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價全球第三低,卻包藏兩大隱憂?

這兩年,民眾收到電費單應該都心情不錯。隨著國際燃料價格下跌, 國內兩年三次調降電價, 總跌幅逾一九%。

電價全球第三低 卻造成兩大負面成本滋長


高電價惹民怨,但電價越低越好嗎?

其實,台灣住宅電價已排名全球第三低,兩年前因油電雙漲引發民怨,立法院決議限制電價調幅半年不得超過三%。但當初只管漲、不管跌,未設下限,導致電價直線下滑。

限漲,是怕影響物價,但電價已跌近兩成,物價不降反漲。而當我們享受低電價時,正有兩大隱形成本默默滋長。

商業周刊 第1549期

台灣電價全球排名第3低,民眾享受低電價的同時,卻可能拖慢綠能產業的發展速度。


成本之一,是不利綠能發展。﹁低電價問題是政府不敢說的秘密,﹂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說,政府宣稱要發展綠能,但台灣電價只跟著國際燃油價格走,從不計算發電產生的環境污染等外部成本。長期低電價的結果,讓綠能產業失去發展誘因。

成本之二,是核四建廠成本逾兩千八百億元的爛帳,無法解決。核四封存期將在年底屆滿,已花掉的建廠成本算誰頭上,是政府必須面對的難題。目前台電與經濟部有多套方案,如用台電這幾年所賺取的超額盈餘約八百億元補貼,或把成本分配到電價中讓全民攤提。

站在台電公司立場,不希望核四吃掉太多獲利;站在政府立場,又怕電價高會拉低民調。

其實,若分二十年攤提,每度電價只會小漲六分錢,以一戶家庭月平均用電三百三十度計算,每月電費約增加二十元。但經濟部近期將提新版電價公式,官員卻已急著﹁預告﹂電價不會漲、更不會分攤核四成本,深怕吃了漲價的政治毒藥。

不論什麼方法,收拾核四的錢都得從人民的口袋中掏。此刻,趁著電價低檔,政府與民眾該重新思考,為了提升綠電占比、分散能源來源,同時別讓核四債留子孫,怎樣的電價才合理?···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第1549期

本文摘錄自‎

低電價糖衣 包藏兩大隱憂

商業周刊

2017/1月 第15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