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世代」被迫按下人生「暫停」鍵

創下人類史上紀錄,首個以病毒命名的族群 一株病毒,意外開創一個新世代,他們被迫以「新冠」為名,顯得格外沉重。疫情終會過去,但這群被迫按下暫停鍵的「新冠世代」,如何重啟Play鍵,成為人生最大的挑戰。

文╱彭杏珠

▲今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還未踏出校園,就已被疫情打亂,得重新調整腳步。池孟諭 攝 2020兩組數字一樣的年份是「百年一遇」,但這個圓滿數字對很多人來說,卻一點也不美好。當驪歌還未吹響校園,應屆畢業生也還來不及戴上學士帽、參加畢業典禮時,他們的人生已被迫按下Pause(暫停)鍵。

畢業前的實習機會不見了,各種計畫也臨時取消。政大企管系畢業生蔡君儀(化名)原本2月底要展開海外交換生旅程,突然被新冠疫情打亂,「我開始想是否繼續念研究所,躲避一下衝擊,或是先找份工作賺生活費⋯⋯,」她陷入長考。

一株病毒,奪走未來的想像

往年的1、2月,外商及大型企業都會開出職缺,企管系畢業生約莫5、6月就選定要去的企業,歡歡喜喜「畢業即就業」。但蔡君儀說,我們這一屆很慘,五個月過去了,還沒聽到誰找到「好」工作。

失業陰霾籠罩校園,北藝大舞蹈研究所應屆畢業生曹俊偉(化名),與北藝大戲劇系的室友林浩成(化名)雙雙都是重災戶。

曹俊偉回想近四個月的生活,簡直是場噩夢。以前從不擔心生計的他形容,疫情前邊接案子邊上課,都快要爆肝了,2月開始賦閒在家已達100餘天;而從事表演、錄影工作的林浩成更是斷糧斷炊,趕緊申請10萬元紓困方案,有些打零工的學弟妹因拿不出工作證明申辦,只好回家靠父母接濟。

「很多舞團都停擺了,我不敢期待能找到工作,」曹俊偉看著存摺餘額說,每月連同房租(7500元)的開銷是2萬元,大概還能撐三個月,如果全球疫情不解除,海外表演工作無著落,真的要向親友求救了。

不只應屆畢業生受衝擊,剛出社會的青年也苦不堪言。去年6月畢業的趙艾玲(化名)如願以償進入長榮航空,培訓後於年底上線服務,今年2月就「被放假」,每月頂多出勤一至兩趟,雖然朋友羨慕她每月還能領約3萬元底薪過活,她卻憂心忡忡,「疫情再不結束,公司財務還能撐多久?我會不會連飯碗都沒了。」

去年從台北大學外語系畢業的廖育晟(化名),儘管不用負擔家計,仍恐慌到於年初辭掉工作,投入公職考試。「公務員工作穩定,固定上下班不會影響生活,最重要的是不會說裁員就裁員,」他坦言,就算今年考不上,還是會繼續兼差拚國考。

這群對未來感到茫然的台灣青年,就是外國專家口中的「新冠世代」(Generation Corona):泛指全球出生於1995至2010年的青少年。

近百年來,全球陸續出現X世代、千禧世代(Y世代)與Z世代等名詞,但誰也想不到,21世紀會出現史上第一個以「病毒名稱」命名的世代,顯見這場瘟疫帶來的震撼。

不久前,許多國家還在實施封城,幾十億人口被禁足在家,讓平日熱鬧的街頭宛如死城一片沉寂。連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都說,「我們正進入一個過去未曾想像過的世界。」

現在隨著全球疫情趨緩、歐美各國逐步解封,各界也開始關注「疫後世界」「新冠世代」等議題。儘管台灣防疫表現良好,仍無法避免災損,每個年齡層也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這次《遠見雜誌》率先探討生於1995至2000年的青年(20至25歲),因為他們正是「新冠世代」中最早遭到攻擊的對象。

到底「明天過後」的世界會產生哪些變化?彙整國內外專家見解,整理出疫後世界六大趨勢,這正是新冠世代要面對的挑戰。

去全球化、數位轉型加快

首先是「去全球化」的趨勢。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Nouriel Roubini)預估,多數國家將改採貿易保護主義,以維護國內企業與勞工免受世界動蕩影響。

台灣央行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疫情暴露全球供應鏈過於依賴中國大陸的脆弱性,各國將引導國安相關產業鏈在母國擴大布局,疫後將加劇反全球化,不利國際貿易分工。台灣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輸出更易受到國際需求影響。

其次是疫情及中美貿易戰的加乘效果,促使產業供應鏈重組,形成美、中兩大陣營,全球供應商被迫「選邊站」。

5月15日,台積電證實將赴美投資3600億台幣,被視為保守主義抬頭及地緣政治下的第一個產物。美國商務部隨之頒布華為禁令,隔天更傳出台積電已停止接華為新訂單的消息。中美劍拔弩張的經貿科技戰,必然重擊全球產業。

第三是全球加速數位及科技轉型。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兼全球合伙人徐瑞廷分析,疫情帶來數位及科技轉型契機。根據BCG的調查顯示,疫情爆發前,有一半的企業視投資數位設備及技術堆疊(Tech Stack)為優先要務,疫情後,有77%計畫加快轉型,反映出他們了解數位化對中、長期競爭力的重要性。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暨人資長鍾文雄不諱言,疫情促使所有年齡層學習使用數位工具,企業大規模採購軟硬體設備,拉高資安層級,「以前沒多少人用視訊會議,現在不管幾年級生都學會了,」他分享客戶的轉變。

