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火箭飛過家門口,如何因應?
總統大選前一枚火箭掠過台灣上空,事後證實是中國發射低軌衛星。近來美中積極發低軌衛星,太空成為「未來戰場」,台灣如何應戰? 文/史書華、林綺薇 在總統大選的前四天,一封錯誤出現「Missile」(飛彈)英文的中國發射衛星警報,驚嚇了全台。 原來,中國火箭搭載的是衛星,而非「飛彈」。當天,國防部針對錯誤的英文單字公開道歉。 但其實,發衛星和射飛彈一樣,都要靠火箭推進升空,因此火箭的動態,是軍方向來密切關注的標的。 這次軍方偵測到的是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長征的前身,搭載的就是中國自製飛彈東風系列,而這一次,運送的則是「愛因斯坦探針」衛星。 愛因斯坦探針,正如其名,由中國、歐盟和德國共同研發,是用來研究黑洞和超新星的觀測型低軌衛星。 一場警報背後,也讓全台首度揭開中美低軌衛星大戰的面紗。
去年低軌衛星發射量創新高 打開全球人造衛星資料,目前有九千多顆活躍在太空。按照衛星跟地球的距離,這些人造衛星被分為高、中、低軌三種。 目前,有超過九成的人造衛星,是離地表兩千公里以內的低軌衛星。光二○二三年,新發射且目前還活躍的低軌衛星數量,就達到二七三六顆,數字創歷史新高。 為什麼全球低軌衛星數量會大爆發? 關鍵當然是烏俄戰爭,最大受益者就是馬斯克旗下的低軌衛星服務商SpaceX。
▲新太空戰正在浩瀚的宇宙開跑。這將是一場台灣無法錯過、更無法迴避的重要戰略佈局。(Shutterstock)
但早在烏俄戰爭前,冷戰後一度停下腳步的太空競賽,比賽搖鈴早已響起。只是對手從美俄,變成美中。 一六年,美國陸軍先喊出「多領域作戰」,認為「未來戰場」除了傳統的陸、海、空,還有太空、網路及電磁頻譜的多維空間。 一年後,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啟動了「黑傑克」(Blackjack)計劃,打算借助民間的力量,透過商用衛星搭載軍用裝載,快速建構全球低軌衛星群。 如此將有利於美國發展高超音速飛彈,取代既有的飛彈防禦系統。二○年中國也首次宣布,將把衛星網路納入通訊網路的基礎建設,跟隨美國腳步,同樣打算建構全球低軌衛星群。
美國數量居冠、中國第二 不過三年,中國急起直追,目前低軌衛星的活躍總數竄升到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這場新太空競賽,就是聚焦在低軌,」前澳洲皇家空軍准將、美國衛星服務商LeoLabs總裁馮哈倫(Terry van Haren)對《天下》形容。 美中戰略起跑點不同,因此雙方背後的發射者也有明顯差距。自一九五七年至今,被公開統計的全球一.四萬多顆低軌衛星,美國共累計發射八五二二顆,遠遠超過全球總數的一半,拿下世界第一。其中又有超過一半,是由SpaceX在近三年集中火力,猛力發射星鏈。 反觀中國,儘管發射的低軌衛星數量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但每一顆背後,幾乎都看得到解放軍或國有企業的身影,「中國的衛星除了用來科學研究,還有軍事跟偵監的雙重用途,」馮哈倫觀察。 大選前搭載衛星路過台灣外太空的火箭,已非單一事件。 單從國防部公開資料來看,從去年到今年一月十七日,至少偵獲十六次中國發射衛星,其中有六次路徑經過台灣空域或上方外太空。 不論是中國官方或美國SpaceX旗下的星鏈快速發展,台灣都該密切關注。
一份文件示警:中國技術領先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無人機,背後的協同通訊、系統串聯,低軌衛星都將扮演重要的通訊角色。美國國防部近來一份外洩文件更示警,在開發超音速飛彈與相關攔截系統上,美國正落後中國。 SpaceX總裁蕭特威爾(Gwynne Shotwell)在去年一度直言,「中國想造星鏈,但有個東西他們沒有,就是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不過,我相信他們很快就會有。」 甚至,烏俄戰爭後,中國對台灰色戰略升級,不論是美國、日本或台灣的兵推,對台灣「斷通訊」都是最有可能發生的衝突劇本之一。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曾公開估算,要確保台灣通訊不中斷,至少需要一二○枚像星鏈等級,兩、三百公斤重的衛星當作備援方案,需求比想像還多。但是台灣可以依賴全球最大的SpaceX嗎? 根據馬斯克自傳,他不但在烏俄戰爭期間,多次「斷開」星鏈,更一度嚴重影響戰事,例如拒絕烏克蘭軍方的請求,不在俄羅斯控制的克里米亞附近開啟星鏈。 又或者他曾在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面對台海衝突,主張「為台灣劃設特別行政區。」「現在有全球覆蓋的低軌衛星,只有星鏈,跟來自英國與印度巴迪集團合資的OneWeb,」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組長廖榮皇觀察。(見表2)
台灣用OneWeb,也將發低軌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星鏈幾乎佔據地球的太空軌道,但最後我國政府選擇的國際低軌服務商,卻是數量較少的OneWeb。 今年,OneWeb的訊號預計就會覆蓋全台,代理OneWeb訊號的中華電信,也將在台灣布建接收訊號的基地站,而這,也會是台灣加入這場新太空競逐的起跑點之一。 儘管有國際低軌服務商,但從政府到民間,正陸續計劃自行發布衛星。 去年十一月上旬,來自台灣的兩顆「珍珠」劃破美國南加州的深藍夜空。 「珍珠」的重量不到十公斤,大小如背包,在無垠的太空中繞行,幾乎微不足道。但「珍珠號」是鴻海集團和中央大學共同研發製造,也是第一次由台灣企業主導的低軌衛星,未來將會每九十六分鐘環繞地球一圈,同時探索太空和進行通訊實驗。 珍珠號的部署,是台灣太空佈局的前哨站。兩年後,也就是二○二六年,國家太空中心預計將發射台版「星鏈」首部曲——B5G低軌通訊衛星,二八年再繼續發第二顆。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全球低軌衛星大戰 台灣也參賽
天下雜誌
2024/1月 第791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