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六店止血 亞尼克董座告白展店最痛一課
「我們經驗不足…」生乳捲始祖收門市、擴大自販機戰線
「我們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企業,對連鎖經營還是滿陌生的,因為沒經驗,每次開店都期待下個月更好,到最後就是店愈開愈多,負擔愈來愈重,最後只得停損。」說這話的,是知名生乳捲品牌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
今年二月底, 亞尼克被報導,將在一個月內收掉六家店,據點遍及嘉義、台南、彰化、苗栗頭份、新莊及南投,共資遣近三十名員工,被外界質疑是倒閉前兆。
面對質疑,儘管吳宗恩在記者會中澄清是因為缺工和原物料居高不下,但他會後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首度承認,亞尼克展店遇到瓶頸的關鍵,正是自己經驗不足。
「看到新聞嚇到!絕對不是外傳的倒閉!」吳宗恩無奈說,亞尼克營運方式確實存在問題,眼看過去一年,有六家門市目標達成率僅七成,才不得不調整營運策略。
談缺工、原料漲、選店策略
「尤其在二○二三年下半年,缺工、原物料通膨等問題愈來愈嚴重,加上我們多進口歐美、日本的原料,能源、運輸成本也都漲。」吳宗恩坦言,面對這些挑戰,他只能做出取捨。
其實, 一八年, 吳宗恩是懷著要讓全台消費者都能方便買到亞尼克的雄心壯志,想將店開到每個縣市。
但,他卻忘了,人流才是展店最重要的關鍵。
「為了降低取得成本,許多店面選在偏離蛋黃區的位置。」吳宗恩自承,起初因為門店少,還能憑新鮮感吸引客戶,但等到據點變多、熱度消退後,購買力自然下滑。
事實上, 二一年亞尼克營收達八.七億元,創歷史新高,但隨著市場上懂得包裝、行銷的競爭者愈來愈多,加上近年都會區消費者被教育少吃糖類和精緻澱粉,都影響亞尼克業績。儘管《今周刊》記者數度追問,吳宗恩仍不願透露營運數字,只坦言業績確實未達標。
「不只是東西好吃,門店還要漂亮、好拍照,所以如果消費者一周只打算吃一次甜食,在眾多競爭對手中,亞尼克不見得會是首選。」不具名業者觀察,亞尼克近年營運重心轉向YTM(蛋糕販賣機),少了打卡話題性,價格、通路和超商比,又不夠有競爭力,才會漸漸被超車。
台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王浩指出,甜點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許多個人品牌或小規模甜點店都對亞尼克構成威脅。另一名同業也認為,疫情後平均消費額確實下降,甜點不是剛需,大家都在努力爭取消費者。
「我們以後開實體店會變非常謹慎。」吳宗恩信誓旦旦地強調,往後他會以每分鐘經過店面超過三十個人為基準來展店,如三月中旬將新開的台北車站店就是一例。
不過,最令吳宗恩頭痛的是,即使想展店,也沒有人來做。在他看來,缺工問題短期內難以解套,不如朝精省人力的YTM發展。「放再多點,都不用店長,只要運補、巡檢員,到機台去排除一些狀況,目前兩人就能應付十七個據點。」他表示。
二代機使用率翻倍 打強心針
「父親節、聖誕節、跨年等節日,基本上都銷售一空。」吳宗恩自信地說,去年六月,亞尼克YTM二代機正式上線後,使用率翻倍,給了他一劑強心針。
七年前,亞尼克就推出YTM一代機,有機器手臂取貨功能,「委託工廠研發一台要價四、五十萬元,卻經常故障,後來我發現客人不在乎這個(取貨過程),而是更在乎商品本身。」他苦笑。
好不容易花了四、五年攤提設備成本,去年起,吳宗恩決定,直接向系統商租賃性能更穩定的二代機,不僅成本少了二、三成,還新增多元支付功能,並讓商品更加多元化,舉凡切片蛋糕、巴斯克蛋糕等七、八種品項,都能在此買到。
他透露, 十至十三個YTM據點,就能達到相當於一家小規模店的業績,而且少了人力成本,也無須負擔一家新門市四十幾萬元行銷預算,還能選在捷運等絕佳位置,主要服務上班族、旅客或臨時有送禮需求的人。
今年,亞尼克希望在台北捷運等人流聚集地,新增三十多處YTM據點。吳宗恩預估,如果拓點計畫順利,有機會填補先前六家店的營業額,並在減省成本的前提下,提升獲利。
收掉門市、投資YTM,這是亞尼克面對當前挑戰所交出的答卷。只是目前,YTM的業績只占亞尼克整體營收二%,擴大布局後,預期只會提升到五%,吳宗恩的策略調整能否讓亞尼克重返榮景,有待時間檢驗。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