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從紡織邊緣產業 升級疫後全球夯品

訂單接不完,還能整廠輸出、高端客製

各國自產口罩、民眾求時尚⋯⋯,新冠肺炎徹底改變口罩業,也讓台灣口罩搖身當紅炸子雞。面對後疫情變局,業者也趁勢轉型,不僅要讓口罩升級,更要立足國際,讓口罩擺脫產業「邊緣人」。


文/王昱翔
台灣康匠
創辦人暨總經理:陳勇志(圖)
2019年營業額:1.9億元
後疫情策略:口罩微型一貫廠、高值化口罩、關係企業整合

全台產能最大口罩業者台灣康匠總經理陳勇志最近常有個「煩惱」。不是擔心沒訂單,而是訂單實在太多,「不光台灣,來自全球各國的訂單灌爆國外業務信箱,康匠產能早已應接不暇!」他透露,甚至還有中東客戶詢問能否客製化能裝鬍子的口罩。

此外,更有泰國客戶,不光買口罩,還想要「買廠」,希望康匠能整廠輸出,到當地建廠。

同時間,台灣民眾則為了買中衛生產的特殊色與時尚口罩,像是謝金燕蕾絲款、愛馬仕橘、Tiffany藍等,不惜漏夜排隊的景象,依然持續上演。

台灣口罩,不僅國人瘋搶,也紅上國際,夯到「紫爆」!

「以前口罩只是紡織的邊緣產業,」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品部主任黃博雄不諱言,過往「價格至上」,民眾不在意品質與樣式,但新冠肺炎徹底改變口罩消費習慣,從「求有」到「求好」,讓台廠找到新舞台。他透露,已經有20家口罩廠、不織布廠,各投資上億元根留台灣。

求有到求好,MIT成口碑

要論台廠優勢,首要當屬精良的生產品質。不織布公會理事長陳世中比較,5月全球鬧口罩荒,中國熔噴布因品質參差、價格崩盤;台灣熔噴布廠敏成、兆羿,則因品質好,價格、訂單雙雙成長。

「就算中國一片口罩賣1元,台灣賣1.5元,消費者也寧可多花5毛買100%的安全!」陳勇志點出民眾心聲。近期許多日韓客戶就因不滿中國口罩品質,紛紛轉單台灣。其次,疫情鎖國讓不少國家嚇壞了,搶建國內防疫供應鏈。

4月,加拿大政府耗資3.82億美元,和Medicom加拿大新廠,簽下長達十年的供應合約,就是為了讓口罩廠在地生產,確保未來國內能有安全口罩儲量。

連從沒做過口罩的國家也想設廠。但除了自建廠房不容易,還要串起上中下游產業鏈,「不是買設備就能做,需要系統整合能力,」黃博雄分析。

但,這對台灣業者來說,無疑是利基。康匠、華新等業者便抓緊機會,推出「微型口罩一貫廠」,助各國快速建產線,還附帶技術轉移和教育訓練。

歷經多次疫情,台灣口罩技術也不斷演化精進。陳世中舉例,有台廠開發立體口罩,解決現行平面口罩無法密合臉部、空氣會從縫隙進出的問題。

有趣的是,當戴口罩成為生活常態,也衍生出「高值化」「時尚化」的附加價值。

「未來口罩就宛如服飾配件,」黃博雄形容,口罩業可望衍生出時尚次產業。

美國時尚雜誌《Vogue》8月一篇精選100款時尚口罩報導中,亦賦予口罩新定位,「不只是功能性,而是躋身時尚單品。」

相較中國量產低價口罩,陳世中認為,台廠能專攻少量多樣與客製化,都是朝向口罩高值化與時尚化發展的一大優勢。「不要浪費一場危機!」這句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言,呼應著台灣口罩產業的心法,不再甘於屈居邊緣,而是勇敢邁大步、編織出產業新定位。

台廠升級1〉台灣康匠出賣技術,整廠輸出一條龍

眼見各國欲自產口罩,卻苦無技術。康匠這次不賣貨,改賣「微型口罩一貫廠」,將設備、技術、人員訓練包成套,移轉給需要國家、廠房一落地即可開工。目前,美國、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印尼都陸續上門,泰國更已確定建廠。

「我們要教全球需要口罩的國家,做出合格口罩!」陳勇志敢發下如此豪語,他的自信其來有自。要輸出一貫廠,得先有生產口罩的系統整合力。這關鍵能力,陳勇志可是從失敗經驗學得。

早期,康匠僅有口罩組裝,原料來自外購。2014年陸續創設兆羿、松勝、昌育公司,生產熔噴布、紡粘布、和鼻線耳帶等。2019年成功打造全台唯一的口罩上中下游一條龍產線。

縱然旁人都說紡粘布沒利潤,但陳勇志為了「要做All made inTaiwan口罩」的理念,堅持苦撐。結果松勝成立三年就賠了近8000萬。然而也留下寶貴的建廠經驗。

