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運作靈活彈性,產品研發快狠準
企業在疫後展現敏捷思維,打造敏捷組織,有些透過智能化,轉向輔導其他企業;有些成立新公司,增加創新力;有些翻轉型態,在瞬息萬變的世界更快搶得商機。
文/吳俊毅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2021年新冠肺炎人數已經突破(COVID-19)1.24億,疫情,確診起起伏伏,儘管疫苗問世,外面的世界如此紛擾,企業無法獨善其身,那麼企業該增強哪些能力,避開這些突發事件的衝擊呢?
成立36年的太陽劇團(Cirquedu Soleil)從傳統馬戲團蛻變,成為唯一不用動物的馬戲團,足跡踏遍全球,吸引大批民眾進場觀賞,卻也抵不過新冠肺炎衝擊,債務高達10億美元,只得黯然下台一鞠躬;歷史超過200年,目標主打高端男裝品牌的「布魯克斯兄弟」(Brooks Brothers)也難逃破產;全球超過30家航運公司停止營運,這一切都彰顯企業似乎無法違逆大環境,只能苦苦支撐。
▲星宇航空開航遇到疫情,但透過敏捷應變,推出周邊商品在「星宇小舖」熱賣。
航空副業找生機
其實,即使面對諸多困境,企業總會找到出路,如同《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的恐龍一般,雖然先天被限制所有個體只能是雌性,但還是可以另闢生路,誕生出新生命。於疫情肆虐的2020年,在防疫物資缺乏的時候,企業各出奇招,成立於1862年的若鶴酒造,在不違反法規的前提下,打造出酒精濃度77%的產品,「剛好」達到防疫的效果又不違反法律。
在台灣,也可以看到透過敏捷精神迎向挑戰的企業,例如:星宇航空其從宣佈成立之時就話題不斷,精心打造的機上安全影片「Star Wonders星探者」在網路上掀起一波關注,但甫開航就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航空業重跌。星宇航空看到大家無法出國,卻有著想出國的欲望,於是推出「偽出國」行程,並與當地業者合作,打造多贏局面,除此之外,趁著「星宇小舖」商品秒殺熱潮,攜手7-11聯名推出限量商品,讓原本虧損的營收有了生機。除了台灣,不堪疫情衝擊的航空業眾多,泰國航空(Thai Airways)也是其中一員,原本以為在申請破產重組過後只能慘澹經營,沒想到能靠著賣「炸油條」絕處逢生。這些企業看似不務正業,但卻是企業敏捷化應變的最佳範例。
至於什麼是敏捷管理?萬物都有源起,敏捷管理也不例外,在過去專案開發都是依照瀑布式(Waterfall)的模式,但執行到後面就會陷入繁雜的困境,所以在21世紀初,由馬丁.福勒(Martin Fowler)等17位軟體專家提出「敏捷開發」(Agile)概念,甚至有了《敏捷宣言》(Agile Manifesto),在這些專家宣告的宣言可以看到,個人與互動重於流程與工具;可用的軟體重於詳盡的文件;與客戶合作重於合約協商;回應變化重於遵循計畫等重點,為日後的敏捷開發做出一錘定音的開端。至於「敏捷開發」的成效如何,根據國際IT研究諮詢公司Standish Group的研究顯示,「敏捷開發」比傳統「瀑布式」方法的成功可能性高出2倍,失敗可能性也不到1/3,顯示「敏捷開發」的優勢。
▲Spotify 創業就採用敏捷管理,後續更提出「Spotify Model」,用戶數突破 3.2億。
Spotify模型跨職能
看看Spotify,這家成立於2006年的瑞典公司風靡全球,如何達到這樣的成績?Spotify一開始就採用敏捷管理,不論是產品開發、行銷或者是一般管理都是如此,甚至內化成為自己的風格,在亨里克.克尼伯格(Henrik Kniberg)和安德斯.伊瓦爾森(Anders Ivarsson)發佈《ScalingAgile@Spotify》白皮書後,再次引發一波敏捷風潮。在白皮書內可以看到,Spotify將內部分為「小隊」(Squads),主要是跨職能且自主的團隊,通常成員為6~12人;「部落」(Tribes),當多個小隊相互協調時,它們會形成一個部落,通常由40~150人組成;「公會」(Guild),對於某些主題感興趣的團隊成員可以組成公會。藉由導入敏捷式思維,Spotify用戶突破3.2億人,遠遠超過其他音樂串流平台。除此之外,開發《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的銳玩遊戲(Riot Games)同樣採用敏捷式管理,採用Scrum主管協助跨部門領導。
▲Netflix 利用敏捷式管理攻城掠地,在每個步驟間進行測試,避免資源浪費。
Netflix抓緊75%觀眾
同樣擁抱敏捷式精神的還有Netflix,這家影音平台在這波疫情中也迎來大幅成長,全球訂閱用戶已經超過2億,仔細觀察Netflix如何善用敏捷式管理攻城掠地可發現Netflix在沒有試播集的情況下,相較其他影集,Netflix原創劇集的成功率更高,其透過前端的數據分析,在每個步驟中就進行測試,打造用戶喜歡的內容;擁抱客戶,在拍攝前頭就開始構思用戶是誰?用戶需求的內容為何?甚至打造個性化的推薦,吸引高達75%的觀看數比例。
麥肯錫的報告《敏捷組織之旅》(The journey to an agile organization)表示,人們對於敏捷性的好處已經越來越認可,例如:北美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Hilcorp Energy,成立超過30年,每日生產30萬桶石油,員工多達1,800名,甚至被《財富》雜誌(Fortune)評為最適合工作的100家公司之一,在敏捷管理尚未成為主流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敏捷實踐。
如同前面所說,在疫情襲擊的當下,有許多企業來不及轉型應變,但也有不少企業秉持著敏捷精神,瞬間轉型找到生路。跨國企業聯合利華(Unilever)在全球擁有149,000名員工,佈局190多個國家,擁有400個品牌,這樣一個龐大的企業如何因應疫情來襲呢?根據《福布斯》(Forbes)報導,聯合利華人力資源執行副總裁克萊門蒂(Michael Clementi)表示,聯合利華的志向是成為一個敏捷的組織,因應疫情來襲,在短短6周內就推出7種創意產品,對抗疫情衝擊。
上述這些案例顯示,雖然新冠肺炎紛擾全球年多,但疫情終究會過去,不變的是不同的挑戰總會到來,企業如何在難以預料的挑戰中找到生路,敏捷式管理將是選擇之一,本期雜誌採訪旭東機械、鈦坦科技以及KKday,從多面向探討敏捷式企業如何度過這次的難關,並為下次衝擊做準備。欲知更多精采報導,請看本期《能力雜誌》。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疫後提昇效能 先打造敏捷式組織
能力雜誌
2021/4月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