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兩年攻台?很難! 犯台只為以戰逼和,可能嗎?

近期,中共武力犯台又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

先是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 在2 月12 日發表題為《美國、中國與台灣:一項預防戰爭的策略》(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aiwan: A Strategy to Prevent War)的報告中,不僅指出台灣逐漸成為全球最危險的潛在戰爭引爆點,也假設中共武力犯台的3 種情境:其一是侵略南海的太平島、東沙群島或澎湖、金門、馬祖等離島,其次是中方以強行掌控空域與海域的方式「隔離」台灣,最後是以傳統包圍與兩棲攻擊、或空降與特種作戰方式進犯台灣本島。


▲共軍要在短短2 年內將聯合後勤動員能力,提升至能為速戰速決方針提供足夠保障的程度,可能性微乎其微。(資料照,蘇仲泓攝)

接著在2 月18 日,史丹佛大學學者梅惠琳(Oriana S. kylarMastro)於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US China Commission)舉行的視訊聽證會中,透露有共軍將領宣稱,習近平認為軍方有能力在1、2 年內拿下並佔領台灣。

避免強敵插手引發連鎖效應

外交關係協會報告中,針對中共武力犯台所假設的3 種情境,其實反映了國內外不少學者專家的共同看法,即認為中共對台用兵時,除直接進犯台灣本島的選項外,還有先對東沙、太平及其他外離島動手,與或採取類似封鎖台灣本島的作法,來壓迫我方走上談判桌,也就是「以戰逼和」。

但根據共軍學者專家針對武力犯台的相關著述,可發現前述共軍藉進犯外離島或封鎖台灣來「以戰逼和」的想定, 其實頗有疑問。

在共軍學者專家對「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即武力犯台)的探討中,一再強調當中共對台動用武力時,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國際政治與外交鬥爭的制約」。其中包括強敵的介入,型態從提供戰略情報預警與情報交流、對共軍的軍事行動進行干預到經濟制裁。

除強敵介入,共軍學者也強調,當中共大規模對外用兵時,周邊某些與中共存在領土和海洋權益糾紛的國家「可能藉機提出無理要求或挑起事端」;邊境地區的民族分裂勢力,也可能「與境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製造爭端。2019 年擔任中共北部戰區副參謀長的安衛平少將就撰文指出,未來當中國大陸周邊某一個戰略方向出現危機時,很可能會引發連鎖效應,形成「多點聯動、多面應對、多域作戰」的局面。

因此當共軍日後若要對台用兵時,為應付可能的連鎖反應,除了在海峽當面的東部戰區與廣東省將全面動員、東部戰區周邊的省(市)實施輔助動員、對大陸全境定特行業實施「行業動員」外, 其他可能發生狀況的地區也將劃為「預備動員區」,實施針對性的有限動員, 例如國土防空、邊境防衛、社會維穩、軍品生產等,甚至進行必要的人口疏散, 以應對「內外敵對勢力」所挑起的武裝衝突和分裂破壞活動。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指出其中一種武力犯台的情境,是侵略南海的太平島(見圖)、東沙群島或澎湖、金門、馬祖等離島。(取自總統府)

對台動武力求速戰速決

在對台的軍事行動上,共軍則力求速戰速決,並視之為「降低連鎖反應的有效舉措」;即透過一場快速的決定性作戰,避免為各種干涉、干預與影響提供更多的機會。

基於前述「速戰速決」、「避免為外力的介入提供機會」的作戰指導,可合理推論,所謂先取外離島以壓迫我方談判,與封鎖台灣等情境,其實可能性不高。因為先取外離島來壓迫我方上談判桌,會造成軍事行動的減緩、甚至暫時中止,除非台灣的民心士氣已極端脆弱, 否則類似的行動只會讓本島國軍獲得喘息與整備的時間,並讓外力的介入獲得良好的理由與更多的時間,嚴重牴觸共軍對台作戰務求「速戰速決」的指導。

至於封鎖台灣,則因為要產生經濟絞殺的效果必然需要一段時間,也同樣會給外力介入提供所需的時間與理由。

更重要的是,共軍的相關著述強調, 一旦但決定對台用兵,中共就必然會付出龐大的政治、經濟與外交代價;就算軍事行動半途叫停或暫緩,對降低成本也沒有明顯的助益。因此,既然中共已決定承受重大的代價,則一旦戰端開啟, 作戰目的就是要徹底屈服、摧毀台灣本島的「分裂勢力」,不讓北京眼中的「分裂勢力」有死灰復燃的機會。

在「以戰逼和」未能確保此一目的達成的情況下,就應該以奪占和控制全台灣為目標。換言之,戰事一旦開打,除非軍事行動受挫,否則北京不會與台北尋求政治上的妥協。
在共軍學者對「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的探討中,雖然也包括對外離島的奪取或火力封控,和「聯合封鎖作戰」等內容,但前者是整體攻台作戰的一環, 其目的是確保主要的攻擊行動不會遭受到妨礙,與對台灣本島的打擊也不會有太多的時間差,絕非「以戰逼和」。

至於「聯合封鎖作戰」之的目的,不是藉絞殺台灣的經濟來迫使台灣求和, 而是為了拘束我海空軍的行動,替緊接著、甚至同時進行的其他作戰形態創造有利條件。

關於共軍將領宣稱「有能力在1、2 年內拿下台灣」的說法,不排除是這位將領過分樂觀、甚至是刻意的「虛張聲勢」。

因為中共在對台用兵時要能速戰速決, 關鍵因素之一是能否在極短的時間內, 動員大量的人員與物資,並精確、川流不息地投送到數以百計的地點,而且還包括跨海投送。例如共軍合成旅在登島作戰階段,每天的汽柴油需求量,估計即高達近63 萬公斤。

後勤動員能力2年內難支撐犯台

但共軍的聯合後勤保障與動員能力的現況,實在不足以支撐該位共軍將領的樂觀看法。

例如共軍現存的聯合作戰後勤保障網路,與新成立之5 大戰區所負責的戰略方向,並不完全匹配,需要重新調整與建設,能支撐3 軍聯合作戰的大型化、綜合化、現代化的保障基地也不完備, 預置型、前進型保障基地也依然不足, 國防動員方面的調整則因起步未久,許多機制還在摸索當中。其他如主要戰略方向和主要交通沿線的「重點區域動員中心」等措施,多數還在紙上作業的階段。

換言之,共軍要在短短2 年內,將聯合後勤障與動員能力,提升至能替共軍武力犯台速戰速決提供足夠保障的程度,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除非政治情勢出現讓中共無法容忍的變化,1、2 年內共軍武力犯台的可能性仍舊偏低。

但國人仍須關注的是,估計從2025 年起,共軍遂行現代化「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的能力就有可能會開始迅速提升,其戰術戰法也會出現明顯的轉變, 對台灣的威脅將急遽升高。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75期

本文摘錄自‎

共軍兩年攻台?很難! 犯台只為以戰逼和,可能嗎?

新新聞

2021/第17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