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強韌建設 千億大餅,誰吃得到?
千億大餅,誰吃得到?
發生「三○三全台大停電」後,強化全台電網韌性成了政府當務之急,台電推出千億元規模的電網強韌建設計畫,涵蓋了軟體、硬體多個部分,國內相關概念股可望享受最大利益!
文/吳旻蓁
發展綠能的趨勢已成為全球熱烈討論的經濟議題,也促使各國政府與企業積極祭出相關政策與措施應對,而說到節能減碳,市場往往多將焦點放在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新替代能源領域,不過除了新能源的創能之外,提升能源運用效率、減少電力輸送造成的耗損亦是節能減碳的一大重點。
當全球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發電量逐漸成長,由於這類能源是間接性能源,也就是需要看老天臉色發電,因此若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愈來愈高,供電不穩或電網負荷高低太大的問題將會更加明顯,故除了須加速發展儲能之外,能讓電力資源達到最佳配置的智慧電網(Smart Grid)也是淨零路上必備的基礎建設。電網更新在能源轉型路上至關重要,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中也強調,能源轉型的前提,是電網建設必須同步升級。
電網升級勢在必行
進一步來說,傳統電網從發電開始,經由電力傳輸、配送,到用戶端,為單向式集中發電輸出,屬於「大型集中式」發電,以長久累積的用電負載分析預測資料來開發電源與運轉調度;而智慧電網則強調小型分散式電源(包括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小發電機、儲能系統與電動車等),能在分散式區域電力有剩餘或不足時,在配電網區域內或區域間進行電力交換,電力方向不再固定由特高壓流向高、中、低壓的單向潮流,而是可以進行供電端到用電端雙向的調度和控制。
由此可見,智慧電網因具有提升能源運用效率、增強電力供給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以及加速替代能源發電納入現有電力系統等優勢,目前已成為各國新一波的重點基礎建設項目之一,紛紛投入巨資在智慧電網的建設工程。像是美國當前的輸電線、變電站和變壓器網絡,逐漸因為老化和投資不足而出現問題,且隨著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頻繁,更常出現大規模的故障,對此,在拜登的一兆美元(約新台幣二九兆元)基礎設施中,就將撥出二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七三八億元)給電網現代化工程;中國亦加速電網投資,據悉,中國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在十四五期間規劃投資累計將超過二.九兆元,明顯高於十三五期間中國全國電網總投資的二.五七兆元及十二五期間的二兆元。
根據研究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報告指出,二○二○年全球智慧電網市場規模為三○六億美元,預計到二○三○年將達到一六二四億美元,預期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十八.二%。全球正掀起電網升級的趨勢,台灣亦不例外,尤其近兩年來,台灣先後發生二一年的五一三、五一七大停電及今年的三○三大跳電,且從北到南小規模的停電亦頻傳,都再掀起台灣輿論對電網過於集中、電網老化與韌性不足的討論。
電網改革滾動三千億商機
經濟部也為了強化電網擬定千億預算計畫,提出未來電網升級的六大面向,包括「現有主幹線擴充及強固工程」、「電源直接供應用電中心」、「加速再生能源併網工程」為線路更新與建置,「樞紐變電所加強分群工程」、「供電瓶頸區新建變電所工程」、「變電所改建屋內化工程」主要為變電所建置。此計畫初步規劃分為短期兩年、中期五年及長期十年的三面向,整體金額上看三千億元,將是台灣電力系統有史以來投入金額最大、規模最大的電網改革。
而在整個智慧電網產業鏈中,智慧電表基礎建設(AMI)又被視為是實現智慧電網目標最重要的建設,其是由智慧型電表、通訊系統、電表資訊管理系統所組成,與傳統電表不同,智慧電表具有通訊功能,可讓用戶與供電方資料雙向溝通,除可取代人工抄表外,透過用電量預測與分析,能適時滿足用戶需求,藉由數據監控分析,可達到能源最適使用效率,且會主動紀錄用戶的用電習慣與用量;透過輸配量與用電量之差異還能防制竊電;在偵測不正常電壓與電流時,亦能即時停電報修;用戶也可於用電平臺上查詢用電資訊,進行自主電能管理,也因此,智慧電表將是未來每家家戶的必備設施。
大同智慧電表外銷奏捷
然而,台灣智慧電表布局進度還有一段進步空間,目前全台只有高壓和特高壓的工業用戶百分之百完成智慧電表裝設,而低壓的民生用戶改裝的占比大約只有十分之一,在政府宣示二○三五年智慧電表布建率要達百分之百的情況下,預期換裝商機將大舉釋出,相關廠商有望持續大啖訂單。不只國內市場,根據研究機構Global Market Insights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二○二六年全球智慧電市場規模將達一五二億美元,至二○二八年更將超過五五七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逾十四%,產業規模成長迅速。
台灣老牌家電廠大同(2371)就積極搶攻智慧電表市場,自主研發一系列AMI智慧電表,目前年產能約一○○萬具,已穩坐全台市占率第一的寶座,且近年來除配合國家智慧電網計畫,也投入一般低壓用戶的智慧電表建置。此外,為搶攻國際市場,大同自主研發符合各國規格的智慧電表產品,並取得ANSI、IEC、MID及日本JIS等國際認證,全球規格的電表皆有能力生產,而在經過多年布局下,包括要求極高又複雜的日規電表訂單也已奪下,成為首家獲得日本電力公司認可的外國品牌。另外,公司也積極布局東協市場,先後取得泰國TIS及馬來西亞SIRIM等國家標準。
大同去年電表內外銷占比約七比三,內銷年增十九%,外銷年增達三五%,且去年大同智慧電表累計外銷就超過一百萬具。預期二一到二九年將是東協國家AMI建置的高峰期,為滿足業務的成長,大同也於泰國設立電表廠,以強化國際市場的供應與競爭力。截至今年第二季,公司已實現連續五季獲利的表現;累計上半年公司本業營業利益年增達二六六%,EPS○.四一元,年增亦高達七八%,
綜觀來看,隨著智慧電網系統加速建置,持續升級與整合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的電網系統所推動的商機將可望涵蓋電線電纜、智慧電表、通設設備、感測控制元件、能源管理系統、系統整合服務、重電工程等次產業,法人也樂觀預期,龐大電網商機將可望帶動台灣一眾廠商包括電線電纜供應商華新(1605)、大亞(1609)、華榮(1608),製造智慧電表的士電(1503)、亞力(1514)、中興電(1513)、華城(1519),智慧電網傳輸設備的正文(4906)、中磊(5388)、訊舟(3047)、康舒(6282),儲能系統的台達電(2308)、東元(1504)等,業績可望有顯著挹注。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