可看出端倪。

「這十三家主要落在兩家公司,一家是壁仞科技,一家是摩爾線程,」吳金榮指出,這兩家專長都是GPU( 圖形晶片)設計的公司,廣納了過去在輝達、超微、高通的中國籍員工,其中,壁仞不僅曾在台積電七奈米廠投片,去年該公司發表一款名為BR100的AI晶片,更被實測出算力超越輝達的A100。

當製造、設計的洞都堵死,最後一個洞,是繞道國際,也就是防範中國業者赴海外收購晶片,或者透過其盟國間接採買。

為了封住這條路,美國採用的方法,是一份存在已久、以國安風險做為國家分類的清單,它規範了全球共四十六個國家,不准取得美商或具美國技術的晶片、半導體設備,而若細究清單的分類, 可發現這些國家被禁運的理由分為三塊,分別是:國家安全、飛彈科技、武器禁運。不難看出,美國已然把晶片,視為武器的延伸。
中國盟友也禁買美晶片!零和賽局,台商更得選邊站

攤開這四十六個國家,除了中國之外,還包括俄羅斯,以及幾乎所有的中東國家,像沙烏地阿巴伯、伊朗、阿富汗、葉門,甚至東南亞的越南、緬甸,都被納入這份幾乎等同於美國「外交地圖」的清單裡。

這些防堵,都在在提醒世界一件事情:眼前這場大國博弈,是一場短期難以逆轉、不會有一方退讓的零和賽局。

蔡明芳則指出,未來美國將延續這個態勢,在一個時間長軸裡,分階段、分層次的將管制趨嚴,「它是在向企業釋放一個訊息,『我的管制只會越來越嚴,如果你的公司要營運下去,就要自己找出路』。」

「(美中)對抗的意識,現在更強了,」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向我們透露,目前對岸的工業電腦標案,已要求必須全面採用「中國芯」、也就是中國製晶片,「等於同一個產品,必須要有兩套(零組件的)設計,這個趨勢,越來越強烈。」

而這,也意味著台商,將很難左右逢源。

以日前被外媒點名「助華為建廠」的四家台商為例,雖然這些公司的技術是機電工程、廢水處理,並非是美國管制的關鍵技術,「可是,兩強相爭下,你去幫美國制裁的陸企建廠,很難不被盯上,像我們的經濟部,後來似乎也在美方壓力下,要對這四家業者啟動調查。」一名供應鏈人士說。

童子賢的提醒是,地緣政治,已嚴重影響現在的全球經濟,台灣企業除了專注研發最新、最好的科技產品,「同時間必須不斷關注國際局勢,以及政治、貿易、軍事三者間的衝撞。」否則,持續不理會政治,難保哪天政治還是找上你。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3/10月 第1876期

本文摘錄自‎

輝達中槍!晶片禁運擴46國 台商必知美中對抗新規則

商業周刊

2023/10月 第18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