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景氣看旺 經濟成長上修至3.94%

主計總處預期寫三年來新高 AI應用帶旺出口 下半年將更強勁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AI發威帶動出口,景氣復甦態勢明朗。主計總處昨(30)日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至3.94%,為近三年新高,較2月預測大增0.51個百分點。


▲主計總處昨(30)日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至3.94%,為近三年新高,主因出口表現大幅優於預期。圖為高雄港貨櫃作業情況。(本報系資料庫)

主計總處昨召開國民所得評審會議,通過首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初步統計,並修正全年預測,主計長陳淑姿表示,此次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主因出口表現大幅優於預期,前四月出口年增10.6%,再加上固定投資、民間消費也微幅調整,三主要經濟成長指標全面上修。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長蔡鈺泰指出,今年資通訊產品出口表現非常好,主要來自各國AI應用及建置需求,且需求應會延續,估今年出口可達4,759億美元,比原預測高出170億美元,出口走勢下半年將更強勁,規模也將逐季走高。

蔡鈺泰表示,IMF(國際貨幣基金)4月預測今年世界貿易量由去年的0.3%回升至3%,加上近期AI、HPC(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蓬勃發展,需求強勁,近年我國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積極擴增國內產能,將可帶動我國商品出口成長。


蔡鈺泰指出,今年前四月我國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合併出口951億美元,年增25.1%,遠高於總出口年增幅的10.6%,占出口比重由2016年的44.1%提高至64.4%,增逾20個百分點,如此大幅增長態勢料將延續。

不過蔡鈺泰提醒,AI需求非常強勁,但同時波動起伏會比較大,若突然有變數,就可能衝擊經濟表現。

民間投資部分,由於國內半導體廠商為維持技術領先優勢,持續擴充先進製程與高階封測產能,並持續擴大研發規模,加上運輸業者提升運力,均支撐投資動能;但部分企業資本支出仍審慎,以及近年基數較高,預估今年整體民間投資成長幅度有限,約落在1.52%,上修0.07個百分點。

至於民間消費,因國內就業市場穩健、薪資提升,帶動所得效果,以及股市創高挹注財富,另外國人跨境旅遊熱潮延續,可望維繫消費成長動能,預測今年民間消費實質成長2.77%,上修0.13個百分點。

CPI年增2.07% 超過警戒線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30)日上修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至2.07%,較2月上修0.22個百分點,連三年超過2%通膨警戒線,除電價調漲因素外,外食費、房租漲勢延續及醫療費用走高也是主因。

物價居高不下,2%通膨率會不會成為新常態?主計長陳淑姿表示,「不一定,我覺得物價漲勢已有趨緩」,但由於物價品項眾多,價格有升有降,只是部分民生相關和需經常購買的品項漲幅居高,民眾才會對物價上漲感受較深。

陳淑姿指出,近期國際原物料價格略有回升,但較2022年高點仍屬低檔,推升CPI商品類物價上漲力道尚屬和緩,不過服務類物價具僵固性,外食費、房租、醫療費用走高影響,因而上修全年通膨率至2.07%。

主計總處統計處長蔡鈺泰說,原本估電價調漲的效果,將使全年CPI升至2.03%,最新預測數又再調高,是因國際原物料價格也高於預期。

主計總處先前發布4月CPI年增率為1.95%,雖低於2%通膨警戒線,但當時統計也指出,醫療費用大漲5.34%、電費上漲4.48%、外食費上漲2.93%、房租上漲2.34%等,民眾感受甚深。

今年以來,國內整體物價漲勢雖已緩步收斂、通膨壓力減緩,但由於上漲較多的為服務類,其價格有僵固性,因此收斂速度較慢,且由於4月下旬天候不穩且連日豪大雨,蔬菜價格有明顯攀升,主計總處下周將公布5月CPI,預估5月通膨率可能重回2%以上。 閱讀完整內容
經濟日報 20240531

本文摘錄自‎

經濟日報 20240531

由 聯合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