於是,當疫情爆發,陳勇志便迅速擴大四間公司產能規模,將日產能放大六倍至300萬片。

眼見全球因疫情鎖國斷航,陳勇志突發奇想,不如輸出康匠一條龍經驗,將產線濃縮在一貫廠,其他國家就可保有基本口罩產量、不必枯等外援。

高端技術根留台灣

事實上,口罩一貫廠不簡單,很多國家即便買設備也難串接。但康匠早已熟悉各種材料、生產環節、零組件,進而有能力複製、輸出成功經驗。
細部分析,康匠一貫廠有三大優勢。首先,有三種產能規模,價格從500至1500萬美元,客戶可依需求建置、極小化投資。第二,提供客戶派員來台實習、技轉。第三,由於產線濃縮在單一廠,還替客戶省下廠區間的運輸、包裝成本,兼顧環保。

紡織所產品部主任黃博雄看好,「康匠有系統整合能力,做到五站變一站服務,這目前只有台灣能做!」

只是外界不免疑惑,康匠「出賣技術」難道不怕失去優勢?陳勇志強調,輸出的是基礎低階技術。翻開康匠產品型錄,從初階品牌「友你」、中階「匠心」、高階「天天」,甚至到成人、婦幼款都有,呼應各族群口罩需求。

尤其,康匠還保有高階產品當秘密武器。像是針對亞洲人臉型開發的「黃金比例口罩」,以及讓聽障者讀唇語的「聽障友善口罩」。當初因為沒有廠商願意做小眾的聽障口罩,紡織所便牽線蒲公英聽語協會前來拜訪。陳勇志聽完,二話不說答應開發。為了聽障口罩,陳勇志還用上自家最高階的透氣HEPA濾材,解決透明膜增加壓差所致的悶熱問題。聽障口罩已開發至第三代,預計年底前上市。

乘著這股創新力,陳勇志目標要讓康匠成為國際品牌,串起兆羿、松勝、昌育,整合為控股公司,在口罩百花齊放的後疫情時代,持續發揮影響力。
中衛
成立時間:1947年
總經理:張豐聯
營運長:張德成
2019年營業額:6.5億元
後疫情策略:時尚口罩


▲中衛推出許多特色口罩,順勢深耕品牌形象。

台廠升級2〉中衛大膽玩色,登上柏林時裝週

今年6月國內疫情趨緩,政府口罩徵收解禁,恢復自由販售後。全台口罩隨即陷入「百色爭鳴」,眾家廠商大推彩色口罩。

最吸引消費者目光、引發搶購潮的正是中衛。

早在今年初,中衛就和柏林設計師DAMUR合作「兄弟之吻」「POOR BUT SEXY」兩款口罩,成為全球首家讓口罩登上柏林時裝週的業者。

三代接班顛覆口罩印象

1947年成立的中衛,本是專營B2B的老牌醫材廠。這回成功替老企業注入新色,家族第三代、現任營運長,又是主修設計的張德成,可謂功不可沒。

2011年返家接班不久後,張德成觀察到以前口罩只有藍綠色,而且多是醫療院所在用,一般人看就容易聯想到生病。在他主導下,2016年中衛首創彩色口罩,挑戰「口罩就該是藍綠色」的刻板印象。對色彩敏銳度極高的他,即使是色度只差5%,都難逃他的法眼。此外,他還改掉中衛的Logo,推動生產自動化、數位轉型,朝B2C品牌經營。

2017年底,和謝金燕合作推出跨年晚會的「姐姐包」彩色口罩,更一戰成名。晚會後,不僅彩色口罩詢問度爆增,更吸引屈臣氏、丁丁藥局等通路談合作,新增店數逾千家。隔年彩色口罩營業額旋即成長73%,2019年再大漲85%。

除了單色基本款口罩,中衛還是少數有能力多色數位印刷,且不掉色、跑色的廠商。技術力讓金馬獎聯名、迪士尼代工紛紛上門洽詢。中衛行銷部經理周令怡分享,疫情以來,中衛臉書粉絲人數,每月成長近1萬。

張德成解釋,事實上,政府全數徵用口罩期間,生產彩色口罩其實不符成本、原料價格多一倍,卻仍然每月配送10萬片給政府徵用。一面舒緩疫情口罩需求大增、一面深耕品牌。

如今同業紛紛仿效,彩色口罩百花齊放。張德成卻不擔心模仿,直言對選色品味和流行靈敏度有信心。未來每年將推新色,還有更多跨界精品聯名、多色印刷設計款,要走出屬於中衛的口罩時尚。 閱讀完整內容
遠見雜誌411期

本文摘錄自‎

口罩從紡織邊緣產業 升級疫後全球夯品

遠見雜誌

2020/第4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