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師開放教室把台灣變「教育觀光國」

中山女高張輝誠》反填鴨教法,影響全球四萬老師

一名高中老師靠著自創的教學方法,不僅輸出到亞洲各國,更影響超過四萬名老師,連結出教育社群的傳奇。他是中山女高的國文老師張輝誠,今年四十四歲的他,為了打破填鴨式教育,花了十幾年研發「學思達」教學法,透過學生的自學、思考和表達,扭轉過去單向式的授課方法。

各國組遊學團來台觀摩
嚴長壽讚:您已是傳教士了

二○一三年,他打開教室大門,歡迎大家隨時到教室觀課,成為台灣教育界第一人,至今,已吸引來自全球超過六千名老師入班觀課。說學思達教學法轟動華人教育圈,一點都不為過,包含台灣、香港、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都有老師採行此方法,甚至在新加坡的中正總校,全校華語科已經實行學思達教學法。

去年,台灣首度舉辦亞洲學思達年會,吸引海外近百名老師慕名參加。最近,更有各國老師自組「 學思達遊學團」 來台, 在北中南各地拜訪學思達老師,台灣,竟然悄悄成了教育觀光國。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對此感動不已,他曾握著張輝誠的手說:「您已經是傳教士了!」
張輝誠(圖)

出生:1973 年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
現職: 台北市中山女高老師、作家
連結成績單:創立「學思達」教學法

台灣教育終於在國際上發光發熱。我有十年目標,就是要讓東方教育有天能打敗西方
學思達教材

然而,創造教育奇蹟的張輝誠卻很低調,婉拒所有採訪邀約,從未接受過媒體專訪。

九月中,《商業周刊》記者實際走進中山女高的高三教室,早上九點的國文課,教室後方已經坐著一排來觀課的老師。鐘一響,身穿polo衫和卡其褲、身形單薄的張輝誠進入教室,卻沒有站在台上,一名學生抓起麥克風說:「請大家翻到第二十頁,我們來學這三段課文,也請回答講義題目。」

接著整整五十分鐘課程,前三十分鐘像是自修課,教室內安靜不已,沒有人打瞌睡、也沒有人說話,每個人專注的低頭學習。

仔細一看,學生手裡拿的不是課本,而是教師備課用書,上頭有著密密麻麻的補充資料,同時間,學生得回答講義提問。張輝誠則是來回走動,有時解決學生疑問,有時走到後方與觀課老師談話。

最後二十分鐘,他拿起籤筒抽籤,被抽中的學生上台,開始講解課文、回答講義上的提問,只見學生台風穩健的說著,同時,張輝誠拋出許多問題,兩個人一來一往,有時學生突然答不上來,他不直接給答案,而是從旁不斷引導。
曾因投訴被學校約談
他為使命感,選擇堅持創新

下課後,張輝誠對觀課老師解釋,這就是學思達的自學、思考和表達三大過程,學生從知識的接收者開始主動學習,老師則從台上的演講者,轉變成學習的引導者。因此,在他的國文課:沒有小考、沒有回家作業,全都在課堂上完成。

當我問他:「教學創新法百百種,為什麼學思達受歡迎?」原本打算要離開的他停下腳步,他告訴我:提升老師的價值,同時間,也讓學生保持好成績。
「以前的老師,課本怎麼寫、就怎麼上課,根本是傀儡。但是當老師不再照本宣科,而是開始要設計課程、設計講義,老師創造、學生就會創造,有了創造,就不只是一百分的概念,而是要追求兩百分、三百分,會一直升高……。課堂上老師幫學生建立自學能力, 成績當然越來越好, 而且最好的一次, 就是最後一次考試。」張輝誠越講越亢奮、語調開始升高。
▲中山女高現場,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提供

攤開近年大學學測和指考成績,張輝誠的班級都能擠進全校前三名。但可想而知,當初要在體制內學校、尤其是升學名校中推動創新教學法,根本是不可能任務。他長嘆一口氣:「一開始(推動學思達)也是很慘……因為學生只要沒小考,就不會念書,成績會暫時下滑,許多人會因此感到害怕。」

那時,他遭受來自四面八方的猛烈抨擊。「你不知道什麼叫作被學生和家長反彈、然後被投訴、被學校約談……,以前大家都覺得我是錯的,但是現在,慢慢覺得我是對的……。如果我沒有堅持下去,就不會有現在了。」張輝誠說。

在許多老師眼裡,張輝誠的個性熱情,擁有強大信念,有人說,這是師徒相承。張輝誠的老師是在台灣講學超過六十年的經學大師愛新覺羅‧毓鋆,他常把老師的話掛在嘴邊:「毓老師灌輸給我一個讀書人應該有的責任感、使命感和魄力,我才有氣魄出來承擔、出來推廣學思達。」

