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成工作者曾被霸凌 企業到員工的安心職場攻略


文/高士閔

勞動部公務員輕生案,因疑似主管霸凌部屬,引發全台譁然,這也讓人反思,為什麼總要等到悲劇發生,主管再下台道歉,難道不能防患於未然嗎?

「每次勞工來問(霸凌問題),我的諮詢意見難免比較保守,勞工最後反而選擇放棄爭議。」長期關注勞資議題的圓矩法律事務所律師蔡晴羽解釋,對於霸凌,目前法律制度規範不完整,所以很難保護受害者。

霸凌申訴流程不健全

加上法律定義模糊,受害者難佐證

舉例來說,去年MeToo事件爆發,《性別平等工作法》今年三月執行新法,規定雇主只要接到性騷擾申訴,必須同步通報主管機關,降低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可能,但霸凌缺乏類似流程。

同時,法律欠缺霸凌明確定義,判決見解也很模糊,多要求要有「持續性」,比如一段時間內,屢次言語辱罵,但若要認定霸凌構成心理創傷,甚至自殺,這些行為必須跟受害者存在因果關係。即使時序上換了特定主管後,開始出現失眠問題或看心理諮商,法院仍要求尚需經職業醫學專業認定,霸凌才能成立,這讓加害者有了辯駁空間。

比如排擠也是一種霸凌,但若是主管下班請吃飯,同事都去了,就是沒邀你,這是透過孤立來造成傷害。但下班時間是私領域,主管如何邀請,似乎又是個人自由,這就導致排擠行為難以成為霸凌的佐證。

所以,霸凌真的無法杜絕嗎?

「有人的地方,就存在霸凌。」臨床心理師、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王韋婷指出,人都是被環境所操控,當員工突然有了權力,像是成為主管,私欲很容易被放大,很可能就變成霸凌者。

但,也是因為人容易被環境所操弄,多數霸凌中的加害者,其實不是刻意想霸凌別人。


威權領導成華人社會普遍價值觀

若有不慎,就可能淪為職場霸凌者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表示,只要當過兵的人,都聽過這句話,這隱含了華人社會普遍的價值觀,你必須聽父母的、聽長官的、聽老師的,延伸到工作場合,就是許多公司採用家族式管理,許多主管習慣威權式領導。

若採用威權式領導,一不小心就淪為霸凌,但主管卻非有意為之,而是他以前的主管也是這樣對待他,所以他以為,既然自己能成為主管,代表這套方法有效,卻忽略時代已經改變了,不合理的就是霸凌,它不會因為你的立意良善,就變成合理。根據一○四人力銀行的調查,台灣近五成工作者曾被霸凌,也證實了這項惡行在台灣職場的普遍性。該如何扭轉這股風氣,保護自己,以下為老闆、主管、員工提供反霸凌指南。

若我是老闆

三招畫出「員工支援地圖」,用制度掃除霸凌


台灣奧美集團董事總經理謝馨慧表示,公司存在霸凌,真正的核心問題可能是文化。

打個比方,若一間公司的員工,都只想安心做到老,他們的工作邏輯就會是滿足上司需要,不要出錯就好;同樣的,主管也有上司,他也必須滿足上司的需要,最後演變出一種文化:既然我必須忍耐我的主管,那麼,部屬自然也得忍耐我。

但,這樣的文化只會讓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壞名聲也會讓公司更難找到人才,甚至,一些國際級企業會拒絕合作,因為怕被貼上違反多元、平等、共融的標籤。老闆想要改變這樣的文化,只能靠制度,包含宣導、教育訓練、申訴管道。

所謂宣導,就是告知主管不得有辱罵、動手動腳等行為,並提醒主管霸凌的後果。永信法律事務所律師張譽尹解釋,職場霸凌的後果,依照嚴重度不同,從公司內的行政懲處,像是記點記過,到民事訴訟的損害賠償責任、刑事訴訟的有期徒刑,都有可能。

以民事訴訟為例,被害人可求償的範圍包含醫療費用、生活所需的費用,像是到醫院的交通費、精神慰撫金,還有勞動力減損。尤其是勞動力減損,會以受害者工作產能受損的比率乘以現有薪資,因此若受害者一直沒有康復,加害者甚至可能必須賠償到對方退休為止,金額非常驚人。

再來,教育訓練。多數公司都缺乏霸凌相關的教育訓練,因為它不像兩性平等,主管機關規定半年就要上一次課,霸凌相關課程,現在是放在環境與安全衛生的訓練裡面,可能僅有幾張PPT,且這類課程的內容,經常更強調工廠哪裡有危險、火災該怎麼自救。

一○四人力銀行人力資源處協理江錦樺表示,防霸凌教育不只需要單獨的課程,同時課程要有具體的案例情境,比如只是一些小錯誤,主管就否定部屬的努力,甚至人身攻擊,其行為、對話和語氣的設計,必須讓主管看完會想「是在講我嗎?」才有機會讓不自覺正在霸凌的人改變。

最重要的是,教育訓練一定要講清楚,萬一霸凌發生了,員工該怎麼申訴,包含內部向人資部門求助、員工協助方案(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是什麼,到外部的該怎麼向主管機關申報、怎麼求助律師、怎麼蒐證等,把支援地圖畫清楚,員工自然不會選死路。

