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災記不住的教訓?
福島事故十周年 啟封核四卻又捲土重來
2011年3月11日,強震引發的海嘯,讓福島第一核電廠停擺失控,險些釀成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核災;日本首相甚至擔心科幻小說中的「日本沉沒」,即將成為現實。最壞的劇本雖未發生,但足以讓人反思使用核電的風險與代價,台灣社會也因此出現前所未有的反核意志。十年後的今天,「非核家園」這項曾具高度共識的價值,卻屢屢受到挑戰;重啟核四,再次成為公投選項。究竟是外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還是我們忘記了當年的教訓?
撰文‧鄭閔聲、王炘玨
「我們已經體驗到這樣的恐怖…;」二○一二年一月,日本知名影星渡邊謙受邀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表演說,主題是分享日本「三一一」災後重建經驗。這場災難,固然包括了日本史上最大地震、海嘯,但渡邊謙所謂的「恐怖」,直指地震與海嘯所引發的核災:「我們已經體驗到依賴『核能』,這項人類直到最後都無法控制的物質的恐怖。」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下午,那場造成逾一萬五千人死亡、兩千五百多人失蹤的東日本大震災之後,渡邊謙就將振興工程視為畢生任務。他在一度被海嘯淹沒的宮城縣氣仙沼市開了家咖啡館,每個月固定到當地走一遭,過去一年雖因疫情無法親往,但仍每天傳真一封親筆信,讓所有承受傷痛的人知道:「你們的經歷不曾被遺忘。」
但他同樣在意核災。
一九年,渡邊謙參與由三一一核災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福島五十英雄》,飾演在事故第一線拚命阻止災情擴大、被日本民眾視為護國英雄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廠長吉田昌郎。在開拍前的記者會上,渡邊謙說,這部電影不在於爭論核電的對或錯,而是透過回顧,幫助年輕世代衡量未來的選擇,「日本人不太擅長從過去學到教訓……,關於福島(核災),我也有同樣的感覺。」
教訓,是從記憶而來。三一一核災十年了,當時的恐怖記憶褪色了嗎?答案,攸關這場巨災的教訓是否仍在人心,也攸關我們未來的選擇。
回憶「日本沉沒」危機
菅直人:若早提廢核,是否就沒有災難?
「有時候,我真的會想,若是能回到十年前,如果在十年前我就主張廢核,是不是就不會有這場災難的發生?」在接受《今週刊》專訪時,菅直人的語氣帶著明顯懊悔。他是日本現任眾議員,在三一一事件發生的當下,他是日本首相。關於這場「二十一世紀最慘核災」,他無疑是記憶最深的人。
十年前的日本,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危機,當時身為「原子能災害應變總部長」的菅直人,在一二年卸任首相之後,出版的《核災下的首相告白》一書中,钜細靡遺地還原當時統籌指揮救災避難計畫的過程。這是一段必須被世人牢牢記住的回憶。
根據菅直人的視角,福島第一核電廠從出現輻射可能外洩跡象,到災情獲得初步控制,前後只有七天時間;但這短短七天,徹底推翻了人類可以完全控制核能、防止一切事故發生的假設。
源頭是海嘯,當海水湧入高於海平面十公尺的福島第一核電廠,造成全廠電力中斷,備用電源也被淹沒,地震時,正在運轉的第一、二、三號機核子反應爐,冷卻系統也隨之停擺。反應爐無法冷卻,高溫將使燃料熔毀溢出圍阻體(爐心熔解),輻射物質將隨之外洩,未冷卻時間再拉長,反應爐壓力將持續上升,最終引發核爆,造成更嚴重的輻射汙染。
地震、海嘯,釀核災煉獄
日政府措手不及,輻射外洩難挽救
當時, 包括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營運福島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東電),以及指揮災害應變的菅直人等內閣官員,都很清楚這套邏輯,也明確理解只要及時恢復供電、降溫減壓,就能阻止輻射外洩。
一切看似容易,但菅直人直到災難迫在眉睫才發現,日本體制內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只是核電廠的安全檢查機關,而非事故發生時的專門應變機關,「國家沒有平息原子能事故的組織,是因為人們認為不會發生事故。」他感嘆。
因此,當出乎意料的事故發生,一向恪守規則的日本人,表現得荒腔走板。例如,地震當天由東電總部開出的電源車,好不容易排除交通阻礙抵達現場後,竟又因與核電廠電壓插座不合,派不上用場。
第一時間無法阻止爐心熔解,不僅代表反應爐周邊輻射劑量將嚴重超標,反應爐內部的壓力也會隨著溫度而不斷升高,必須組成「敢死隊」,全副武裝接近輻射量遠高於人體負荷程度的反應爐,釋放內部水蒸氣減壓,同時不斷注水冷卻,避免爐心熔解惡化。
儘管第一線工作人員拚了命地注水、減壓,但一號機與三號機仍分別在三月十二日、三月十四日發生氫爆,「一號機爆炸,造成二號機的電源車與線纜破損,無法繼續供電;三號機爆炸,也造成二號機的抑壓室排氣閥故障,無法降壓……。」在令人驚心動魄的描述中,菅直人說:「我所擔心的惡性連鎖反應已近在眼前。」原來,當時就連適逢停機檢測的四號機,也因停電造成冷卻池水蒸發,出現燃料棒暴露導致輻射外洩的狀況。
接二連三的「幸運」到來?
機組有釋放破口、水流往冷卻池降溫
至此,一個「不會發生事故」的假設,在三天之內,釀成了日本國的滅國危機。「一號機到四號機燃料池所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將可能使強制撤離區域達到半徑一七○公里以上。」如果連鎖效應繼續,「第一核電廠所有機組與十公里外的第二核電廠瓦解,外洩出的放射性物質將是車諾比核電廠的二至三倍,將讓日本遭受毀滅性災難。」他在書中寫到。
最終,日本沒有滅國,為什麼?一一年三月十五日,前線突然傳來二號機壓力降低的訊息,至今仍沒有人能肯定說明原因。只知當時二號機組某處出現破損,推論認為內部壓力因此有了釋放破口;雖然大量輻射性物質也跟著水蒸氣外洩,但已經是比安全殼爆炸,好得多的結果了。在菅直人的回憶中,「這是一個幸運。」
另一處,冷卻池水持續蒸發的四號機,竟然是因為檢修作業延遲,反應爐內的水尚未排出,而且「莫名」流往冷卻池,降低事態嚴重性。對於這個「莫名」,菅直人定調,「完全是神明加持。」菅直人更坦白分析,日本最終之所以能躲過毀滅性災難,「純粹是接二連三的幸運所導致的結果。」
雖然最壞的情況沒有發生,但兩座機組爆炸、一座機組破損、一座發生火災,仍讓大量輻射物質外洩到周邊區域,避難疏散範圍達半徑二十公里,疏散人數逾十五萬人。十年後的今天,福島縣仍有逾三百平方公里區域不宜人居…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