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帶比內用好賺?疫情千日 哪些事已回不去?

◎黃天如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迄今3年,在這段說不算短的日子裡,戴口罩、快篩、打疫苗,乃至於因為自己、家人或親近友人確診,而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居家隔離……,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些過去連想都沒想過的事,都成為生活中的日常。很多人期待疫情早日退散,可以重新回到疫情前的生活;但也有人感嘆,新冠肺炎對現代人生活造成的是不可逆的「化學變化」,很多事情的改變,再也回不去了。

「 我跟現在班上的同學朝夕相處了1 年半,但因國中入學時疫情已爆發,所以大家從認識到熟悉,都一直是戴著口罩的,也就是說,到現在我們幾乎都沒見過彼此真正的樣子。」14 歲的國二學生沙沙( 化名)苦笑著說。


▲疫情三級警戒期間,街上空空蕩蕩。( 資料照,柯承惠攝)


口罩帶給國中女生難以想像的平等

為了防疫,學生在校須全程配戴口罩原是迫於無奈,但對於「 顏值就是一切」的青春期大孩子來說,口罩卻意外地為他們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平等、自由與安全感。至少對於那些自認長相平庸的孩子們來說,戴上口罩,某種程度就意味著不用再擔心被嘲笑,甚至被同儕以其外貌或臉部特徵作為言語霸凌的題材了。

沙沙說,雖然現在疫情相對趨緩,政府也已宣布放寛口罩禁令,但多數學生並不開心,甚至感到糟透了!所以,現在他們在學校還是完全不會也不想摘掉口罩,「 我們早就練就戴著口罩吃零食、用吸管喝珍奶、吹直笛的功力,甚至還可以在體育課戴著口罩跑800 公尺……」

小女生不想摘口罩,許多已進入職場的大女生,同樣也對口罩「 戀戀不捨」, 理由是口罩讓她們即使早上不小心睡過頭,也能頂著素顏一秒出門,再也不用因為來不及化妝而感到羞於見人。

「 我男友也稱讚我不化妝,其實比化妝的樣子清純好看耶。」上班族菲菲( 化名)表示,因為有口罩遮住大半張臉,疫情以來她化妝的次數屈指可數, 不但因此省下一大筆買化妝品的預算與開銷;少了可能含鉛彩妝品的長期荼毒,原本動不動就滿臉豆花的她,真實膚況也變好了。所以就算疫情趨緩,她還是會盡量戴口罩,並持續減少化妝的頻率。

「 在家上班」有人欣賞也有人嫌

對於許多原本必須朝九晚五到公司打卡上班的上班族來說,因為疫情而須開始適應在家工作,也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事實上,早在新冠肺炎爆發前,自行在家接案的工作型態(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又稱SOHO 族),就愈來愈盛行;此外,不少外商科技公司基於行業特性,也本就很願意讓員工有選擇在家工作的空間。影響所及,新冠肺炎爆發後,有些公司乾脆順水推舟實施全員在家上班,甚至直接裁撤掉實體辦公室的空間與設備。

或許對有些人來說,若能從此以後都在家上班,早上起床一身睡衣就可原地直接上工,不但可以免去製裝費,還可節省大把的通勤時間與交通費,更不必再畏懼主管時時刻刻盯著你有沒有在認真上班的犀利眼神,真的是太爽了。

但也有人認為,姑且不論多數人家裡可能都缺少符合人體工學的辦公桌椅、影印機等專業辦公設備;若公司裁撤辦公室之餘未能給予合理的補貼,長期在家工作增加的水電費、電話費、冷氣費等開銷,對員工來說還是相當可觀的負擔。

另外也有很多人認為,在家工作的誘惑與干擾實在太多,有時午後只是想小憩一下,或是稍稍滑個手機、看個影片, 卻可能不知不覺1、2 個小時就過去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工作效率堪憂。

「 虛擬辦公室」因疫情得以廣大地試行

「 像我們這種孩子還小的職業婦女, 想要有效率地在家工作就更難了。」 yoyo 媽( 化名)說,疫情剛爆發時兒子才2 歲,根本無法理解媽媽為什麼需要為了工作,每天有段時間不能陪他玩, 甚至必須把自己關在書房裡。所以yoyo 媽在家工作初期,常發生她前一秒才三令五申要求不准來吵,結果下一秒兒子就來狂敲房門吵著找媽媽,甚至在重要客戶的視訊會議鏡頭中「 穿幫」的尷尬場面。

然而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yoyo 媽發現,在家工作的好處其實還不少,且兒子現在已經5 歲了,比較能溝通與配合每天什麼時間暫時不能去吵媽媽,好讓媽媽專心工作賺錢,「 至少現在無論疫情如何起伏,我都無須再為了出門工作,而得糾著一顆心把孩子送到擁擠的安親班。」因此,即使現在疫情趨緩,yoyo 媽還是打算繼續維持在家工作的模式。