債務驟升,貧富差距更大

第四是全球債務極速攀升。各國大規模推出紓困計畫,導致財政赤字暴增。今年第二季美國就發了約90兆元台幣的公債,相當於2019年全年舉債的2.34倍。IMF更預估2020年全球政府總債務將達全球GDP的96.4%。

台經院國際處研究員暨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分析,全球大撒幣恐導致疫後時代的產業泡沫。政府採量化寬鬆政策(QE)買債救市,推出補助津貼等措施,也會影響財政條件,政府極可能縮減未來的社會福利,甚至提高稅賦,「但多數福利已被中、老年人享有,卻由年輕世代埋單,他們被迫承擔更多債務。」

其實,紓困措施僅是及時雨,並無法解決企業與家庭的經濟問題,未來將出現大規模違約與破產案件,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悲觀預估,「疫情過後,全球倒閉的企業將多於死亡的患者。」

第五是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美國有超過3860萬人請領失業補助金,但億萬富翁卻變得更有錢。美國稅收公平組織和不平等計畫政策研究所分析富比世的數據後發現,從3月18日美國多數州實施禁足到5月19日間,美國600多位億萬富豪的總資產暴增4340億美元(約台幣13兆元),成長達15%。

2019年,全球股市表現亮眼,台股也創下10年來最高漲幅23%,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李沃牆坦言,「獲利卻集中在少數企業與富者手裡。」

根據瑞士信貸銀行(Cr ed i t Suisse)發布的《Global Wealth Report 2019》,揭示「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44%財富」的殘酷事實;去年8月,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調查顯示,從1978至2018年,美國前350大企業CEO含股利的薪酬增長1007.5%,2018年平均年薪為1720萬美元(約5億2000萬元台幣),是一般勞工的278倍,差距還在持續擴大中。

近百餘年來,每次發生重大災難如一戰、二戰,全球財富會重分配,但在「貧富懸殊」大環境下,災難反而讓有錢人更快速累積財富。李沃牆悲觀地說,「世代不公問題只會愈來愈嚴峻,年輕人面對的疫後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對他們有利。」

第六是勞動市場劇變,職缺急凍。疫情帶給全球經濟致命一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將引發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全球GDP負成長3%,比金融危機衰退0.7%還嚴重。魯比尼更大膽預測,2020年後的某個時候,全球恐將陷入L型「更大的蕭條」。

這意味經濟無法快速恢復,應屆畢業生將面對最嚴酷考驗。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所長成之約表示,國際勞工組織(ILO)已公布新冠疫情是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對全球勞動市場影響最巨大的事件。

台灣勞動部5月25日最新統計,企業實施無薪假家數為1285家,創史上最高;人數增至2萬2500人,打破金融海嘯以來紀錄。緊接著,還有寶成、華航等大企業將實施無薪假,短期內恐難走緩。

台北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陳易甫分析,疫情對原本處在低薪或尚未就業的青年衝擊更大。而原先小額創業的年輕人,也恐因承擔金流風險能力較低,面臨歇業命運;9月很可能出現學貸申請潮。

毫無疑問,疫後世界將進入另一個「新常態」(N e w Normal),原來熟悉的「正常」生活將一去不復返。公共健康守則成為生活新指南。在有效疫苗問世前,許多國家仍會要求人們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儘管台灣已連續六週無本土案例,仍無法輕易摘下口罩。

▲疫情嚴重衝擊,多數機場關閉讓年輕空服員憂心忡忡,會不會連飯碗都沒了。池孟諭 攝 重啟播放鍵,努力找尋出口

常與客戶互動的鍾文雄認為,人類百年來最大的瘟疫,一時三刻很難抹滅陰影,即便自己忘記,別人也會記得,當你被拒絕握手時,也不會覺得突兀。「有一次我去拜訪客戶,兩人的反射動作是伸出手,又隨即縮回,以拱手代替握手,」他笑說,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社交距離。

世界衛生組織(W H O)歐洲區總監漢斯.克魯格(Hans Kluge)則提醒,疫情仍有許多複雜和不確定性,需要毅力和耐心,沒有回歸日常的捷徑。任何邁向新常態的作法,都須遵循公共健康原則,再搭配經濟面以及社會面考量。

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等個人防護將內化成生活一部分,逐漸變成如吃飯、喝水般的行為。

前所未有的疫情,讓社會企業家、Art.quarter創始人喬丹.帕特爾(Jordan Patel)在Euronews(歐洲新聞台官網)提出警告,冠狀病毒很可能造就一代「社交笨拙、不安全與失業」的年輕人。他們將進入一個「工作不穩定」的世界,未來幾年影響更劇烈,各界應想辦法協助他們。

沒有人願意被冠上「新冠世代」的封號,新聞系應屆畢業生林芳如(化名)激憤地說,「這是很負面的稱呼,我很不喜歡。我們真的是很倒楣的一代。」不過,身為數位原住民的她嘆口氣後,轉為自我安慰,「大家不是說先有破壞才有建設嗎?或許疫情也給了我們意想不到的可能。」

誠如《雙城記》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校生不妨超前部署,培養跨領域整合能力;而正遭受攻擊的青年也要重新調整步伐。期許疫情過後,新冠世代都能順利按下Play(播放)鍵,找到生命的出口。

20~25歲新冠世代面臨六大挑戰


遠見雜誌408期

本文摘錄自‎

「新冠世代」被迫按下人生「暫停」鍵

遠見雜誌

2020/第4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