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最強獨角獸 竟然一夕變中資!?

獨家揭露

兩岸第三代半導體爭奪戰開打
從竊密、挖角到直接買公司…


等了8年,由工研院和漢民科技共同投資的第三代半導體新創企業,好不容易成為大中華區唯一能量產車用碳化矽二極體的公司,卻在商機爆發後悄悄解散,關鍵人員全數轉往中國。工研院和漢民科技為何要放棄開始下蛋的金雞母?種種疑雲,牽涉的是台灣科技研發的政策,也揭開兩岸半導體戰爭的真相。

文/林宏達
二○二○年底,中國公佈第十四個五年規畫,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技術成為重中之重;同時在新竹,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已開打。

二一年二月九日,原本位在新竹市關新路上的瀚薪科技,無預警地宣告解散;本刊進一步追查瀚薪解散的原因,我們才得以目睹兩岸半導體戰爭的真實樣貌。

瀚薪是一家由台灣工研院團隊創立的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主要產品正是近來最熱門的第三代半導體。根據經濟部公司登記的資料,這家公司自一三年成立初期,到二一年解散前,工研院透過旗下的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投資,一直是瀚薪的股東,在瀚薪有董事席位;而瀚薪解散前的最大股東,則是漢民集團,董事長黃民奇是工研院院士,長期與工研院互動頻繁。


▲瀚薪前總經理李傳英及創始團隊,都出自工研院第三代半導體研發團隊。

工研院新創公司 黃民奇最大股東

「瀚薪為何會解散?」本刊向漢民查詢,漢民表示,「因為電動車市場中國比較大,因此支持團隊往那個方向去走,去年已處分瀚薪,這家公司不再和漢民有關,有問題就去上海問前總經理李傳英」。至截稿前,未獲李傳英回應。
根據市調機構Yole 調查,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晶片的市場正快速起飛,一九年全球碳化矽功率半導體晶片市場規模約為五.四億美元,而二五年將暴增為二五.六億美元。

黃民奇是業界著名的長線投資者,漢微科就是他培養出來的公司,第三代半導體商機才正要爆發,為何要選在此時賣掉瀚薪?

工研院的角色更耐人尋味。一八年,由《經濟日報》代編出版的《創業超新星》一書中,介紹了十四家工研院培養出的新創公司;談到瀚薪,文章敘述:「瀚薪科技是大中華區唯一一家可量產碳化矽二極體與電晶體的寬能隙功率半導體供應商」,一七年打進了新能源車的市場,瀚薪總經理李傳英和創始團隊出自工研院,並表示,是工研院為瀚薪研發打下根基。將瀚薪定位成工研院培育出的超級獨角獸。如今,這隻辛苦培育出來的超級獨角獸,為何會無人聞問,面臨解散的命運?

核心團隊換招牌 全移往上海發展

更令人不解的是,「瀚薪的核心團隊,現在都在大陸。」業界人士透露,瀚薪核心團隊只是換了一個招牌,已全部移往上海繼續發展。

記者深入調查發現,二一年一月初,上海瀚薪官網貼出一份檔指出,上海瀚薪完成Pre-A 輪融資,由中國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的子基金──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基金領頭,包括上汽旗下的尚頎資本、匯川技術旗下的全資投資平臺匯創鑫,以及中國財政部旗下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全都投資了上海瀚薪。經本刊詢問後,上海瀚薪火速將新聞稿撤下。
但多家大陸媒體報導了這個消息,中國媒體還特別強調,上海瀚薪是一家「全內資」的公司。原台灣瀚薪總經理李傳英,則名列在上海瀚薪的董事名單中。

三月初,本刊記者前往新竹的瀚薪科技辦公室,已經換上了「凰騰」企業的招牌,公司登記在一樣的地址,但身分卻從台灣公司變成了「僑外資」。我們直接上門拜訪,發現這裡仍是原有瀚薪團隊的辦公室,辦公室內空空盪盪,只剩下少數幾個業務人員仍在台灣。

瀚薪為何一夕從台灣工研院的「新創超新星」,變成中國半導體地圖上的「紅星」?本刊仔細比對上海瀚薪的資本形成過程,發現關鍵就在一九年底,「台灣瀚薪」開始一步步地變身為「上海瀚薪」。

成立於一九年十月的上海瀚薪,董事長由徐菲出任。在中國,與徐菲相關的企業有九家,但多是企業管理公司;也就是說,在出任瀚薪董事長之前,徐菲過去的經歷跟半導體完全無關,除了企管公司,還投資一家名為「醉甜生活」的酒業。

但徐菲掌握了一個最有價值的「資產」,那就是工研院培育出來的第三代半導體專家李傳英。李傳英在這個領域研究超過十年,他的交大EMBA論文,研究的就是如何將瀚薪經營成全球前五大化合物半導體元件的領導公司。而這位關鍵人物,已經從台灣瀚薪的總經理,變成上海瀚薪的董事。

徐菲是上海瀚薪實質持股六成的大股東,剩下的股份,則高價賣給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以及中國財政部旗下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國有資本。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也是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的董事長。

接著,在上海瀚薪主導下,先是在新加坡成立Hestia Power International,再以僑外資的身分,於二○年十一月在台灣成立凰騰公司。上海瀚薪也持續以Hestia-power 作為商標,沿用過去瀚薪在台灣申請的數十個全球專利出口至全世界。

中資董事長背景 與半導體無關

表面上,漢民和工研院「解散」了瀚薪,但採訪中,包括凰騰員工在內,多位知情人士都表示,漢民和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是「賣掉」了瀚薪。而經過這一輪資本重組後,李傳英帶著二十幾名核心團隊移駐上海,輕輕鬆鬆繞過台灣政府管控,變身成與台灣毫無關係的外資企業,卻照樣能在台灣做生意。

二○年十一月,徐菲正式以上海瀚薪董事長的身分亮相。他高調宣稱上海瀚薪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大規模量產車規級碳化矽M OS管、二極管並規模出貨給全球知名客戶的高科技公司」。他同時表示,上海瀚薪擁有近四十項全球專利。

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629期

本文摘錄自‎

工研院最強獨角獸 一夕變中資

《財訊》

2021/第6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