對創新教學法的堅持和起心動念,源自於成長過程。出生在雲林鄉下,家境清寒的張輝誠,從小幫忙家裡做家庭代工,教育成為他能翻身的關鍵,不過當他進入國中,學習開始變調。

如同多數人的成長經驗,他遭受填鴨教育的荼毒,每天熬夜念書、應付考試,對分數和排名都斤斤計較,當時,喜歡發表意見的他,是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他時常被修理、甚至被摑掌。之後他當了老師,立志要突破萬年的填鴨教育,從第一天教書,就嘗試創新的教學法。

經過多年,張輝誠一步步改良教學方法, 最終發展出「 學思達」,並開始串聯全台老師一起加入。

建立資源共享平台
他讓老師們都能變教育明星

他認為,除了傳遞翻轉理念,要讓教學法獲得青睞的秘訣是:能操作、也能複製。因此,經由均一教育平台協助,學思達成立網路社群,鼓勵老師將講義上傳到平台,共享教學資源,至今已有上百份的國小、國中到高中的國文科目教案,每天都有老師在社群裡交流和討論。
▲10月14日,張輝誠到台南永仁高中舉辦學思達工作坊,這是今年以來在台南的第9場,仍吸引逾60名中小學老師。

同時,他堅持天天在社群上寫「學思達翻轉大會報告」,分享來自各地的教學成果和故事,無形中激勵許多嘗試改變的老師。建立教學的支持系統後,影響力的延續得靠「戰友」。不走個人崇拜,張輝誠提供環境讓每個老師都能是教育明星,不僅鼓勵老師打開教室的門、也推薦他們到處去演講。

「你看現在學思達老師,四年前他們都是Nobody(沒沒無聞的人),但他們本來就很有能力,他們打開教室、可以發光,這很驚人。學思達搭出一個平台,無論是社群或是演講台,讓大家站上去,現在已經有很多學思達的徒弟、徒孫。」張輝誠驕傲的說。張輝誠好友、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就曾分析:「學思達打的是組織戰。」

台北市濱江國小的老師林姿君,開放教室邁入第四年,已經吸引兩千多名老師來她班上觀課,更在全台各地演講超過一百場。「張輝誠一個人分身乏術,我們幾個老師到處去各地演講,郭進成、許扶堂、蔡宜岑老師都在台灣北中南到處演講。今年我還要再去星馬十多天,張輝誠說,這次該我去。」

此外,面對學思達教學法的海外擴張,張輝誠更選擇放手,讓在地老師自行深耕。

找回教學信心、價值
他憑熱情,把學思達推向海外

張輝誠好友、親子教育專家李崇建說:「他不吝惜把後輩推出,他先是去扶植當地老師,之後就讓他去發展,是完全信任。」

例如,香港的匯基書院中學副校長劉華,已是學思達在香港的重要推手,兩年來到處在各地宣傳。對劉華來說,張輝誠對教育的堅持,是他想幫忙的關鍵。「有次他(張輝誠)來我學校,當他跟另一位老師交流時,完全不是要把學思達說成是天下無敵,而是要鼓勵老師一起來開放教室、一起學習,這讓我很感動。」

馬來西亞的古來德信中小學副校長藍志東,同樣在當地推動學思達。他說:「他(張輝誠)研發學思達,要靠此名利雙收,合情合理,但他沒有。記得他來馬來西亞演講,抱病兩週,依然跑了十幾個學校,即便是偏鄉小校、小漁村,他也熱情去講,那是內心深處對教育的熱情。」

許多老師透過教學法的學習、訓練、討論和分享,漸漸重拾信心。實行學思達三年的新加坡聯華小學老師胡容儀說:「如果不是學思達,我很難有機會知道自己的教學有多麼不足,它讓我知道老師要怎麼設計課程、提升學生能力……學思達教會了我一件事:『要先幫助老師找回價值,他們才能讓學生找回價值。』這句話讓我反覆思考、也非常有力量。」

從台灣的一間教室開始,學思達改變了海內外的教育現場。但,張輝誠的腳步還沒停下,正準備進軍中國、美國的他說:「(學思達)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台灣教育終於開始在國際上發光發熱……。我有十年目標,就是要讓東方教育有一天能打敗西方。」日復一日,張輝誠正在為台灣教育寫下奇蹟…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第1563期 大破壞/大連結

本文摘錄自‎

高中老師開放教室 把台灣變「教育觀光國」

商業周刊

2017/10月 第15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