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年台灣國防四大計畫

新型巡防艦、高性能戰機、主戰車和飛彈

外國人比台灣人還了解台灣國防,不是稀奇之事。《遠東經濟評論》最近專題報導台灣國防的四大計畫,又是一項例證。

◎何斯文


▲1987年時的主力戰機F-5F,在科技層面上極為老舊。本刊資料

以探討亞洲政經事務為主的《遠東經濟評論》,報導台灣正在進行四大計畫,估計將投資幾十億美元。

保持台海制空、制海及反登陸

這四大計畫包括:新型巡防艦、高性能戰機、主戰車和飛彈,絕大多數是在美國技術協助下,於台灣生產。

雖然過去美國同意中共要求限制對台軍售的質和量,但軍事技術移轉卻不在此限內。這種「暗渡陳倉」方式,正是台灣今日為何能強調「國防自主」的原因。促成台灣如此積極的理由是:許多武器接近報廢,政治孤立導致外購「精密」武器困難,外加六百億的高額外匯存底。

四大計畫基本上強調防禦重於攻擊,但戰略目標卻是希望保持台海的制空、制海以及反登陸。

四大計畫的第一項是新巡防艦的建立。最新的一項計畫是針對海軍,目前正準備汰換老舊的二十四艘驅逐艦,建造約十二艘類似美國派里級巡防艦的新船。但美雙方國防部都拒絕評論此事。

美國原先設計的這種巡防艦,排水量二七五○噸,它的主要任務是反潛,但是台灣計畫的巡防艦卻必須能反潛、反艦、防空等多功能,因此排水量將超過美國原先的船。由於要滿足多功能需求,加上造艦經驗缺乏,使得這個計畫過去曾疑而不決、拖延甚久。

第二項計畫是高性能戰機的發展。台灣空軍目前集中全力發展超音速輕型高性能戰機,以便取代現有的八十多架F-104G和三百多架F-5E/F戰機,這些飛機正是二十年前的技術。

八二年,國府宣稱將分配一億五千萬美元發展高性能飛機所需的發動機。八五年進一步指出,將投資十億美元做為新飛機的研發和生產工作,但其他消息指出,真正花費將達三十億美元。新戰機的第一架原型機期望在八九年試飛,九○年初正式生產。

構成防空網的高性能戰機、飛彈

台北一項消息指出,新戰機將建造一百架到一五○架,另外一項估計是一七五架到兩百架。每架成本將遠超過二六○○萬美元(南韓向美國購買F-16的價格)。高性能戰機計畫將由位在台中的航發中心負責,它隸屬官方的中山科學院。新戰機設計和生產由台中航發一廠負責,電子和儀表由三廠,發動機由位於岡山的二廠負責。

笫三項計畫為戰車更動。台灣陸軍三年前即開始戰車更新計畫,希望能使三○九輛M48主戰車改良成M248A5的水準。

首先是更換原戰車的汽油引擎,改用柴油引擎;加裝新射控系統和夜視熱影像系統,部分或全部坦克將安裝一○五公厘砲,淘汰原來的九○公厘砲。
政府尚未公布這個計畫的經費,不過美國在七○年代末期的類似計畫,每輛是二十四萬美元。

第四項計畫是飛彈的發展。台灣正在發展多種飛彈,期望在九○年代中期建立一個防空網。

防空網基本上是由兩種地對空飛彈組成──改良型的天弓一型和天弓二型組成,天弓一型已在八六年三月第一次試射。

天弓一型是中低空高度的防空飛彈,射程約三十到四十公里,混合了美製的愛國者(外型和發射箱)以及美製改良鷹式飛彈(電子)而成,性能介於兩者之間。它比鷹式飛彈機動,測試時已使用雷達和紅外線兩種導引方式,目前系列生產型飛彈,兩、三年後將被更進一步改良型取代。

上述飛彈是由位於桃園的中山科學院發展的,它有七千到一萬名處於安全管制的員工,全部共為五個所:航空、飛彈、電子、化學、核能,分支機構遍及各地。

我們為什麼要刊登這篇舊文?


從蔣介石帶著中華民國政府來台以後,抵抗中共以軍事力量入侵台灣,就一直是這個島嶼維持安全的最大課題。但這個防衛力量在1978年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擁有中國的合法統轄權、降低對台灣的軍事支援之後,開始出現破口。

在1987年時,美方提供中華民國政府的武器已顯老舊,兩岸軍事力量開始失衡,台灣必須設法解決這樣的問題,增加中國軍事侵台的成本,以維護自己的安全。

這份軍事強化計畫刊登於當年的外國期刊《遠東經濟評論》,一度引起台灣政府有關單位的虛驚,以為國防機密有洩漏的可能。從2020年的現在去回顧這份計畫的四大目標,雖然中間歷經不少波折(例如改向法國採購軍艦、軍機對美施壓),但大部分都已完成。

如今中國不但已不是美國對抗蘇聯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還很可能就是頭號假想敵,台灣成為防中「印太戰略」的前緣國家,美方對於武裝台灣不再那麼顧慮中國反映,回想此前的窘境,頗有今夕何夕的感慨。(編輯部)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46期

本文摘錄自‎

一九八七年台灣國防四大計畫

新新聞

2020/第17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