結論就是在家工作並無絕對的好與壞。對於許多行業來說,若非疫情的緣故, 過去可能也從未想過有無實施員工在家上班的可能性。

所以,是新冠肺炎讓這場「 大型實驗」有了被執行的機會,只不過針對實驗的結果,有人對於在家上班敬謝不敏, 也有人一試成主顧,甚至樂此不疲。無論如何,這場源於百年大疫而掀起的實體與虛擬辦公室場域的革命性浪潮,仍在持續中。


▲疫情讓外送員人數和外送服務範圍都大幅上升。( 資料照,徐珍翔攝)


外送員大量增加,從送餐到什麼都送

因為疫情被居家隔離,期間吃喝拉撒睡等一切生活所需該怎麼解決?不用煩惱,有「 吳柏毅」(Uber Eats )、「 傅邦達」(foodpanda )就萬事搞定了。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發言人蘇柏豪表示, 疫情前國內外送從業人員人數大約只有4.5 萬人,經過3 年,目前最新統計不重覆計算至少有12 萬人( 不少外送員會同時在不同的外送平台接案),是疫情前的2.6 倍以上。

更甚者,國內各大外送平台最初成立時,幾乎都是以美食外送為主打服務項目,然而疫情爆發後,消費者對於外送的需求明顯已不只限於食物,影響所及, 現在外送服務已變得「 什麼都能送」、「 送什麼都不奇怪。」

「 我曾幫因為確診而接受居家照護的客人外送過清冠一號,也曾應客人需求外送過保險套。」蘇柏豪笑著說,但最近某平台狂打請外送員外送自己去聽五月天演唱會的廣告,這純粹只是噱頭罷了。因為目前國內並未開放機車載客營運,就算多數外送員都很有使命必達的精神,但不能做違法的事還是基本原則。

小吃店因疫情改變營業型態,業績反而上升

疫情帶動外送行業蓬勃發展,某種程度也改變了民眾的飲食習慣,甚至是餐飲業者的長期經營方向。

「 我發現三餐叫外送解決真的很方便,尤其是對我們這種單身漢來說,這樣就不用擔心一個人到餐廳內用時必須面對商家與旁人側目的眼光了。」宋宋( 化名)說,因為疫情頻繁叫外送, 剛開始是不得已,但現在他已習慣甚至非常享受一個人在家晚餐配電視的感覺了,所以,就算疫情趨緩甚至結束,他叫外送的頻率應該也不會減少。

在新北經營日式小火鍋店的陳媽媽表示,原本她租的店面可以容納約20 人, 空間不算小,店租也不便宜。但疫情期間政府屢屢禁止餐廳內用,後來疫情趨緩,內用客人也未見完全回流。她評估偌大的店面空著也是浪費,乾脆順勢換租小店面,經營改以外帶為主、內用為輔;再用LINE 把熟客拉進群組,讓客人方便下班前點好餐,回家途中順道來拿, 到家即可享用,結果整體營收比疫情之前還好。

橫空出世的新冠肺炎也令許多人的人生彷彿被按下了暫停鍵。疫情嚴重的時候,人們不上班、不上學、不聚會、不旅行……,有些人甚至可能連結婚、離婚這等人生大事,也只能先放著再說了。


怕確診、想省開支,結婚離婚都少於往年

「 就真的抓不準疫情趨緩的空檔宴客啊,總不能因為我結個婚,連累一堆親朋好友確診吧。但要我只登記,不能穿著美美的婚紗宴客,我又不甘心,所以只好繼續拖下去。」與男友原本想在諧音「 愛你愛你」的2020 年結婚,卻因疫情一拖再拖的皮皮( 化名)說。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疫情爆發前2 年,國人每年結婚與離婚對數均迭創新低,去年(2022)雖較前年略有回升, 但與疫情前還是有差距。

以2022 年有12.5 萬對新人完成結婚登記為例,仍較疫情前2019 年的13.4 萬對減少9527 對、7%。而同一時間, 去年國人離婚對數約5 萬對,也較疫情前的2019 年減少了3864 對,減少比率也是7%。

結婚對數銳減是因為找不到疫情低點的空檔宴客,離婚減少的可能原因又是什麼呢?

皮皮說,疫情導致許多年輕人的收入大幅減少甚至失業,有些小夫妻雖然…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2023/2月 第1875期

本文摘錄自‎

【新新聞】疫情千日》外帶比內用好賺、結婚離婚都變少

新新聞

2023/2月 第1875期