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業不是你的家族

大同經營權之爭:一堂遲來的公司治理課
2020年,紛擾多時大同經營權爭奪戰,在年底暫告落幕。

昔日的台灣之光、百年的家族企業,歷經十數年經營權惡鬥、掌門人掏空。如今,隨著外部股東與專業經營團隊入主,大同被迫從家族經營的模式改弦更張,開啟「共治」的新篇章。
同一年,全台各地的家族企業也紛紛傳出拋售潮。動搖台灣經濟根本的危機,似乎正悄然而至。

大同這堂代價千億市值的慘痛教訓,以及家族企業下一場即將成形的經營風暴,究其原因,竟全指向「沒做好傳承」。

值此大環境變局,「接班傳承」的重新思考與布局,是台灣家族企業轉危為安、甚至逆轉勝的絕對關鍵!


2020年底,大同三大股東,原家族經營者林郭文艷,在與市場派王光祥、鄭文逸達成共識後,延攬有併購大王之稱、前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以及前鴻海大將鍾依文,分別擔任董事長與總經理。一場世紀鬧劇,暫告落幕。

「最終,還是走到了這一步,」一位熟識林郭文艷的企業人士慨然長嘆,每三年,只要大同董監改選,就重演一次經營權之爭。「幾年前,林郭來找我,我就建議她一定要專業治理,要引進外部資金,要活化大同資產,最重要的,是培養專業經營團隊。當時她聽不進去,我就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
「很可惜,與其『被迫』讓出經營權,(掌門人)為何不在還有主導權時,好好傳承並規劃,讓大同永續經營?」

大同前身「協志商號」始創於日治時代的1918年。第一代創辦人林尚志以營造、重機起家。第二代獨子林挺生接班後,跨入家電領域,一款大同電鍋家喻戶曉,大同更是全台首批掛牌上市的企業。

林挺生掌權近半世紀,將家族企業帶往「台灣之光」,創造「大同盛世」,事業橫跨營建、家電、重機、面板、科技、綠能、半導體等;極盛時期,大同市值高達逾5000億元。

大同千億市值教訓
值得家族企業警惕


曾幾何時,台灣之光竟淪為「十年發不出股利」「市值慘跌千億」「董座掏空公司」。2019年,旗下事業華映、綠能因經營不善關廠歇業,股票相繼下市,不但千餘名員工失業,小股東投資血本無歸,更拖累貸款銀行數十億呆帳要不回。

一個家族企業經營不善,牽連整個台灣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這場「千億市值的慘痛教訓」,不只跟投資股東息息相關,也是眾多家族企業的負面參考。到底,大同犯了哪些致命錯誤?

長期研究華人家族企業治理與傳承、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與會計學院聯席教授范博宏直言,禍根,早在第二代林挺生掌權的「大同盛世」就已種下。


▲2020年,大股東找來中美晶前董事長盧明光擔任大同董事長,百年家族治理的大同,被迫進入「共治」。

錯誤1〉未培養接班人、股權繼承人

致命錯誤一,林挺生過世前,未積極培養企業接班人與股權繼承人。

范博宏表示,林挺生接班後,帶領大同轉型成功,成為當時執政黨重要的商界領袖,打造大同盛世。但他娶妻二房,又沒有規劃專業家族治理,下一代注定走向無法好好合作的命運。

股權繼承者,就跟企業接班者一樣,在繼承前,就要有計畫、有系統地培養他們成為負責任的股東,做出對企業最大利益的決定。

這些都是掌門人在分配股權前,就必須規劃培養的。「當家族股東價值觀不同,又有利益衝突,會變成一盤散沙,將對事業帶來非常大的危機,而且是立即的危機,」范博宏表示。

在大同林家第三代、大房長子林蔚山與林郭文艷掌權後,其他第三代就因彼此價值觀不同,再加上利益衝突,最後憤而賣掉股權,導致大同股權愈來愈分散,種下市場派因龐大土地開發利益,搶奪經營權的惡因。
錯誤2〉掌門人獨寵一人,成一言堂

致命錯誤二,掌門人獨寵一人。

范博宏觀察,「偏愛」也是家族企業掌門人常犯的錯誤,「為何偏愛?因為聽話、執行力高。」

林挺生的偏愛,造成林郭文艷的專權獨裁。「林挺生過世後,大家就是捧一個領導,一起抵禦『外侮』,只要順著林郭就能吃飽,就能得到很多利益,在林郭的保護下,不管業績如何差勁,只要忠心就好,這是從上到下的腐敗,」范博宏話說得很重。

錯誤3〉繼承者重私利、缺乏制衡

致命錯誤三,繼承者過於自私,且目無法治,公庫通私庫。

林蔚山與林郭文艷接班掌門後,並沒有以事業利益優先,把股東團結起來,反而是為私利,「把家族股東全都掃出去,卻造成『一黨』獨大,缺乏制衡。」企業缺乏股東監督,林蔚山又目無法紀,「公庫通私庫」掏空公司,大同的經營每況愈下。

無論是公司治理或家族治理,大同內部已狀況連連,又缺乏外部市場監督機制,范博宏直言,大同走向衰敗是必然,而非偶然。

如今,隨著外部股東入主,專業經理人團隊接班經營。2020年,大同被迫從家族經營,轉進「共治」。這家奄奄一息的百年企業,能否續命重生?故事仍未完待續。

而且,在大同的故事之外,還有另一個足以動搖台灣經濟的世紀風暴,正悄悄成形。

台灣的中小企業,受到新冠疫情重創,求售潮從南到北,逐漸蔓延擴散。

閱讀完整內容
遠見雜誌416期

本文摘錄自‎

你的企業不是你的家族

遠見雜誌

2021/第4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