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陳建鈞 圖片來源/Polkadot
在網際網路的發展路程上,1969年參與奠基網路去中心化架構的文頓.哲夫(Vinton Cerf)、1989年以Web界面和資料超連結簡化用戶操作的柏納斯.李(Tim Berners-Lee)、2004年提出Web2.0鼓動用戶上傳參與創作的提姆.歐瑞里(Tim O’Reilly),都屬於里程碑式的人物,而蓋文.伍德(Gavin Wood)可能是第4位。
「我們了解到,將我們的資訊委託給一般組織,是一種根本上失敗的模式。」2014年,伍德在部落格上提出下一代網路Web3的概念,一個去信任化、用戶拿回對個人資料所有權的網路形態,
「Web3——或稱為『後史諾登』網路,是我們對網路既有用途的重新構想,但各方之間如何互動,有著截然不同的模型。」
伍德是以太坊的草創成員,提出以太坊根基的原生程式語言Solidity、並發布以太坊創立背景及運作機制的黃皮書,他的重要性甚至超過有V神稱呼的看板人物布特林(Vitalik Buterin)。
伍德最初踏足區塊鏈只是打一份工,但過程激盪出的Web3理念,即建立去中心化、保障隱私與自由的網路生態,卻成為投身至今的人生志業。他認為以太坊走上中心化的道路,無法實現Web3的願景而分道揚鑣;他共同創辦了波卡鏈(Polkadot),率先替Web3發展打好基礎;而為了大幅降低開發者跨入Web3的門檻,他領導團隊一手打造出Substrate及Parathread等技術。
從頭打造區塊鏈難度高,許多有意加入的開發團隊不得其門而入,影響產業創新,伍德決定將區塊鏈的架構模組化,打造出區塊鏈開發框架Substrate。在2018年的Web3 峰會中,他在台上僅花30分鐘,就利用Substrate從無到有開發出一條全新的區塊鏈。
先前在以太坊的貢獻,證明伍德的技術能力,而創辦波卡鏈後的努力,則展現出他欲推動網路世界革新的哲人精神:
Web3不只是技術的顛覆,更是草根捍衛自身權益、擺脫被政府、企業等大型機構操控的典範轉移。
「少一分信任、多一分真相」
伍德曾指出,仰賴Google、Facebook等巨頭的Web2.0網路世界,根本與500年前的世界沒有區別──人們依然只和自己認為可信賴的對象互動,相信所謂的品牌。
「少一分信任、多一點真相。」是他對Web3的註解。人們常因信任行事,即使沒有確鑿證據,仍相信一切如設想運轉。
伍德希望藉由Web3打破的,就是信任的高成本與代價,人們不必再把自身權利交付他人。
伍德指出,多數技術都在賦能使用者,讓人們擁有更大力量辦到更多事,而區塊鏈是唯一反其道而行的技術。這是一套社會架構、一套規則,保證沒人能恣意妄為。
2022年5月,波卡鏈與Web3網路倡議機構Project Liberty,宣布要共同打造全新社群平台,藉由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將資料所有權交還每位用戶。儘管還有如何吸引用戶、加快處理速度等問題待解,雙方都認為去中心化的社群平台,是打破社群巨頭對用戶絕對控制權的關鍵。
2022年11月,全球第2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轟然倒台,引發外界對區塊鏈、Web3 的擔憂。伍德並不認為這是個問題,強調FTX 的失敗不代表加密貨幣的未來,或者說正是這些中心化、管理不善的交易所崩盤,反驗證了世界需要更大量、優秀的去中心化技術。
為專注推動Web3,伍德2022 年辭去波卡鏈母公司Parity Technologies 執行長,轉任首席架構師,聚焦創新技術。但對Web3去中心化網路的願景,仍有不同聲音。發明Web 的柏納斯.李就批評,Web3 根本與Web 無關,並另行提出Web3.0,強調網路下一步是理解各種使用行為的語意,並讓不同格式的資料能順利交換,讓機器和機器溝通,使操作更便利、用戶被更充分賦能。
Web3 和Web3.0,字面上只差一個.0,但設定的是完全不同目標。柏納斯.李的夢想需要更長時間,可能10 年、20 年,以及更多專家的投入;伍德的理念則正被來自全球眾多的新創團隊和年輕使用者實踐,由下而上將時代翻篇。
共同創立以太坊, 為Web3 寫下定義;成立波卡鏈打造Substrate 及Parathread 等技術,降低開發者進入區塊鏈世界的門檻。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Gavin Wood Web3之父實錘「去中心化」,一鍵發鏈闖出新活路!
數位時代
2023/1月 第34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