若我是主管

霸凌有徵兆?掌握離職面談「說真話」機會


此外,最能理解民心的是離職面談。若公司離職率突然飆升,且這些員工又都因為特定一位主管而離職,幾乎可以肯定存在霸凌問題,但要注意的是,離職面談最好由人資等中立的部門來進行,如果依舊由主管負責,員工不只不會說真話,甚至還可能再遭受一輪辱罵。

當然,就算由中立的第三方來進行離職面談,一些上班族依舊會擔心,說真話對未來職涯的影響,而以生涯規畫、家庭因素等理由搪塞。

韋萊韜悅(WTW)組織、人才與獎酬諮詢總經理姜欣嵐認為,「霸凌反映的是,組織的管理機制和主管的領導管理成熟度。」以韋萊韜悅為例,跨部門專案其實非常多,若你的部屬會霸凌同仁,在跟不同部門合作時,一定會出現類似跡象,若你真的有在管理,從日常的蛛絲馬跡,就會觀察到。

一旦發現部屬可能有些情緒化用語,需要在事態變嚴重前,請對方改善和調整。舉例來說,若部屬經常透過情緒化的言語和同事溝通,反映的是這位部屬缺乏成熟的管理能力,若部屬經培訓或溝通沒有改善,可能會調離主管職位或以不適任方式進行處理。

若我是員工

我被霸凌了嗎?三步驟判斷、遠離威脅!


對於員工來說,該怎麼免受霸凌威脅?王韋婷指出,從被霸凌到採取行動,中間有一段歷程經常被忽略,就是受害者不一定知道自己被不公平對待,尤其是華人社會,「相忍為國」、「小不忍,則亂大謀」等儒家思維,會讓受害人擔心,若舉報主管,會不會影響人際關係、傷害到自己的職涯,甚至可能擔心是不是自己太敏感。

想釐清自己的身心狀況是否出了狀況,可以觀察身體和情緒,自己跟以前比有何變化,比如到了新公司之後,開始很難入睡、質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等,這些都可能是被不公平對待所帶來的壓力導致。

而當你發現自己存在這些症狀,再來就是評估利益得失,比如相比被霸凌,你可能覺得這份工作難得或薪水難以捨棄,所以願意忍受。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是知名的暴君,卻有許多人是為了那份願景,忍受他的霸凌。

王韋婷也建議,在公司內部找熟識的同仁、前輩訴苦,一來是被霸凌者往往深陷事件,難以全面評估,所以需要有人從旁觀者的角度,訴說整個脈絡,這也有助於未來找臨床心理師時,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的狀況;二來,旁觀者的鼓勵有非常好的支持作用,讓受害人有勇氣採取行動。

最後,就是釐清自己的人格特質。若你是外向、活潑的人,越容易為自己發聲,所以在釐清問題之後,就算不知道該怎麼走公司、法律途徑,也會主動向同事訴說,進而得到社會性支持或建設性回饋。

但,勞工若屬於經常被別人占便宜的人,這種人最危險,因為這類人通常不會主動找方法,直到忍受不了而離職、甚至輕生。萬一你是這樣的人,王韋婷建議,最好快點去找心理諮商,請專家幫你分析,會更容易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增加擺脫霸凌的可能性。

雖然,霸凌不會消失,但若公司有完整的制度和教育,一定是會減少的,就好比以前在公共場合,常會聽到黃色笑話,現在卻非常少見。而這次事件,雖然是以悲劇收場,但它也是一個機會,讓政府、公司檢視自己的制度,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最佳證據是什麼?效期多長?
律師給被霸凌者的蒐證提醒


當主管的霸凌行為對自己造成傷害,該怎麼蒐證,才能讓公司或政府機構埋單?以下是永信法律事務所律師張譽尹的建議:通常蒐證之前,我會先請受害者檢視自己的人身安全,因為一些主管的霸凌方式,可能是派部屬到一些危險區域或負責不熟悉的工作,若是在工地或工廠,可能對身體或健康造成高度風險。因此,若有人身安全,建議盡快離職,不值得冒生命危險去蒐證。

當受害人沒有人身安全的疑慮後,第二步才是蒐證。最好的證據就是現場錄音或錄影,手機或閉路監視器都可以,或是電子郵件、Line對話截圖、證人的目擊等。要注意的是,由於證人目擊涉及人的主觀認知及記憶,效力不像現場錄音這麼強。

除此之外,錄音和錄影可能會被加害者用其他重要法益保護來加以爭執其效力,比如營業秘密或隱私權。例如,若主管的謾罵是在公司機密製程的工廠內發生,在工廠內的錄影就可能涉及營業秘密保護的問題;再例如主管和部屬一起泡溫泉,這時候部屬被霸凌,由於浴場是隱私權高度保護的場所,也比較難以錄影蒐證。

由於霸凌其中一項條件是持續性,所以不太需要擔心沒機會留下證據,只要注意民事的侵權行為,時效是2年,告訴乃論刑事犯罪的告訴權是6個月,若蒐集到相關證據,想提起訴訟的話,要在時效期間內提出。當這些證據越能說明主管在不同時間、地點,反覆採取相似行為,越能證明職場霸凌存在。 (口述整理●高士閔)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4/12月 第1933期

本文摘錄自‎

近5成工作者曾被霸凌 企業到員工的安心職場攻略

商業周刊

2024/12月 第19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